一切從法界中流出,一切還歸於法界

2018年首愚法師於十方禪林台北道場盂蘭盆法會開示 8月22日 早課 在臺北市中心有這麼樣一個禪堂,很不容易的,這是40多年前的因緣,我們是1979年年底搬到這邊來的,1979年在信義路三段二十七號六樓。那就是39年前,我們當時是買到了10樓,11樓、12樓是租的,過了一年又把11樓跟12樓買下來了。現在這邊的房地產價錢貴得不得了,如果是現在就根本買不起了。那麼快40年前,還好,可以說還好。在臺北市中心有這麼一個禪堂,那是大家的福氣,作為一個弘法的基地,是一個很方便的地方。...

念清楚是戒,聽清楚是定,念念本空是慧

2018年首愚法師於十方禪林台北道場盂蘭盆法會開示 8月21日 第五支香 在密法中,稱準提菩薩為準提佛母。佛母者,三世諸佛之母,按照《準提陀羅尼經》記載,無量無數無邊的古佛皆依這個法門成就。什麼法呀?大般若,大般若就是大佛母,所以準提法是大般若的修行法門。...

賢劫千佛,佛佛相繼,自古以來所傳承的這個法脈絕不是偶然的

2018年首愚法師於十方禪林台北道場盂蘭盆法會開示 8月21日 第五支香 玄奘大師往印度取經的半路上,遇到了窺基大師的前世,是個大阿羅漢,入定在雪山中,碰巧被玄奘大師遇上了。大概是前一個冰河時期的人,長得很高大,玄奘大師拿著引磬站在他的肩膀上,在他耳朵旁邊敲,把他敲出定了,這是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的一個記載。羅漢眼睛張開,看到玄奘大師,出定的第一句話就問:“釋迦牟尼佛呢?”他入定是為了要等待釋迦牟尼佛的降世,賢劫千佛,佛佛相續,自古以來所傳承的這個法脈絕不是偶然的,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示現成佛,賢劫千佛他是第四位。...

你沒有真見地,你就不會懂得愛惜自己

2018年首愚法師於十方禪林台北道場盂蘭盆法會開示 8月21日 第二支香 老實念咒不但影響我們的心理,也影響到我們的生理,不是嗎?一口氣、一口氣念,正是肺經的功用,呼吸往來,你念得好,功用正向,口水很甘甜;念得不對的,舌乾唇燥,心煩氣迫,跟法不相應,念到索然無味,一點味道都沒有,那要反省了!...

光,代表你善念的光,你心平氣和,身心一鬆放就是光明

2018年首愚法師於十方禪林台北道場盂蘭盆法會開示 8月21日 第二支香 我們在修學佛法,一定是見地、修證、行願輾轉增上,單一的叫平面,為什麼我們咒語念不好?你念得很平鋪直敘,念得很平淡無奇,你當然念不進去了。 那你說,我「LA」字為什麼觀想不起來?因為你著相了,著在文字相上面,你並沒有把這個般若慧觀真正融到你的身心,你把那個「LA」字當作「LA」字了,所以你對這個「LA」字有生疏感。這個「LA」字,如果讓你觀想起來,也不過是個文字相,當然,你觀起來已經不錯了。但它畢竟是個具立體事理性的法門的前方便而已。...

佛學理論要以事修功夫,包括菩薩行的經驗融在一起

2018年首愚法師於十方禪林台北道場盂蘭盆法會開示 8月21日 早課 《楞嚴經》的二十五圓通,在我個人的理解範圍內,只有對二十五圓通整體的瞭解,才能夠呈現出華嚴法界觀。這是什麼道理呢?好比佛陀針對我們在人事上的煩惱,制定了在家戒、出家的沙彌十戒,還有比丘、比丘尼戒、菩薩戒。如果你去研究比丘、比丘尼戒,覺得很生硬,好像跟時代已經有點距離,因為印度的生活習慣跟我們中國的生活習慣已經有所不同,所以要套在我們中國人的思想、生活習慣中,好像有點生硬,有點格格不入了。...

無念無相無住正是心月孤懸真實的現量境界

2018年首愚法師於十方禪林台北道場盂蘭盆法會開示 8月20日 第一支香 心月孤懸 氣吞萬象 光音交融 心光無量 前面上兩句話是南上師的,下兩句是我對應上的,大家對這四句話要體會、領納於心。從這個文字上面,你就要體會到,「心月孤懸」這四個字說的是什麼樣的精神內涵境界呢?大家要好好體會把握。那麼何為「心月孤懸」?六祖的三句話「禪宗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正是「心月孤懸」的實際境界。「心月孤懸」它是無念的,「心月孤懸」它是無相的,「心月孤懸」它是無住的。「心月孤懸」當然是清淨法身的境界,實相般若的境界。...

我們的見地功夫對不對,報身會給我們消息的

2018年首愚法師於十方禪林台北道場盂蘭盆法會開示 8月19日 第五支香 我經常說,我們學佛,從對佛教的信仰,提升到佛學的研究,佛學的研究就是怎麼樣開發我們的正知正見,我們佛門中很多人都停留在信仰層面。從信仰層面要再提升到佛學研究,能夠把佛學研究的如理如法,見地很通透,這個已經太不容易了。那麼從佛學研究又提升到佛法的實驗、修證,印證到我們的信仰沒有錯,我們的佛學知見沒有錯,這個就更難了。...

命門是五臟六腑十二經絡的君主,是身心的總彙集點、總關鍵點

2018年首愚法師於十方禪林台北道場盂蘭盆法會開示 8月19日 第三支香 把心月輪觀想在膻中穴有這樣的一個麻煩,從中醫的說法,心臟屬火,心臟的部位是在胸腔,道家的說法是中丹田。我們的腎臟又稱之為腎水,水穴的大本營,它在下丹田。你觀想在膻中穴,火是往上的,水是往下的,火往上、水往下沒有交集。唯有火在下,水在上,水下注,火上揚,《易經》的道理叫做水火既濟,水的功能和火的功能完全得很自然地融合了,對我們身心的轉化產生一個催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