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愚方丈
我們學習喝茶,要懂得茶的知識,懂得茶的文化,懂得泡茶的方法,懂得品茶。品茶有品茶的實用、受用和妙用。實用在解渴,受用是對身體有良好的轉化效果,妙用要跟大道相應,跟般若智慧相應。 所以,我們學習任何東西,要瞭然於胸,結合這門的學問道理,跟自己的身心融合在一起,跟自己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學習任何東西都能夠回到身心來,回到當下,待人處事都能夠用得上,從基本上得到法的實用、受用,最後得到妙用,產生歡喜心,可以讓你在人世間了無牽掛跟大道相應。...
首愚方丈
2017年2月17日首愚法師於十方禪林台北道場金剛法會開示 我們階段性的想法,在這個階段是對的,但是,到下個階段,如果你還要死守這種觀念,那你就錯了,你是不會進步的;我前幾天引用儒家的說法:「君子以自強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們要不斷地超越,不可以得少為足,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一點,否則就不可能進步。你沒有進步,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
南懷瑾
大家都知道,在佛教中深入民間普遍流傳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摘錄自經中之王的「法華經」;而楞嚴經和華嚴經裡頭,也都載有觀音菩薩修行的方法。其中楞嚴經的觀音修法究竟如何?許多人都馬馬虎虎,隨便翻過,不大留意。現在特地抽印出來給大家參考,一起研讀一下。首先看看經文:「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
南懷瑾, 首愚方丈
氣脉之事,純屬色身邊事,乃四大之自然變化法則, 如執著以為禪定階梯之定法,則落外道知見(心外求法)。 如不知氣脉,不能調攝氣脉,亦屬偏空外道。 此中妙用,在智知,非識識。 後世學密學道者,純仗氣脉以為功,則非是。 而毀此事者,則不知佛說楞嚴經所謂:「生因識有,滅從色除。」之旨。 汝應猛省此過,應以此次三個月授課理論資料(融會顯密圓通修證次第)作參考, 努力向色空不二上參究去,不可偏落氣脉邊事。 總之,「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試問汝將如何「空」來見我? 汝在修持上,應力學「慈悲喜捨」之切實心行及外相。...
中華十方禪茶協會, 十方活動
十方禪林推行禪茶文化,寓禪意於人文品茶,融佛法於茶藝的文化交流,受到多方的關注,2月17日韓國曹溪宗海南大興寺住持月佑法師與海南郡副郡守、海南教育廳教育長、靈巖廳區科長、民主黨秋美愛代表特別助理、南部大學教授等來十方禪林台北道場邀請首愚師父參加今年十月將於韓國大興寺舉行的世界禪茶大會,以期共同展現出佛教文化及茶文化的多樣性。...
首愚方丈
2017年1月28日首愚法師於臺北道場開示 今天是新春的第一天。當然,按照二十四節氣來說,2月4日算是真正的新春。但我們中國人又喜歡把農曆的正月初一當作新春,當然也差不多了,現在是大寒和立春兩個節氣的交界時間,所以說是新春也不為過了。 春天代表萬物開始從冬藏轉入到春生。冬天,尤其北方冰天雪地,很多動物進入到冬眠;到了春天,很多的動物從冬眠中醒來,植物也開始慢慢要發芽要生長了,這是生命的新氣象。...
首愚方丈
2017年1月27日首愚法師於臺北道場開示 我們中國人的習慣,是以農曆過年為一個段落。所謂除舊佈新,除舊,是送走舊的一年;布新,是迎來新的一年。除舊佈新,對一年來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檢討反省,從佛學來說,叫懺悔過去,過去一年,做了哪些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我們自己要心知肚明。新年新氣象,要痛改前非。唯有痛改前非,才能創造新的生命力。...
首愚方丈
佛說如來圓覺自性不是修出來的,你本來就是佛,修行只是把金礦中的雜質銷熔掉而已,只是經過加工鍛煉而已,佛性永遠是佛性,始終沒有改變。我們的自性本來空,本來清淨,但是,現在的我們卻空不了,因為裡面有很多雜質,妄想、煩惱一大堆,所以很多人想用念佛、念咒來消除這些雜質。那麼,念佛、持咒,修到某一個程度,念不起來了,什麼妄想都沒有了,在這當中,既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讓他清淨下去。空真的顯現了,也不要被嚇住,感到恐懼害怕那就顛倒了。...
首愚方丈
2016年12月31日晚間首愚法師於廣東芙蓉寺准提法會(起香) 我們送走了舊的一年,迎來了新的一年。作為一個修學正法的三寶弟子,正如《易經》所講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對生命要有不斷的自我期許,一個修行人,如何做到自強不息呢?其實,早在20多年前,我就提出了八個字「實行正道,莊嚴世界」,這八個字實際上是對南上師點撥和提醒的回應,南上師當時對我說:「你的眼光不要總是停留在台灣,眼光要放長遠一些,格局要放大一些,將來有機緣,也要為大陸的佛教盡一點心」。...
首愚方丈
2016年12月16日首愚法師於澳門准提法會開示 我們修學佛法,從禪宗的角度,整個禪宗的核心用四個字來表達,那就是「明心見性」。「明心」用《金剛經》的經文來說,是要明白「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說起三心不可得,一般人很容易有斷滅心的想法,所謂的三心不可得,等於說過去心、現在心和未來心都是幻化的,但是幻化並不是沒有,我們應該曉得我們的心心念念是那樣的幻化,那樣的無常,這是告訴我們不要執著一切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