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花雨滿天維摩說法(上)》菩薩品第四 福德和功德有差別,譬如你修苦行,這是勞苦功高來的功德。福德不同,是犧牲自我,所有的利益都讓給人家。行四攝法等等,就是福德,六度也是福德。...
南懷瑾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花雨滿天維摩說法(上)》菩薩品第四 「以具相好及淨佛土,起福德業。」剛才講過,一個人要想這一生少病少痛,相貌莊嚴,是要靠修來的,要前生福德修來的。你這一生多用笑臉迎人,他生來世長一個人人都喜歡的面孔。見到人用那個討債的死相,他生來世長一個處處惹人討厭的臉。要相貌莊嚴,甚至於依報好的環境,進佛國土都要好,就要修福德啊!...
南懷瑾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洞山指月》第五講 洞山良价禪師 禪師的傳統,佛法的中心是什麼?不要搞錯了,以為只是語錄故事。對於每一位祖師,都是抽出要點紀錄他悟道的因緣,以及他接引後學悟道的故事,記下當時精彩奇特的話語,並不是連續的一整篇。悟道以後,要注意祖師的上堂法語、普說,這是重點。...
南懷瑾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漫談中國文化企管、國學、金融》 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有一個重要的老問題。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傳統最正確的答案,便是“ 讀書明理 ”四個字。明個什麼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本來生來就是人,個個自然會做人,那裡還要有什麼另外一種做人的道理呢?...
南懷瑾, 準提法門
譬如念各種咒語真言,念念流注,沒有雜念,念念純善,只有咒語。乃至「唵、阿、吽」,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怎麼會不成佛呢?「同分所緣流注,無罪適悅」,心中沒有善惡是非之念,非常舒適。「令心相續」,一念萬年,萬年就是這一念,這叫三摩地、定境,也叫善的心一境性。修行就是這樣修,不這樣不叫修行。你們常講:我念頭空不了呀!你們是想把念頭空掉,怎麼空得了呢?那是壓制。所以你們連法相唯識的道理也不通。要念念流注善,在善心流注上的心一境性,才是定的基本原則。...
南懷瑾
永明壽禪師說:“故知但遵教行者,依法不依人,無不證果。唯除不信人,千佛不能救。” “依法不依人”,自然可以證果,這是引用佛經上所說。大家要特別注意!後世學佛多半是依人不依法,很多人拜老師、拜師父變得情感化,以老師或以這宗派為主,把正法忘了,這是很糟糕的。我們學佛,對老師當然要恭敬,但不管哪一位老師,要看他講的是否適法?合不合法?...
周勳男老師系列
畢生致力人文教化工作 深為南懷瑾大師所倚重 十方禪林周勳男教授 安詳辭世 《十方》執事道友同致哀悼 周勳男教授生平事略 周勳男教授是一九四四年(民國三十三年)生於台灣省雲林縣西螺鎮。周教授自幼好學、夙慧早發,初中時候就樂於閱讀佛書、練習靜坐。 高中時候,周勳男對於文、史、哲學迸發熱情,廣泛閱讀東西方各家學術典籍,又參加一些報社舉辦的徵文比賽,他的作品都獲得入選。...
南懷瑾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藥師經的濟世觀》...
十方活動
7月25日、26日,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前往十方禪林位於新竹縣的峨眉道場進行參訪。這次到峨眉道場參訪,一天半來諸位法師與大德們在清幽的環境中,在首愚和尚的指導下,體驗「準提一日禪」。 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主席黃書瑋表示,舉辦寺院參訪,體驗不同的修行法門與弘法方式,彼此交流,是佛教界一起參學最好的機會;首愚和尚亦向貴賓們表示非常感謝星雲大師與大家的愛護,被選舉為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的監事長,一同為佛教的發展盡心盡力。...
南懷瑾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花雨滿天維摩說法(上)》菩薩品第四 「趣向佛慧,起於宴坐。」宴坐就是打坐,習定。打坐是土話,例如說打水洗臉,水怎麼可以打?打坐就是坐,有學生告訴我也最近「打」得很好,硬是不講坐。當然有許多在家朋友是有打有坐的,他的打是打麻將,麻將打疲勞了就打打坐,所以他可以說是打坐。但是你們專門打坐的為什麼要講打得很好?明明應該說坐得很好,連話都不會講!言語表達不清楚,怎麼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