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易經》印證南懷瑾老師
的學養修持與志業
前言:名師易遇,明師難求。
時光荏苒,彈指間南師仙逝已離開我們七個月了。南師走了,走的灑脫、自在,走之前留下兩句:「一無是處,一無所長。」這意味著什麼?是忘我,是離物,物我能所雙忘,無絲毫牽掛,是清淨心的具體表徵。設若南師走時,有著絲毫的牽掛與執著,絕對走不了。這就印證南師終生依於三師聖教(儒釋道)而奉行修持的功德與果報,以儒家言是至誠無妄,止於至善;以釋家言,是法身解脫與般若三德具顯而明心見性;以道家言是清靜無為,歸根復命,自然而然的歸於天地。臨走時經由禪定甚深的法師印證:「一切圓滿。」所謂一切圓滿指的是什麼?是無為清淨,至誠無妄,寂光普照。荼毗時白煙裊裊,碧空萬里,明月高照,萬籟俱寂;茶毗後驗證的是頭殼圓滿,舌根不爛,舍利無數,這種瑞相,豈是偶然。老師生前所表現的是為人師表,行為示範;死後所表演的更是栩栩如生,如如不動,清靜自然,這種修持與功德,不僅令人欽佩,更令人懷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