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問:應如何體會「嗡」「阿」「吽」三部音?這三種音是不是從心月輪的地方發音?

答:「嗡」部音代表高音,「阿」部音代表中音,「吽」部音代表低音。念時就從你的心發音,你既然觀想心月輪,就感覺到音聲從心月輪中湧現出來。心月輪沒有離開光明,咒語沒有離開音聲,能持誦到「光音交融」,自然能夠到達「心光無量」的境界,慢慢去體會。

第92問:第一個問題:我在打坐念咒時,感覺一道強光直照下來,感覺閉眼比睜眼時眼前還亮,這是什麼現象?第二個問題:我試著輕輕一帶,就感覺自己籠罩在淡淡的光中,可否這樣觀想?只是空中沒有「嚂」字。

答:第一個問題:你好好誦誦《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那也不過是身心變化偶爾的一個現象,很平常。第二個問題:「嚂」字不就是放白色光明嗎?你還觀想什麼「嚂」字?

第93問:工作和生活中為人處事感覺很難,修行人如何對治?工作中不能念咒的時候,該怎麼修行?

答:為人處事難,哪裡不難?再難,修行也要有信心啊!越困難才要越修行,才能不斷的自我修正、自我調整。有些時候,工作中沒有辦法念咒,最起碼你的觀念理念要清楚,有些地方變成從行願中來跟法對接。該做事時把事做得清清楚楚、歡歡喜喜,這不是在修行嗎?重點要把內心的矛盾化解掉,把人事中很多不協調、不祥和的地方努力去改善,這是要靠你啟動普賢十大願的精神,慢慢去學習,慢慢去融合。

佛門中講根器的差別,這當然是有的。鈍根就是自己的福德、智慧資糧非常缺乏,許多事做得顛顛倒倒的,人事、工作不順利。就因這樣,你更要從基本上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把基礎打好去累積福德智慧。善根因緣深厚的人,做起來就得心應手,這各有前因的,各有各的三世因果。我們做不到並不代表別人做不到的,我們做到了也別要求別人一定要做到。

所以,修行還要有因緣觀,善觀緣起。就是即便你的理念非常清晰,理念清晰了並不代表你能夠做得到,乃至善了緣起,那更難啊!能把事情做圓滿才是善了緣起。而能夠善觀緣起,則最起碼自己懂得慚愧,懂得反省,你不能念咒時,心中以這種佛法的態度和心理上的觀察也是修啊!

第94問:靜坐時感覺在空相裡找不到自己會害怕,只有坐在墊子上才會踏實。如果先把自己空掉的話,就不會害怕,但卻感覺無聊。

答:這還是見地的問題。害怕是顛倒,無聊也是顛倒。你想怎麼樣有聊啊?想放光驚天動地嗎?修行要甘於寂寞還不夠,還要懂得享受寂寞。什麼叫清靜,清靜那麼好享受啊?不要著相,每天誦一部《金剛經》,《金剛經》還是沒有讀懂、讀透。《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再讀一讀《金剛經》吧!

第95問:弟子感覺身邊有一個隱形眾生,該如何對治?

答:你怎麼曉得的啊?這是五毒裡的疑心,疑神疑鬼。心中有鬼如何開除?「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的鬼就化掉了。邪念惡念不起,起的是善念,這個鬼不用趕,自己就跑掉了。六祖云:「正來煩惱除,邪來煩惱至」,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第96問:父母去世時,作為修法的我們應該不應該帶孝?我認為不該帶。

答:帶孝這是隨俗,世間法有世間法的一套,如果你執著不帶,一般人會說,你們學佛學到哪裡去了?帶孝是世間法應有的禮儀,不帶孝會被人看笑話的。你自己以為有道,有什麼道啊?道是應無所住,該帶就帶,有什麼不可以帶的?帶也沒有什麼妨礙你啊!這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一個風俗習慣,你不帶,你跟人家格格不入,那是有道啊?道是圓通的,道是圓融的。

我們修習佛法,要度化有緣人,什麼人跟你最有緣,你的親朋好友,你還不肯度他們,跟他們過不去,你不帶他們會有怎樣的想法啊?所以,不帶是不通人情,不通世間法。我母親往生時,以佛教儀式進行,同時根據長輩要求隨俗道教的一些儀式,這不好嗎?中國的風俗中帶孝的道理很深,你不明就裡便反對,何不「隨順世緣無掛礙」,這樣的修行才能感化你的親朋好友,自己也才能修得上路,千萬不要跟人矛盾對立,那是顛倒的。

第97問:準提弟子往生可以念佛助念嗎?施食時,是否可以在樓上做?還有施食是每天都要做嗎?如果外出不方便怎麼辦?

答:我們剛才不是念了一堂彌陀聖號嗎?為什麼不可以助念?念阿彌陀佛有妨礙你嗎?沒有啊!我們十方禪林念佛會成立二、三十年了,一些老道友往生我都會去幫忙助念的。至於施食在樓上做,當然可以。

施食不施食但看你的發心。我經常說,一般人施食用七粒米,我感覺我的施食是把我全身的整個肌肉、細胞都湧現在虛空中,供養法界的一切眾生。念念跟普賢十大願融合在一起,那你的修法就有力量、有深度、有廣度了。如果在外不方便,一兩天不做也沒有人會怪你,好兄弟也不會找你麻煩的。

第98問:生意人為了利潤怎麼能既不破戒,又能方便圓融?

答:這就需要善巧,生意講究的是合理的利潤,你不要暴利就好,不要一本萬利。合理利潤是應該的,不為過嘛!只要你不是惡意的,不是欺詐違法,很本份做個生意人就好了。

第99問:如何自我管理,做一個本份的修行人?

答:每個人的心行都要回到「本份」兩個字上,這太重要了。真正與法相應了,對世間的名聞利養就淡了。「有道沒有道,開口便知道」,開口便是名聞利養,你還修什麼道啊?這是開口便錯,錯得一塌糊塗。我們起的念頭都是為利益大眾,都是無我無私。無我很重要,無我是大公無私的心量,而我們現實的環境則都是由我們每一個人的福德感召而來。

古人的名言:「小富由勤,大富由命。」不管出家在家,你真正好好做,自然有你的一片天地。煩惱最大根源還是來自於自己,佛學直接點出了是無明,我們身口意三業的行為都是心意識裡展現出來的。好好一門深入,老實持咒,福德智慧在其中啊!只要五年、十年、二十年不退轉,這個法慢慢會讓你的生命更加光明。只要我們不顛倒,按部就班的,老老實實的修下去,做自己本份的事情,把自己的本份做好,你就會在你的家庭、工作崗位上受到人家對你的肯定,也可以自我肯定,那心就安了!只要心安了,佛法即成就。我這樣做的是對的,這樣做是自利又利他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利益大眾,那你做得會很歡喜。

大家都要做個合本份的人,或做個本份的修行人,在家庭做個本份的好父親、好母親;對長輩做個本份孝敬的好兒女;在工作崗位上盡本份、盡職盡責,這必能受到周圍人的肯定,所以一切有什麼好煩惱的?出家做個本份的出家人,不負三寶,你說還怕修行修不成?「不怕沒有廟,只怕沒有道。」人人一切從本份開始去行,先做好自我管理,把自己的身口意三業管理得好好的,管理得清清楚楚的,歡歡喜喜的,這樣的修行人,就會是個與道相應的道人。

第100問:我的兒子今年八歲了,如何指導他學佛?

答:可以先教他背背《心經》,有機會再讓他參加兒童讀經班,這是非常好的。只要把傳統文化的基礎打好了,不管儒家、佛家、道家,其理是相通的。兒童讀經很值得提倡,讀經可使兒童的心智慢慢開發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