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問:修出入息是全程感知呢,還是注意呼吸之間的停頓?

答:安般法門很深啊!重點就是念動氣動,呼吸來往跟我們念頭有關係。當我們內心一空靈,呼吸就越細越長,當我們妄想紛飛,呼吸就很短很急促。以空靈的心去覺知出入息,不是說過修持佛法要念念分明嗎?

第72問:持咒時經常出現念著念著自然而然停下來,進入持安那般那的境況,這個時候是不是應該就這樣保持?

答:安那般那是我們修習準提法的基礎,安那般那也是修行的下手方便,你真正念到渾然忘我,還管什麼安那般那嗎?還管什麼呼吸不呼吸嗎?

第73問:這幾天一直感冒,渾身不舒服,我本來對準提法很有信心,這一生病我就覺得自己的信心怎麼沒有了。生病的時候是否還要繼續持咒?

答:一場病就把你的信心給打掉了,太脆弱了!告訴你,修行要越挫越勇,越折磨信心越堅強,這才叫法器!一場病信心就垮掉了,你還修什麼道啊?休息當然要,精進也不要過分。你修行要不急不緩,太急了會出現身心疲憊,反使人散慢、懈怠。所以,佛陀在《佛遺教經》裡說,修行好比調琴,太緊,一彈弦就斷了;太鬆,聲音就彈不出來,緊鬆之間修行人自己要調適得恰到好處。

第74問:弟子妄想比較多,可否用數息來對治?

答:凡夫哪個沒有妄想啊!對治妄想,不管哪個法門,與之相應就好。安般法門當然也可以嘗試,嘗試要注意與自己相應,數息數不相應,一樣越數越亂。修任何法的重點在相應,相應就進去了,不相應那就七上八下自亂陣腳。

第75問:如何練習打坐?

答:過去很少盤腿的,兩條腿不熟的,首先可以把臀部墊高一點,這樣盤腿就不會那麼辛苦。打坐要儘量收小腹,小腹一收,自然胸部就挺起來,不至於彎腰駝背。初學打坐,對雙盤不要太勉強,當然熬腿熬腿,腿是熬出來的。不過比較保險的,還是漸進地來,不要一下坐得太猛,太猛了容易傷到筋骨。好比說,你只能夠坐半個鐘頭,勉強多熬個五分鐘、十分鐘,還不是問題,熬得過份,受傷了或你對熬腿怕了,就得不償失了。初步可以單盤,有時左腳在上面,有時右腳在上面,練熟了,再進一步雙盤,穩紮穩打的,培養對打坐的興趣。

打坐修行,是你對它產生信心,打坐對練習定力有很大幫助。越坐身心越鬆放,越坐越歡喜,越坐越想坐,自然對靜坐修行產生一種嚮往,一種信念,初學者一定是這樣去練習的。要信心堅固,不但不退轉,而且越修越精進,那你向佛法的大道就越來越接近了。

打坐坐姿最重要的是保持縮小腹,胸部挺起來,但不能端肩,端肩就緊張了,要把兩肩沉下來平放。眼睛不能東張西望,最好半閉半合,累了就把眼皮蓋下來,但眼球不能掉下來,掉下來就睡著了,視覺還是要看前面。真正的禪定的眼神,高明的雕刻師,雕的佛菩薩的眼神,是禪定的眼神,那是從任何角度,都感覺到佛菩薩在看你,那種就是禪定的眼神,好像看,又好像沒有看。佛陀三十二相有一相即是象王視,頭不用調過來,眼睛餘光。就可以看到後面的。簡言之,禪定的眼神,那下身心是空靈的,六根達到一種靈敏的受用。

第76問:什麼是七支坐法?

答:七支坐法是上個劫世留下來的,古時修行人怎麼用功都用不上,心定不下來,後來看到一群猴子,盤腿盤得那麼好,非常安祥,嘗試模仿這群猴子,一試就靈。所謂七支,指七個重點。

第一:兩條腿,最標準的莫過於雙盤。盤腿實在痛了,要學會搬家法,左腿搬到右腿,右腿搬到左腿,實在不行了,雙盤變單盤,單盤變散盤。打坐要越盤越歡喜,帶三分勉強就好,勉強過頭了,就會心生煩惱,善巧方便要學會。

第二:雙手,左手在下面,右手在上面,大拇指相抵,叫三昩印。三昩,中國話叫正定,這樣讓全身的氣就產生交流了。

第三:坐起來要收小腹,人體兩個膝蓋跟臀部成三角形,臀部有點低,坐時一定要墊個東西,新參一個枕頭不夠,就墊兩個,墊得高了膝蓋的壓力可以減輕,你的小腹自然就收進去了,背部自然就挺起來了。

第四:兩個肩膀要鬆放,不能端肩,端肩便緊張,要自然平整鬆放,叫沉肩墜肘。

第五:頭要正,不能低頭,要收後腦,後頸靠著衣領;也不能仰頭。收下巴,後腦一收,正好不偏不倚。

第六:舌抵上腭,舌頭抵在上面牙齒的後面,人體任督二脈的氣就接通了。舌頭產生口水,口水多了咽下去對身體有好處,不至於舌乾唇燥,幫助全身鬆放。

第七:兩個眼睛,我們看菩薩的眼神,慈眼視眾生,半閉半合,非常安祥。那是身心定慧的一個境界,是禪定的眼神。工商業時代,大家工作壓力大,打坐可以閉目養神,但兩個眼球還是要看前面,如果眼球掉下來那就是睡著了,不叫打坐。

打坐要微帶笑容,這一笑全身神經都鬆開來,微帶笑容是人生最自在的一個境界。人的一生如果一天到晚都笑眯眯的,這是圓滿的人生,這是身心最祥和的境界,代表你的身心是健康的,待人處事是圓融圓滿的,了無牽掛。相由心生,如果一天到晚愁眉苦臉,那是身心、人事不順的一種表現。

第77問:現在人提倡辟穀,是否正確?

答:佛陀六年苦行,餓得瘦到皮包骨頭,後來曉得苦行非道。現在人提倡辟穀,你有比佛陀的苦行更徹底嗎?我們不過偶然做一下,他天天這麼做,做了六年。後來發現,這個不是辦法,這不是生命修行的根本處。這點大家要注意啊!

你與其學習辟穀,還不如養成好的飲食習慣,把握六七分飽,這是長期養生的。佛陀放棄了苦行,從正知正見去思維,最後在金剛菩提樹下,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辟穀不是佛法的修行路線,偶爾用一下,弄對了可以,且要以佛法的正見為導,若經常用,以為要那樣才是在修道,佛法不是這個道理。

第78問:弟子唱誦時有時能巍然不動,有時像在大海中一樣的搖晃,或左右搖,或前後搖,有時順時針、有時逆時針,該如何對治?

答:搖得蠻不錯的嘛!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搖也是無常的,這色身轉化是一個過程、一個過程的,不需要太在意身體的氣動現象。你只要不去想:「哎呀!什麼時候讓我搖起來呀!」如果你還跟它配合著搖,那就不好了。看著它,不管它、不理會它,不迎不拒為上。此所謂用心若鏡,境界現前不歡迎它,境界跑了也不送它,不迎不送便是。

第79問:共修念咒快的時候跟不上怎麼辦?

答:念咒跟不上,就好好地用耳根聽磬聲,聽大眾念咒的聲音。我經常講,對新參來說,一定要聽清楚,才能念清楚,對老參來說,要從念清楚,進入到聽清楚。所以,新參萬一準提咒快的部分跟不上,也不要緊張,把心定下來,好好聽,聽磬聲,聽大眾念咒的聲音。一回生、兩回熟,這樣一直隨聽隨念就慢慢越來越純熟。能夠聽清楚,自然能夠念清楚。老參反之。

修習準提法門老實持咒是基本功,想要把準提法門修得好,一定要從老實持咒下手,從念滿一百萬遍、二百萬遍,一直這樣持誦下去,沒有不感應道交的。

第80問:打坐時默念咒語,是否可以舌抵上齶,手結定印?

答:打坐時默念咒語,你當然可以結準提印,結準提印就不用結定印,結定印就不用結準提印,而默念時也可舌抵上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