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問:南師講可以從修白骨觀轉入修準提法,以白骨觀為基礎修準提法,如何去修?

答:不管修哪個法門,要能相應,修白骨觀也一樣,若不相應只是在東抓西抓而已!所以文殊菩薩在《楞嚴經》裡提到,我們修行不管從哪個法門入手,從耳根、鼻根、意根、身根等六根的任何一根,只要相應契合了,都可以。這是說任何一個法門你弄對了,都可以順之與道相應。與道相應就是回到生命的本原,即「一根既返原,六根成解脫」。

既然如此,這代表一切法門本就互通,可彼此增益。但不管如何都要修到返歸生命的本原,修到渾然忘我,回到實相無相的境界,那就對了,這個法與那個法差別的問題就化解掉了。所以,南老師有很多都是方便說,他在講這個法時,總是把這個法說得很高,這是對法的一種尊重,讓大家對這個法生起信心。說修白骨觀可以轉入修準提法,這不好嗎?這不就是這個道理嗎?二者哪裡有什麼如何互轉的問題呢?

所以我經常說,我們修準提法,你也可以觀白骨啊!怎麼觀?就觀一具白骨人在念準提咒嘛!這樣不是兩個法門就融在一起了?而那便看你需不需要這麼用了。如果你覺得準提咒念得很相應了,你又何必頭上安頭呢?用與不用,你要學會自己去選擇,選擇跟你相應的就對!

第52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與師父講的「念念分明、念念本空」有何區別?

答:我們一般人能夠把咒語一句一句、一音一音念得很清楚,這是念念分明的一種表現。「念念分明」是跟定相應,但念念分明中的重點是「念念本空」,「念念本空」才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做不做得到就看你的見地透不透了。可以說「念念分明」是「善能分別一切法」,「念念本空」是「於第一義而不動」。「善能分別一切法,於第一義而不動」,才是真正的無住生心。

第53問:如何是渾入虛空?如何把握「念念分明、念念本空」?

答:不管念哪個佛號,或者修哪個法門,能不能夠念念之間身心渾入虛空中,那是個大根器、大修行人再來才能真正體會到、把握到這樣一個境界的。能把握到這樣的境界,才是正信的佛弟子,不能則說明你的思想還沒有進入佛法中,你對佛法的理解還在門外徘徊。

「念念分明、念念本空」這句話的意涵是整個佛法的根本,要完全把握,由之領會到「四大本空,五蘊非有」。我們身體是四大假合而來的,暫時由父精母血所形成的,大家好比來賓館做客一樣,這個身體是賓館。那真正的主人呢?我們的心才是自己的主人,這個身體等於向父母親租來用的。我們處處能夠想到身心渾入虛空中,你就不會執著你的身體了,也不執著你的觀念、思想了,覺得這些都是幻化而已!

所以,觀想「身心渾入虛空中,虛空即我,我即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可得」,連空也空,是畢竟空。這是一個大徹大悟的人才能夠完全理解的。儀軌這樣的引導,我們還是照樣的執著、顛倒,這是我們的根器太鈍了。

那麼,念六字大明咒是這樣觀想,念淨法界咒、念護身咒、準提神咒難道不也是這樣嗎?這就是我提醒大家的,要「念念本空」。「念念本空」就是「身心渾入虛空中,虛空即我,我即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可得。」我只是把它簡化了。所以,你看那極樂世界有多好,還有十方有很多的佛國,但若用般若正觀來觀察,這些都是在我們的五蘊境界中;而如果是從《心經》講的「照見五蘊皆空」來看,這都要掃得乾乾淨淨,還有什麼相?你想抓個什麼東西啊?所以,佛陀要我們真正認識佛法,不光是想像的那種淨土、佛國而已,是要我們當下了然,當下看清自己。

《心經》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你智慧透徹了,觀察清楚了,當下可以照見五蘊皆空,可以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同一個鼻孔出氣!我們念佛念咒都要用這樣一個智慧來念,「念念分明、念念本空」,所有法門都沒有離開這八個字。

第54問:如何體會「念念分明、念念本空」?弟子念誦的時候,感覺第八識在聽,第七識在念,這個時候覺得我就是咒語,第六識恍若也不起作用了,只一直以最快的速度往下念,這是我的感受,不知對不對?

答:不要去管哪一識這樣,哪一識那樣,如何又如何,還是要把握「念念分明,念念本空」就夠了,修準提法是不需要想那麼複雜。如果把咒語的每個字都念得很清楚,能把握「即此用、離此用」、「念念本空」,那麼身心轉化就在其中了。你可千萬不要想那麼多。越簡單越好。

「念清楚、聽清楚」還是比較抽象的,「念念分明,念念本空」,在修法上就更加的貼切了,依此用功便能更加如法契合法義而行。做到了念念分明,心就會定下來,就安住了。所以把握到念念分明,那一定是會跟定相應的,而懂了念念本空更是跟般若智慧相應,這樣定慧等持就是整個佛法的中心,你把握到了。

第55問:如何體會念清楚、聽清楚?

答:念準提咒也是念;念念分明,不昏沉、不散亂,明明了了,那也是念。

所以自己聽清楚,不一定是聽準提咒,更進一步用耳根聽自己的心聲,對自己心聲的變化明明了了。所以耳根圓通,我把它定位在境界般若,而念清楚是文字般若。聽清楚深入我們身心更加的透底,最後這完全是要跟般若智慧對接,你才能真正把握聽清楚的法味,那時那種力道就很強了。

就念清楚、聽清楚來講,我們一般念清楚,念咒是念清楚,聽自己念咒的聲音則是聽清楚,更進一步我不念什麼,內心清清明明的,那也是念,那也是聽,這就更上一層樓了。

第56問:《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中觀 字成三角形燒盡全身,燒遍虛空,該如何觀想?

答:那都是方便說,不要被文字騙去了,沒有智慧,小心你會發燙哦!書籍上那麼說是觀空的方便。不要把法想得太複雜,化繁為簡,從老實持咒,把咒語念得綿綿密密,念到「念念分明」,把握到「念念本空」,大道就不遠了。

第57問:有老參對我說,念清楚、聽清楚中的聽清楚是指聽清楚師父的念誦聲,我以為是聽自己的念誦聲。

答:更重要的是聽自己的心聲,念誦的聲音還是生滅法。你自己的心聲能聽到嗎?聽到了,你耳根圓通就明白一大半了。

第58問:心月輪觀時怎麼旋轉?

答:怎麼旋轉?「念念分明」就好了,念的時候它已經在轉了,叫法輪常轉,常轉清淨法輪。

第59問:耳根跟耳識的區別如何?

答:修耳根圓通,就是聽而不分別,聽得清清楚楚,這時這耳識很單純沒有加上第六意識的分別。耳識是耳根對聲而起的覺受,你光是聽即可,不管它身心的變化。你讓它完全在現量的境界上面就對,不要掉到比量上,比量就是比較、分別。所以,耳根圓通是用無分別智直體現量,這樣全身會更加鬆放,一旦起分別心的時候,心氣就容易散亂了。

第60問:我的工作時間是早上十一點至晚上十一點,在業餘之外的時間裡持咒、施食可否?又平時持咒該怎麼觀想?如何理解光音交融?

答:工作一樣可以修法,那是看你的本事了!而你問的依你的情況當然可以啊!至於觀想,有淺有深,深的直接跟空相應,而我講的「念念本空」,正是般若正觀,一切觀想中的根本觀想。百丈禪師的名言:「即此用,離此用」,念念清楚,又念念本空。準提法觀想心月輪中現字輪,這月輪本身也是很空靈的,清淨光明的,光跟音完全融合在一起,咒語的音聲從光明中展現出來。光是音的體,音是光的相,體相一如。最後能夠念到光音交融,那就感應道交難思議了。念到整個人在光明中,咒語的音聲在光明中釋放。

光音交融很重要的!所以,淺者得淺,深者得深。你對準提法瞭解的過淺,你的觀想就如隔靴搔癢,抓不到癢處。你要把這個法的持咒念誦和觀想融會貫通了,渾然一體,念得很輕鬆、念得很空靈,毫不費力的,輕輕一提,念念分明,又念念很空靈,念念很鬆放。這樣地以老實持咒深入觀想,那二者 一融合在一起,法益自然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