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問:修準提法是用淨土式、密宗式、還是禪宗式的來修?

答:我經常說,我們修習準提法可以用淨土式的修法,淨土式的就是信願行。相信法,在心裡頭堅固自己起的願,想把這個法修好。然後行,就是老實念咒,念得很專注、很虔誠,也不管什麼道理不道理,一直持誦下去,這是淨土式的修法。準提法也可以是密教式修法,就是三密相應。另外就是禪宗式的準提法,跟淨土式有點類似,也可以從「老實持咒」再到「念念分明、念念本空」。

第42問:持咒有淨土持、禪宗持、密教持,如果不以淨土持可否回向西方極樂世界?

答:你說這個話叫外行話,不是講過嗎?實相般若其實就是無量壽、無量光。我們修行不管哪個宗派、哪個法門,也都是要進入到實相般若無量壽、無量光,這個境界不就是極樂世界?你還怎麼回向?準提法的圓滿次第就是無量壽、無量光,大家一定要把教理的實際弄清楚。

第43問:有人講,修淨土只要你念阿彌陀佛,你在極樂世界就有一朵蓮花,是否如此?

答: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無量光,你真正把無量壽、無量光瞭解了,其實它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也就是實相般若。佛的經典中為什麼有「千經萬論同歸極樂」之說?其實說「千經萬論同歸般若」更為貼切。極樂代表什麼?代表福德圓滿、智慧圓滿才能極樂,代表一個大圓滿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境界,是無上正等正覺。

《壇經》裡曾有人問六祖:「修淨土能否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六祖講:「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東方西方是方便說,東方人發願往生到西方,那西方人發願往生到哪裡去啊?西方代表的是極樂世界,如果持念阿彌陀佛不相應,顛顛倒倒的,苦苦惱惱的,連是否人中再來都是有問題的。佛法講緣起、講因緣,你的身心狀況,你的業力跟地獄道、惡鬼道相應,一邊念雖然很好,但又一邊顛倒的話,該下地獄的還是要下地獄,該落惡鬼道的還是要落惡鬼道,清清楚楚的,然以後因念佛因緣之故,會有轉機,是不錯的。

整個佛法的道理在因緣果,不是在你修什麼法。《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是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特別青睞你、照顧你啊!那樣阿彌陀佛對你有偏心,等於你念我、對我送禮,我就特別照顧你,哪有這回事啊?

念佛的事理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裡講得多實在,其中有兩個門檻,第一個:「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念得顛顛倒倒的,有一句沒一句的,你要往生到哪裡去啊?第二個:「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當下就是極樂世界啊!這門檻多高啊!這兩個門檻我們跨得過嗎?所以,很多人都在宗教的狂熱執迷中。如果沒有正知正見,修習密教、淨土的,一誤會了便很容易偏向神權的思想觀念,但其實佛法是非常客觀、非常中道、非常實在的。

無量壽、無量光的內涵極深、極廣,我可以斬釘截鐵地跟各位講,不管你修哪個宗派、哪個法門,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修到無量壽、無量光的境界。這是修行最高的解脫境界,在教理上講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大智慧到彼岸,這一點絕對無庸置疑。《法華經》中說,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最後的入佛知見就是入到無量壽、無量光,入到實相無相的大般若境界。這是整個佛法的中心、重心,也是核心。

到無量壽、無量光的境界你就成佛了,是大福德、大智慧,福德智慧圓滿的極樂世界。有人說,修淨土只要你念阿彌陀佛,你在極樂世界就有一朵蓮花,這是鼓勵大家向道,念念如蓮淨潔,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深植善根,一心不亂,不是由神秘思想來說的。我們修行佛法要追求真理,事實歸事實地去求証。

第44問:《阿彌陀經》既然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如何是多善根、多福德?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嗎?

答:多善根,當然是你由菩薩行願來的福德資糧、智慧資糧深厚。念佛只是修行的方法之一,如果你善根福德因緣不深厚,你的佛念得也會亂七八糟的,有很多的干擾,或者要不然就念得像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這樣代表你善根福德不夠深,只是表面在念而已。

第45問:經典中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有九品往生的等第?修持準提法如何與之對應互通?

答:這要看你的見地到了什麼程度,通不通透了,你現在的福德善根因緣是跟下品的哪一品相應?跟中品的哪一品相應?當然與上品相應那就更難了。九品的分法,乃依修行者見地、功夫和行願來分。

第46問:如何是祖師禪、如來禪?

答:在《六祖壇經》裡六祖大師談到:「禪宗只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這是祖師禪。佛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此乃接引上上根器,根器不夠的一般人很難理解。準提法門有如來禪、有祖師禪,祖師禪是無門為法門,沒有方法的方法;而如來禪是有方法、有次第、有步驟,按部就班的。

準提法的升起次第,由念誦起觀想,修三密相應,通於如來禪;到了圓滿次第則無法可得,一切不增不減,本來如是,契合祖師禪。所以準提法門從如來禪到祖師禪具備了一個非常完整的佛法修証體系。有福報、有智慧的則直接就進入了,就老老實實按照儀軌修持下去,這漸頓二合一之法正是一條真修實證的捷徑。扼要地說,整個準提法的修持跟《心經》、《金剛經》、《壇經》所示的旨意是一系列相關相通的,大家好好修持下去,錯不了。

第47問:六祖云:「看心靜坐,不動不起,從此置功,是為大錯。」然而準提法修到最後,渾然忘我,不念咒也不觀想,也沒有妄想,卻念念清楚,這種境界與六祖所批評的有何不同?

答:宋朝大禪師大慧宗杲禪師提出一個名詞「默照邪禪」,即是指什麼都不想,「看心靜坐,不動不起」。真正的佛法是不被動相綁住,也不被靜相綁住,所以叫「應無所住」。不住在動,也不住在靜,動靜一如,從般若起用,這就不同了。

《金剛經》講「應無所住」,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不住在動,也不住在靜,不住在任何一個境界。我們念念清楚,念念分明,念念本空,空有雙照,定慧等持的境界,當然不同六祖此處所斥。

第48問:是不是念彌陀聖號可以助念人往生,念藥師佛聖號可以讓人延壽?

答:念彌陀聖號何止只是助念而已啊!不是說我念彌陀聖號就是幫亡者助念,念藥師佛號就是幫生者延壽,其實真正佛法本意不是這樣的。任何一個法都是摩尼寶珠,都能冥陽兩利,即可於人臨終時助念,也可為人祈福延壽,更重要的是每個法門都是為了讓苦惱眾生得解脫。如果只是把它當作是助念、延壽用,那只是小兒科,把這個法給窄化、矮化了。

大家一定要把佛法各宗各派、各個法門回歸到心地上來,只是我們一般人修習佛法很容易著相,很容易被貼上標籤。所以,大家一定要跟「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對接,一個人內心有了正知正見,一切所作所為都是正法。離開了正知正見,哪怕你在誦經拜懺,也沒有跟法相應。

禪宗有個公案,有位大禪師到禪堂去巡視,見一個人臥在那裡睡大覺,他說:「好!正好用功。」而另一個坐得很筆挺,他批評道:「又在打妄想!」那躺著的,很鬆放,處處在正念中,當然他正在精進啊!那坐著的其實很執著、很造作,那當然是在打妄想了。所以,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才能看門道,凡事不能光從表像上看,從表像上往往會把一個人看走了眼,我們修習佛法更不能以貌取人。

第49問:六祖講:「禪宗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如何在準提法的修持中把握這三句話?

答:六祖的這三句話其實還不只是光講禪宗,應該說,一切佛法不管是小乘大乘、顯教密教所有的法,都沒有離開「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其表示的其實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而整個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圍繞著「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修法以觀想而言,觀想沒有離開相,總是由淺到深以觀,從有相到無相,至於念佛念咒也一定從有念到達無念。我們修行的次第總是先從攝心、安心,讓自己的內心有所安住,最後進入到無住,所以一切法沒有離開六祖所說的這三句話。

無念為宗,宗就是宗旨、根本,無念就是禪宗的大方向、大目標。我們凡夫妄想紛飛,因此找不到自己的本來,到了無念的境界,無念沒有念頭了,就找到了生命的歸宿,這是個大光明、大智慧的境界。念佛三昩最主要的是兩句話:「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到無念現前,這正是無量壽、無量光,這是八萬四千法門共同的目標。無念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無念就是無量壽、無量光,就是極樂世界。學佛大家要找的目的地、目標是一樣的,所以佛法稱為「不二法門」。

佛陀夜睹明星大徹大悟的一刹那說了一句話:「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我們每個人妄想起來,妄想本身就是影像,把影像掃掉,就沒有妄想了。我們觀想頭頂上有「嚂」字,這是個影像,用這個影像來掃除所有的影像,所以《金剛經》是掃相、破相,開發智慧的一部寶典。破相以後內心才能安住,一安住,晚上睡得就非常好,心一安妄想就跑了,內心寧靜安祥。安住跟定相應,最後則進入到無住。整部《金剛經》的中心思想,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住就是無念的境界,就找到自己了,找回自己了讓自己能安心立命。可以說安心是人的無價之寶,一個人不能安心,再多的錢財、地位,心不安啊!貪嗔癡慢一大堆,那日子好過嗎?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找到安心的法門,能夠安心。心安了,你生活中一切就會做得很歡喜,把自己家庭照顧得好好的,把工作做得好好的,人際關係處理得非常祥和。準提法門的準提菩薩又稱為人道觀音,準提法門提供了一個我們現實生活中能安心的法門,讓我們立足在現實生活中了無牽掛。

第50問:禪宗所講「三心」是哪三心?為何修行要從心平氣和入手?

答:「內空心中,生起八葉蓮花,紅色無根」,這心正是禪宗講「三心」裡頭的「肉團心」。

「三心」的第二種心叫「虛妄分別心」,這也就是我們第六意識的妄想分別,引發了我們感受到心臟的跳動、呼吸的來往,更深層感受到全身血液的循環。中醫把它簡稱為氣血。氣,呼吸來往;血,血液的循環。

第三種心是「常住真心」,我們修行就是要回到我們的常住真心,這是一個清淨解脫的境界,找到生命的本來。虛妄分別心是凡夫的散亂心,散亂心是墮落的,常住真心則是一種返璞歸真於清淨本來的境界。上頭講的心的觀想,紅色其實代表血肉之軀,表徵我們的業報身。蓮花上現一滿月輪,表徵的是常住真心,指出的是清淨解脫的境界,也就是阿彌陀佛的無量壽、無量光的境界。

佛教四聖諦法義的開展,從苦果找到苦因,苦因原來不是外來的,都是自己的習性問題。所以,四聖諦前面苦諦、集諦是生滅門,叫業感緣起。就此,準提法運用得非常巧妙,把握到我們身心的一個總關鍵,由這個「心空心中生起八葉蓮花,紅色無根」來觀察我們整個身心的活動變化,觀察貪嗔癡慢疑在我們身上的反應和各式各樣的煩惱心態。你起個貪念,一緊張,比如想要偷人家東西,自己的心臟像快要跳出來,同時呼吸也變得急促。

因此,要把緊張化掉,只有心平氣和才行,心不平心臟跳動加速,五行相剋。這正是中醫所講的心臟屬火,肺屬金,火剋金;接著金剋木,肝臟也會受損;然後木剋土,緊張之後,吃東西不好消化,很快就排出來了,脾胃吸收不好,色身就容易產生問題;緊跟著土剋水,腎功能也受影響;再過來水剋火,整個狀況又反過來對心臟的活動造成干擾,這是惡性循環,對我們身心的傷害破壞是同時的,由這個地方就看出了佛法所說的即因即果。

你是嗔心、貪心、慢心、癡心、疑心?這終會整倒自己。尤其是嗔心的殺傷力最強,很多肝病的人脾氣很大,要不就是經常鬱悶,脾氣爆發之後,木克土,飯吃不下去,勉強吃下也是吸收不利。所以,貪嗔癡慢疑導致五行相剋,正是苦諦、集諦所言的事理,這一切負面的反應很明顯的,我們要自己觀察仔細。

從虛妄分別心影響到肉團心,這是非常好的一種自我觀察。我們談修行對苦諦、集諦一定要在自己身心上體驗到,這種貪嗔癡慢疑的惡念,瞬間的爆發力很強,對我們的身心戕害非常嚴重,日積月累,果報到了某個時候就會現前。

我們凡夫的虛妄分別心是跳躍式的,是生生滅滅,妄想紛飛,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所有情緒中要以貪嗔癡慢疑這五毒的毒素最強,這五毒任何一種就讓我們很強烈的感受到心不平、氣不和。貪心好比是沉浸在愛欲之河,載浮載沉;嗔心如火,火燒功德林;癡心如醉如癡,渺渺茫茫的;慢心如大山,擋去了前往光明的大道,貢高如須彌山,讓我們畫地自限;而疑心如鬼,魅影幢幢,令自己內心閃爍不定,這疑心生暗鬼,是障礙我們前往清淨光明大道的最大的一個障礙。要想修行佛法,如何從心不平、氣不和轉成心平氣和,如何從虛妄分別心造成對肉團心的傷害,反過來進入到常住真心的清淨解脫的光明的境界,就這個準提法門開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藥方。

心這輪明月就象徵阿彌陀佛的無量壽、無量光,如何進入?心月輪中現字輪,正好是阿彌陀佛左右兩大士,代表兩種不同的修行法門,中間「嗡」字聲聲入耳,象徵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旁邊字輪象徵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這才正是真正的西方三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