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問:好多人學佛都喜歡追求神秘的東西,而準提法也是密法,何以修行一定要回歸到心地上來?
答:整個準提法儀軌處處都要我們回到我們心地上來,沒有一絲一毫的神秘感,有一絲一毫的神秘感,這說明你的見地有問題。這個世間到底有沒有秘密的、神秘的東西啊?《壇經》上講,六祖接引的第一個弟子慧明禪師,他是武將出身。六祖聽到後面有人追趕他,就把衣缽放下來,暫躲到石頭後面,這追來者慧明禪師一到,拿衣缽卻拿不動,趕快改口說:「行者行者,我是為法,不是為衣缽而來。」於是六祖出來說:「既然為法而來,就應該放下一切,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結果慧明禪師一聽當下就悟道了。
悟了之後,還有懷疑,難道禪就那麼簡單、那麼容易嗎?其實他不曉得,他碰到的是一個古佛再來的大善知識。不是禪簡單,而是高明的禪師看得準、拿得穩,一下觸動問法者的內心,把他的智慧引發出來了,當下了然。所以接著,慧明禪師就問:「所謂禪難道就這樣嗎?難道就沒有什麼秘密了?」六祖說:「有啊,密在汝邊。」你不瞭解就有秘密,你一旦瞭解了,就沒有秘密了。的確是這樣的,所以你如果學佛還有個神秘感啊!神叨叨的!那小心了,那是神道思想的腦筋,真正的般若思想沒有這些。
過去我經常提起,我說我有三平哲學,我們修行做人要平實,不要修行修得神秘兮兮,怪怪的。一切要很平實、很平常、很平凡,要用這三平來衡量自己的修為,也可以用三平來看所有的善知識。真正對般若透徹了的人,一切表現得很平常。小心不要上當哦!上當就要被人欺!等上當個三五年、七八年,原來那些同參們已經走了一大步,你還落在後面,你被人欺了,被人唬攏了,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修行要回歸到自己的心地上來,真正在心地上用功的,你才能夠體會到文殊菩薩在《楞嚴經》上的名言:「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才是真正的修習佛法,真正了自己的心。你沒有智慧的,對佛學佛法一知半解,就很容易著相、著境,這就是「疑者著境,智者了心」。
第22問:有的弟子半信半疑、斷斷續續地修持準提法門,同時又兼修其他法門。修持準提法門如何才能道心堅固?
答:道心堅固,需見地理念清晰了,見地不清晰之前,難免會倒退。凡夫的習性,總是想找個更快速的方法,快不快是看你的見地是否通透了。一旦深入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你就曉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整個修法次第你就清楚了,你就曉得道殿大師為什麼提出準提法是《顯密圓通成佛心要》。教理一知半解的,對道殿大師這句話可能還半信半疑,你對教理通了,那毫不猶豫。你對禪宗、對般若有所瞭解,那更不會懷疑。
我們修習佛法真正地看清自己了,從禪宗來講明心見性了,你再來看準提法就都懂了。我們之所以信不過,還在尋尋覓覓,就是我們自己沒有把握到般若實相無相的道理。在我參學的法門中,我以為再沒有比準提法更加的直截了當,更加的簡潔明瞭的,大家若真正能夠把握老實持咒,你就真正找到法寶了。
我個人修持準提法可以說是禪宗式的準提法,弘揚的準提法也是禪宗式的準提法。準提法修行次第很清楚,導引很清楚,一定是從文字般若、境界般若進入到實相般若。從有相進入到無相,從有念進入到無念,從有所安住進入到應無所住,儀軌的修法次第井然,清清楚楚的。你信得過,真正瞭解了,修準提法等於修八萬四千法門,為什麼有人還修得那麼辛苦啊!東抓西抓的。
第23問:準提法門要想成就在修持次第上面要如何把握?
答:在準提法門的修持次第上面,我們要請大勢至菩薩作為準提法門的三當家,念清楚,念念分明,即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的具體精神。你想讓自己的修法境界有所突破,不但要念清楚,還要聽清楚。我個人修持準提法門的經驗中,耳根圓通是能使人身心轉化非常快的,所以請觀世音菩薩作為我們修持準提法門的二當家。
三當家大勢至菩薩,我用文字般若表示,把每個咒語、每個文字符號都念清楚。不管念哪個咒語、佛號,都離不開文字。念得很專注讓我們的身心不斷轉化,念得清楚正好統攝身口意三業,稱之為文字般若。二當家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我把它列為境界般若,念到聽到入流亡所,忘我了,等於境界般若。再來,從二當家提升到大當家,以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為代表,他表徵實相般若,空、無相、無作。然後我們的總當家就請普賢菩薩當,從最基本的到最高深的菩薩行願靠他一路上護航,我們向他好好效法,這是大行普賢王菩薩表徵的華嚴法界觀重重無盡的修持。
最後,我們修持準提法門想要成就嗎?特別請地藏王菩薩作為我們修持的總顧問。修行不要怕苦,苦能入道,怕苦修行上不了路,苦能砥勵我們的宗教情操,能讓我們體驗佛法。所以,要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願地藏王菩薩來關照我們修行準提法,這太重要了!當你道心、信心亮起紅燈了,趕快誦誦《地藏經》,請地藏王菩薩幫你打打氣,這是必要的,一定會非常靈驗的!為什麼地藏法門這麼可貴啊?可貴在大願地藏王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精神,希望大家好好把握。
第24問:準提法儀軌的觀想是怎樣的一個次第?
答:準提法門是一個次第井然、首尾相接的有系統的整體性法門。首就是前面的,尾就是後面的,修法前後運用的方法和事理,在準提法中個體融合在一起。從觀想頭頂上「嚂」 字放光的生起次第,到由生起次第轉為圓滿次第,「明點直沖頂上,渾入虛空中,虛空即我,我即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可得,如來如來,如是如是」,其最初的其實也是最後的,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彼此回亙。
整個準提法大體有三大觀想:一、頭頂上的「嚂」字放光;二、觀想身如透明琉璃體,身如透明琉璃體,這是大光明、大般若智慧的觀想法;第三個是觀想「內空心中升起八葉蓮花,紅色無根,蓮花上現一滿月輪,月輪上現字輪」。整個準提法的修持非常靈活,每一個局部也是全體,可以互通運用。就好比中醫的治療,從腳底可以看到全身的反射區,從耳朵的狀況也可以顯示全身的問題,這有點像《華嚴經》的華嚴法界觀,重重無盡,一多無礙。所以對準提法的觀想,你能夠懂得華嚴的法界觀,那更完整了。
在《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裡,道殿大師將顯教部分跟準提法融合,他用的是華嚴五教儀,小乘教、大乘始教、一乘終教、一乘頓教、不思議乘圓教全包含其中。佛陀四十九年講的經教,用華嚴五教將之歸納融合了。所以真正要修持準提法、佛法,一定要研究道殿大師的《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他把佛教整個教理的次第分析得非常詳細,把密教所有的系統跟準提法門的關係對接得非常清楚。
我們觀想頭頂上「嚂」字,關係到全身。觀想這個「嚂」字,真正你融進去了,已經不是在頭頂上了,「嚂」字已經沒有上下左右之分了,渾然一體。「嚂」字等於我們身心的總代表,再來一定要融合後面的「身如透明琉璃體」和「內空心中,生起八葉蓮花,紅色無根,蓮花上現一滿月輪,輪上現字輪」。作「嚂」字觀想是先入毗盧法界,到後面的心月輪現字輪,就是後修普賢行願海。這完全把見地、修證功夫跟菩薩行融合在一起了,大家要這樣將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在行住坐臥中。
準提法儀軌好比是顆圓珠放在圓盤裡,這叫作「如珠走盤,處處皆圓」。經常做「嚂」字觀想,我們等於在為有一天往生做準備,這個「嚂」字觀想等於是一張通往極樂世界的護照,經常觀想好,你已經辦好了留學極樂世界的護照了。所以說,它是破瓦成就法。從「嚂」字觀想融入到身如透明琉璃體,融入到月輪中現字輪,則它又是灌頂成就法。
其實準提法圓滿次第的境界就代表了極樂世界,圓滿次第正是無量壽、無量光的表現。字輪收攝到中間的「嗡」字,「嗡」字隱入到了心月輪,其實就是耳根圓通裡的入流亡所。儀軌是方便導引,「月輪慢慢縮小,剩下黃豆那麼大的明點,直沖頂上,渾入虛空,虛空即我,我即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可得,如來如來,如是如是」,這正是無量壽、無量光,實相般若的境界、實相無相的境界。各位到哪裡找極樂世界啊?準提法一個「嚂」字觀想就是要讓你進入到無量壽、無量光,「嚂」字放白色光,光明遍照身心,乃至遍法界」,這無量壽、無量光的境界不就在這裡告訴你清楚得不能再清楚了嗎!我們不需要等一口氣不來,才要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要隨時都是在極樂世界的境界中。
再者,大家要真正深入到《金剛經》的境界,修準提法一定要隨時誦《金剛經》,《金剛經》是《大般若經》裡最經典的一品,你誦一部《金剛經》等於誦一部《大般若經》一樣,《大般若經》所談不離無量壽、無量光。
這個「嚂」字觀想從文字般若、境界般若、透入到實相般若,所以叫「無上甚深妙密法」。配合金剛念誦,從頭部高音,胸部中音,下丹田低音,「嗡」,「阿」,「吽」三部音之唸誦,乃是開發我們腦部腦神經,讓全身的細胞不斷地鬆開。由之先悟入毗盧法界,見到空性,在禪宗講是明心見性,然後悟後起修,後修普賢行願海。先悟毗盧法界是頓悟,後修普賢行願海是漸修,頓悟跟漸修同時融在一起,頓中有漸,漸中有頓,二者同時開展。希望大家好好體會,不能掉以輕心。
第25問:心月輪圖案表徵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說心月輪觀是準提法門的心中心?
答:這個心月輪圖案外面的藍色,代表身如透明琉璃體。你能感受到琉璃光體,也可以說在見地、功夫、行願方面,已經有很深厚的基礎了,那表示基本上你身心的障礙已經少了。這個觀想實際上是我們身心現量的清淨的一個境界,也即是經常在定慧中的一個境界的表現。心月輪中層的紅色,顯示業感緣起,代表我們的血肉之軀。裡層白色是一滿月輪,象徵阿彌陀佛的無量壽、無量光,所謂「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是也,而畢竟空就是無量壽、無量光的境界。
第26問:如何是金剛念誦?
答:在見地理念上,要明白金剛念誦的「體相用」。金剛念誦的「體」要與最鬆放、最空靈的「空、無相、無我」的心境相應。持滿一百0八遍的六字大明咒後,觀想「身心渾入虛空中,虛空即我,我即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可得,空中十方起大風輪」,這是金剛念誦的「體」。「相」呢?嘴唇、牙齒不動,舌頭彈動。「用」,由之慢慢把我們色身的毛病都震開了,要多久?看我們的修為、願力了。
你進入到佛所講的空靈的境界、清淨光明的境界,沒有一絲一毫的煩惱顛倒,那就恭喜你了。所以,金剛念誦講究「空中十方起大風輪,風融於火,火融于水,水融于金剛地」,你這樣的念誦才是真正的金剛念誦,金剛念誦是與「空、無相、無我」相應,整個咒語都是從我們自性本空中流露出來的。金剛念誦乃是般若正觀的念誦,般若正觀與空相應,慢慢身體四大調和,百病祛除,身心障礙越來越少,貪嗔癡慢疑變成慈悲喜捨了,這就是我們修行佛法的受用,身體的酸脹麻痛越來越少,人事越來越順利,真正的消業障了。
第27問:如何做到老實持咒、一門深入?
答: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不管是修密法的、還是修淨土的,都要紮紮實實的做到,這就要把握「念清楚、聽清楚」。念清楚,是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聽清楚是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這樣的法很難遇到,遇到了就要好好修持,不要錯過了。平常念咒,念到內心深處就有力量了,所以說老實兩個字不容易啊!換句話說,我們還是不夠老實!
我對老實兩個字已解釋得很清楚了,什麼叫老實?「老練純熟」,純熟兩個字相當不容易,而老練純熟,就能「通達實相」,這就是「念念本空」真正老實了。老練,念得綿綿密密的,念得跟整個身心融合在一起,要念茲在茲,念念不離這個法。你真正做到老實持咒,身心沒有不轉化的。這其間大家還是要從正法正道下手,我們凡夫都很容易起貪心,總是希望能夠快速成就,自己又沒有正知正見,鼻子被人家牽著走,對法的開發也沒有下過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功夫,沒有這樣的話,哪有老實啊!修行哪有那麼簡單的!
準提法門我從一九七九年接受南上師的灌頂,到今年已經滿三十三年了。自己是越修越歡喜,越修把這個法看得更加的詳細、透徹。以南老師的智慧,從禪宗發明心地之後,幾十年研究佛學,閉關專修,不管中國文化儒家、道家、佛家的,他都通達,藏密整個系統他也都摸透。他對藏密的密法只講解,但不傳授,他這是要我們瞭解藏密的教理,要有這個基礎,才能夠知己知彼去深修。南老師幾十年唯傳準提法門,這是南老師的智慧,幫我們篩選過了,幫我們選擇好了。大家一定要好好地一門深入,從準提法門融會貫通所有的法門,小乘大乘、顯教密教,佛教的各宗各派,都融入到整個準提法血脈中,故這準提法可稱之為《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大家要知道。
第28問:我們觀想「嚂」字所要達到的境界是什麼?
答:準提法一開始就用佛陀夜睹明星大徹大悟的境界為引作為整個法門建立的緣起,開示我們悟入佛之知見。準提法這樣一個正知正見的大法,不好好用,可不是浪費生命嗎?佛陀從那顆星星看到生命的真相,看到生命實相無相的境界。所以,「嚂」字觀想很重要。但不是讓你老是抓著那個「嚂」字,關鍵是這個「嚂」字觀想要讓你達到什麼境界。
一般人為什麼「嚂」字觀想不起來,是因為你的知見錯了,你對觀想的理解偏差了。老是想抓住它,抓不住的,它是本空的,是幻化的,是一個下手方便而己,你老是抓它幹什麼?借這個「嚂」字的影像,「嚂」字放白色光,「光明遍照身心」,身心在一片光明中,夠不夠啊?還不夠!要同儀軌最後一句講的,這光明要「乃至遍法界」才行。那無盡法界是什麼境界?就是渾然忘我。這個境界,如果你認得了,你就入佛知見了。
所以我們觀想的目的在哪裡?又什麼叫觀想成功、觀想相應?觀想「嚂」字做到了頂多跟定相應。真正的觀想,南老師給個正確的名詞叫般若正觀,就是跟實相無相的境界融合在一起了。般若正觀最難哦!你一旦體會到,你就明心見性了。所以,觀「嚂」字為文字般若是方便,光明遍照身心為境界般若是過程,渾然忘我為實相般若則是我們的目的地。
你到了實相無相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入佛知見。因地是我們的觀念,方便法這「嚂」字只是我們由觀念呈現的語言,就從這個因緣去修去悟,看你能不能進入實相無相的境界,這個果位可以跟十方諸佛同一個鼻孔出氣。不能到實相無相的境界,你所說的法都是偏差的,不管你弘揚哪個法門、宗派,你所講的法都是偏知偏見,不是正知正見,有那麼嚴重的!
準提法門一開始把佛法最精華部分已經顯示給我們了,所以這個「嚂」字觀想可以說是示佛知見,理解到了就是悟佛知見,最後跟實相無相境界融合在一起,那是入佛知見。
單單一個「嚂」字觀想,由文字般若最後到實相般若,整個就是佛陀夜睹明星大徹大悟的那一幕。佛陀的本意是讓我們進入到佛陀的知見,證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實相無相的境界,也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而此乃淨土講的阿彌陀佛的無量壽、無量光。單單一個 字觀想,已經把佛法最高深的道理顯露無遺了。
第29問:準提法儀軌最後對圓滿次第描述的含義如何?
答:到了圓滿次第,最後字輪收攝於中間的「嗡」字,對此我特別提醒大家,這是「聲聲入耳」;再來「嗡」字收攝於月輪,這是「入流亡所」的實際的定慧的一個境界。行者需要自己心領神會,功夫儘管不到,最起碼意境上要能理解到。儀軌的指示本來到這裡就夠了,心月輪「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心月輪本身乃所謂的無量壽、無量光的一個境界,但怕一些人執著這個心月輪,故而乾脆再把心月輪打掉。心月輪慢慢縮小,剩下黃豆那麼大的明點,沿著中脈渾入虛空中。「虛空即我,我即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可得」,空也空,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如來本家,進入到我們生命的本地風光。
整個身心都空掉,那境界是什麼啊?文字上只好用八個字:「如來如來,如是如是」。《金剛經》講:「所謂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這是一個「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境界,好像來也好像去了,其實無來也無去。用兩個如來來講是加強語氣。而「如是如是」,是說真正的佛法、真正佛的境界,就是這樣!就是這樣!兩個如是也是加強語氣。圓滿次第之義如此,若你體會把握到了,那你對禪宗、對般若就能夠實際的心開意解了。
第30問:從最初的一念到圓滿次第是應該提起,還是放下?
答:我們凡夫既放不下,也提不起。想提起什麼啊?「提起正念」。放下什麼啊?「放下執著」。所以,提起是它,放下也是它,你智慧夠了提起就是放下,放下就是提起。把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融合到一起,生起次第是由淺慢慢至深,深入到透徹了,就進入到圓滿次第了。簡單講,淺的就是生起次第,深的就是圓滿次第,有為須極到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