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首愚法師於十方禪林峨眉道場準提七開示
十方準提弟子記輯
8月20日 早課
「慧日孤懸融命門」統攝「中密三綱、真言九要」。
「慧日孤懸融命門」可融入整個準提修持脈絡中。準提法第一及第二個加行法均觀想頭頂上一個LA,LA字是方便觀,先從文字般若轉到境界般若,再化到實相般若,整個般若的根本是實相無相。
「慧日孤懸融命門」就是把天上的太陽請下來直接拉到命門。這是日輪觀,也是命門的明點,無二無別。我們觀想日輪,它是個大光明融通我們的自性光明,開眼閉眼自性光明就在我們的起心動念中。我們的起心動念就是心光,初步能以太陽來比喻。此太陽亦是大日如來,其清淨光明就是我們清淨心的境界。所以,「慧日孤懸融命門」的境界是無念、無相、無住。清淨是無相,無相是無住。念頭的究竟解脫境界是沒有妄想妄念的。凡起心動念都有他相對應的影像,那個像就是念頭。念頭跟影像分不開,到了無念自然是無相,也就是無住。
無住是一體,是我們清淨心的現量境界,乃人人本具、個個不無。又此無念、無住、無相的境界就是無量壽、無量光,是不移一步當下即西方。無念、無相、無住是禪宗三綱,是心之體,是佛教最高的解脫境界。無念的完成是清淨法身,無相是圓滿報身,無住是千百億化身。
「慧日孤懸融命門」,命門的境界可說是妙有,慧日孤懸則是真空。老子說「我有大患為吾有身」,凡夫終日庸碌均是為此色身。修行是用功夫將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轉化,將佛法歸簡為一心,一心又可再加以多樣展開,佛教所稱「一多無礙」即是此意。
「慧日孤懸」是一真法界,統攝「三綱九要」、世間出世間法,是生命的全部,其重要不言而喻。「慧日孤懸」是空法,命門是色法。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所以「慧日孤懸融命門」等同《心經》的修證,等於《金剛經》在闡釋所有般若思想。所謂「慧日孤懸」即非「慧日孤懸」,命門即非命門。佛教的宇宙觀是無量三千大千世界,空間無量是無量光,無量光是實相無相。無量壽是沒有妄想的境界,那就是我們的自性光明,自性光明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維摩詰經》云「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這是佛法究竟處。
命門牽涉到我們整個色身的狀況,從生老病死到諸受皆苦,佛法三藏十二部經是對我們生命的詮釋,也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所在。「慧日孤懸融命門」的境界是無念、無相、無住,是「佛教心理空慧觀」;身心現象種種是「生命科學心之相」,講的是「道家生理養生觀」。《易經》說宇宙人生,上天文、下地理,中通人事,所稱「三才」之天時地利人和,其實不離一心。而所有科技文明目的在改善人類的生活,此是「生命科學心之相」。而所有人事上最高境界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所展示的,可用「普賢行願心之用」標明之,講的是「儒家倫理入世觀」。心理是六識、生理是六根、倫理是六塵。「慧日孤懸融命門」把「中密三綱」納進來,下手處在「真言九要」,也就是把所有的佛學、宗教宗派、東西方文化都納進來。那麼到最成熟處是簡中之簡,祕中之密的「一四真言」,下手在「二三真言」,定慧於「二四真言」,同時可以把真言九要完整納進來。各位可把我所歸納的這些要點記下運用在修法上。
想要成就文字般若、境界般若、實相般若的無量光、無量壽境界,要先發菩提心。菩提心有三:深心、廣心、直心。深心是見地、是智慧,廣心是執行的功夫,直心則是現量境界,其中深心成就清淨法身,廣心成就千百億化身,直心成就圓滿報身。深心亦指善應儒家、道家講的天時,直心落實到的不只是地利,還有色身,也就是當下現況,而人和代表六塵外境。天時又代表「禪宗三綱心之體」的「佛家心理空慧觀」;廣心相當於人和,人事祥和要合「普賢行願心之用」,是「儒家倫理入世觀」;直心成就的是圓滿報身,探討生命的苦集滅道,即「生命科學心之相」的「道家生理養生觀」。
那麼天時地利人和對應我們的身心時,起心動念是天時,相當於佛家的清淨法身。就中醫而言,人體最主要的脈有三支:中脈代表神,右脈代表氣,左脈表精。中脈歸表佛教清淨法身,左脈通証圓滿報身,右脈應於千百億化身。起心動念時,中脈以心經引領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念動氣動,啟動了右脈,也是鼻根、舌根的境界;至於肺經屬金,道家講氣,現代說法叫氛圍。因此,念頭會影響呼吸。由於肺經引領大腸經、胃經、脾經,所以右脈與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排泄系統相關。念動時,除了右脈氣動,左脈的血液循環也跟著作用,由心包經引領三焦經、膽經、肝經啟動一連串生理機能。至於心經代表意根,總歸於「慧日菩提三身圓」的終極境界。
「慧日孤懸融命門」內容太豐富了,三綱為九要的骨架,九要則為三綱的內容。所以說「中密三綱」是「真言九要」,「真言九要」就是「中密三綱」,而以「慧日孤懸融命門」來統攝「中密三綱、真言九要」。
8月20日 第二支香
各位看過西方三聖像吧?佛菩薩的相只是色相,如同音聲是耳朵聽出來的境界。修法念誦時要有舌根的彈動,鼻根的一呼一吸,再加上耳根的聽聞,所以聲音是舌、鼻、耳聯合的作用,「舌鼻耳根通命門」道理在此。舌鼻耳根音聲海是一種氣場,能量從心裡湧出來的,經由身體的震動產生的。一個人如果精神不夠,講話會有氣無力,所以說精氣神是一體的。
從有聲到無聲、有相到無相、有念到無念,準提法的修行隨時與西方三聖相應。這之間,老實持咒是大勢至菩薩來接引你,耳根來聽是觀世音菩薩來接引你,念念清楚、念念本空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這是法上的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左右兩大士,合起來以音聲作佛事。阿彌陀佛無量壽、無量光是實相般若境界,念彌陀聖號是文字般若(持名念佛),觀想西方三聖是境界般若,最後融入到實相無相的境界才是真正見到阿彌陀佛。《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準提法用的是身密結印、口密唸咒、意密觀想,以密教的架構、淨土的信願行、法上的西方三聖,最後進入禪宗三綱,由有念到無念,觀想從有相到無相,用心從有所安住到一無所住。
修行人平時待人處事要合乎三聚淨戒,舉手投足如理如法,一切音聲、一切文字、一切所作所為,都是在饒益有情,這樣禪淨律密通通融進來了,才是真正的佛法。只要讓你能攝心、收心,就是禪修,六根門頭都是道場。但沒跟般若相應不是禪修,與法相應才是禪修。摩訶般若波羅蜜是禪法,法無定法,如果你的心收不回來在打妄想那修什麼?所以,有道沒有道,開口便知道。道在見地,見地對了,你的方法都會通暢無阻,身心鬆放空靈歡喜,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再說命門明點代表般若,紅教大圓滿的修氣、修脈、修明點,一口氣一口氣念就叫修氣,啟動了舌根鼻根乃至耳根,這之間明點觀想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是自性本空。念誦觀想時念念分明、念念本空,即此用、離此用,即與西方三聖對接,西方三聖宛然現前。此身此心,渾然忘我即是無量壽、無量光,你還要到哪裡找西方淨土?所以「慧日孤懸融命門」是最高的導航。
四加行是暖、頂、忍、世第一法。所謂頂,指肢體末端。金剛念誦將氣血送達末稍,舒通很多體內不通暢的地方,化掉痠麻痛堵,這才是真正現頂相。從暖相到頂相,不用忍就可以安忍,而且歡喜。到了頂相後,初禪離生喜樂報到;更深一點,二禪定生喜樂生起;然後三禪的離喜妙樂地及四禪的捨念清淨地也能進而相應;最後「水融於金剛地」,坐到渾然忘我。這是真正的智慧灌頂,這是金剛念誦性空緣起轉化七大,現四加行。「地上湧起八葉巨蓮,放射七彩光明」,你修持上沒有空相現前,哪來蓮花?但蓮花也只是比喻,比喻出汙泥而不染的清淨解脫。
念阿彌陀佛迴向文時,般若智慧現前好得力。阿彌陀佛聖號念得清晰,妄想愈少,就是戒,念到相應念念分明就是定,念到本空就是慧。這才是西方淨土「九品蓮花為父母」之謂。念得一般般的,邊念邊打妄想,還是在念但很歡喜,這是下品下生;念到有些放光了,有些境界了,中品境界現前,而上品要跟般若相應才行。跟戒相應是下品、跟定相應是中品、跟般若智慧相應是上品。每品各有三品,所以是九品。與其說「九品蓮花為父母」,不如說戒定慧為父母更貼切。「花開見佛悟無生」,花是般若花,般若花不開見什麼佛?阿彌陀佛既是無量壽,念到沒有妄想,無念現前,無念現前就是無量壽,這樣身心空掉見到無量光才是「花開見佛悟無生」,得無生法忍通於實相無相般若。「不退菩薩為伴侶」,見到般若慧觀現前即能不退轉,當下即菩薩。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在當下、在眼前、在你此刻的身心中,何須向外尋找?
為什麼一再強調「慧日孤懸融命門」?慧日代表真空,命門代表妙有,而身心是一體的。身心呈現的是色受想行識;色,你身體的感覺好不好是色陰境界;受有樂受、苦受、不苦不樂的受陰境界;胡思亂想是想陰;呼吸往來、念頭來去等幽隱遷流是行陰;至於種種分別心是意識,即識陰境界的顛倒妄想,這五陰都沒有與法相應。若相應了則契入佛法,所說皆言之有理、如是如是,是為妙有。「地上湧起八葉巨蓮,放射七彩光明」,七彩光明表示精神來了,精神抖擻、神采奕奕。而若如此與法相應了則你心地很柔軟,慈心無量,苦人所苦,悲心無量,感人所感,此時我們的身心境界當然也還包括了喜心無量、捨心無量。
8月20日 第三支香
「蓮蓬座中,生起我身,頂上放光,迎請本師毘盧遮那佛」。這毘盧遮那佛的觀想,是身心跟佛合而為一,佛跟我無二無別。毗盧遮那佛是般若理體,大家要在法上去體會,而不是在相上抓相。至於供養偈中講的釋迦牟尼佛是化身佛,示現八相成道,經過五年多參學,六年多苦行,最後在金剛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剎那頃,本師現丈六全身,無量相好」,「無量相好」指佛陀具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千百億化身佛如何成就,就在廣修普賢行願,因菩薩行能深化行者對法的理解,於法得大自在。
修行上悟是頓悟,修是漸修。初悟毗盧法界是頓悟,頓悟後修普賢行願仍漸修。《俱舍論》云:「見惑頓斷如破石,思惑漸斷如藕絲。」對道理(見地)的迷惑,有人幫你點破馬上明白,稱見惑頓斷。幾年前在武夷山開山時有很多青蓮朵石,破石時先用電鑽鑽幾個洞,再用大鐵槌大力砸下,就能將大石碎成小石頭用來砌擋牆。石頭一裂就剖開。南老師有句名言:「想得到,做不來。」道理懂了,心量無法馬上開展,所以說「見惑頓斷如破石,思惑漸斷如藕絲」,要透過後修普賢行願海,靠菩薩行的歷練,轉色身的習氣業氣,將心量慢慢展開。所謂藉境練心就是如此。
「隨即更觀想自身奉上世間種種殊勝供養」,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為第一,因為要見地通透才能得實際受用,確實懂法是對佛最重要的供養。唐元和年間,韓愈因諫迎佛骨,被憲宗皇帝貶為潮州刺史。韓愈到了潮州去請教大顛禪師,大顛禪師為破韓愈的慢心並不搭理他。韓愈苦等許久,這時侍者三平輕聲道,「先以定動,後以智拔」。韓愈在旁邊聽到侍者三平所說,知道大顛禪師的用意,心生慚愧,而得受用。這是《指月錄》裡有名的公案,大家可參思看。
「剎那頃,佛身由我頂上光中渾入我身,我身立即轉為本尊,無二無別」,這是「化佛融入本尊不二」。觀想佛,把自己變成佛。馬祖大師以「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弘揚禪法。什麼是道?平常心是道。什麼是佛?即心即佛,離心無別佛。見地通透,當下就是佛,不須另外去找個佛。心外求佛是外道。
我們很多人學的佛法是相似佛法,似是而非,有宗教儀式,但沒有宗教內涵。佛跟自己無二無別,即心即佛,所以準提法是一大般若的修行法門。「上師相應如法供養」,上師相應法,就是般若相應法。對上師說的法心領神會,如實相應,如實修法,感受到身心的轉化就是上師相應法。所以,我懷念南老師其實是懷念這個法。我代替上師傳法,你得到受用你就是跟南上師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