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首愚法師於十方禪林峨眉道場準提七開示
十方準提弟子記輯
8月21日 第四支香
「現象三寶」的可貴在於可以讓我們在眼前跟三寶融合在一起。大家不斷地聽聞正法,不斷地正思惟,如理思惟,身口意越來越清淨了,越來越像一個合格的三寶弟子。有三寶的地方就代表有佛菩薩可以學習正法,所以各位不要小看現象三寶。學習佛法是數數薰習,不斷地薰習,慢慢從「現象三寶」體會到「自性三寶」。「自性三寶」是般若智慧,是人人本具,個個不無。
什麼是皈依佛?我們有正知正見才有自我覺照的能力,佛陀把他的經驗告訴我們,他怎麼樣悟道的,所以我們要追隨佛陀的腳步。這樣慢慢我們的覺性就能不斷成長了,而能夠自覺,自覺就是自利,也慢慢能夠覺他,講經說法,開導他人。從自覺覺他,慢慢覺行圓滿,跟大道就越來越接近了。
什麼是佛?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生命從外求慢慢回到內在的本源來了,從現象三寶回到了自性三寶。原來對佛菩薩的仰慕,慢慢曉得原來佛菩薩是我們的外緣,從外緣來啟動我們的內因。即心即佛,是心做佛,這才是自性佛寶。
什麼是佛寶?真正佛是讓我們成就自己、解脫自己。一定要正知正見,才能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什麼是法寶?法者正也,有了正知正見,當下可以見十方三世一切佛。有了正知正見看到了即心即佛、是心做佛,身心也慢慢清淨了。什麼是僧寶?僧者淨也。哪個人清淨了,哪個人就得解脫了,哪個人就是有道之士了。所以法寶代表了要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了,僧寶就現前了。狹義的僧寶指的是僧眾們、出家的師父們;廣義的不管出家、在家,明心見性了就是僧。哪個人得解脫了,哪個人清淨自在,他不只是僧、他也是佛,這道理要清楚。
皈依法寶就是皈依智慧,皈依僧寶就是增長福德,福慧圓滿就是佛寶。法寶也代表因,僧寶代表緣,佛寶代表果。法寶也是清淨法身,僧寶是千百億化身,這對修行人來說就是要廣結善緣,而佛寶是圓滿報身佛,果位的成就。所以三寶也代表了法報化三身,也代表了因緣果。明心見性的人最真實,法寶代表真,僧寶代表善,佛寶代表美,佛寶具備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人間的至善至美,所以三寶也代表了真善美。法寶也代表體,僧寶代表用,佛寶代表相,修行也可以說是追求生命的心之體、心之相、心之用。所以三寶也代表了體相用。三寶涵蓋面非常廣也非常深,皈依三寶是我們入佛門的第一課,太重要了!
能夠成為一位正信的三寶弟子,你已經登上了正覺之路,解脫之路。了解三寶的涵義之後,你就覺得皈依三寶是很珍貴的,皈依三寶是很真實的。皈依三寶,三寶在哪裡?我們一般人眼睛看到的都是現象三寶。自性三寶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真正的三寶隨時就在我們的當下。皈依三寶是圓滿自己、完成自己,太難得了。皈依三寶之前要懂得懺悔,懺悔的道理其實就是佛陀四聖諦的道理。我們看到現在種種痛苦煩惱,原因呢?不是外來的,不是母親給的,也不是社會給的,是我們自己的貪瞋痴慢疑,這是我們的苦因啊!
8月21日 第五支香
人類是要互相感恩對方的,為人要有全人類是生命共同體的觀念,這樣大家才會幸福。佛教的慈悲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正是一種全人類生命共同體的觀念。為了眾人的幸福,「以天下為己任」,這也是一種菩薩道大慈大悲的精神。凡事推己及人,處處為人設想;追求自身利益時,也考量他人的利益,自利利他,營造雙贏的局面,這是真正菩薩道的行為。凡夫總想:打倒他人,自己就成功了,這是短視,缺乏同理心,這種人是小格局。修習佛法,如果一天到晚講菩薩道,卻連心胸都打不開,還談什麼菩薩道、談什麼利益眾生呢?!佛教提倡和平共存的價值觀,凡事追求利他,利他就是利己。
是非善惡,自己的心念最清楚。起善念,身心鬆放,很歡喜;起邪念、惡念,身心都不自在。尤其學習佛法,明白一切唯心造,好壞都由自己決定;障礙自己的不是別人,是自己;天下最大的敵人也不是別人,是自己。
8月21日 第六支香
「法本第五個綱領,第二十三則,生圓轉化無量光壽:依字輪唸畢後(遍數自定,愈多愈好),準提印散於頭頂上,改結三昧定印,而入圓滿次第。」圓滿次第怎麼進入的?文字導引如下,「即想旁邊的字收攝入於中間的嗡字,嗡字收攝於月輪」,我們現在可把月輪改成收攝入於日輪。旁邊的字輪為什麼要收攝入於中間的嗡字呢?中間的嗡字代表是耳根圓通,也就是聲聲入耳。嗡字收攝入於日輪,圓滿次第用的是「慧日孤懸融命門」。嗡字收攝入於日輪代表「入流亡所」,即從念佛圓通進入到耳根圓通,從耳根圓通達到「入流亡所」的一個境界。本來嗡字收攝入於月輪,這月輪也代表實相般若,代表這法是圓滿的。耳根的圓通境界一般人做不到,只能繼續導引:太陽慢慢地縮小,收攝入於明點。所以大家要曉得紅教所謂修氣、修脈、修明點等同西方三聖的修法。
修氣相當於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一口氣、一口氣唸,聲聲入耳,清淨萬脈的鬆放。整個的字輪都融入到嗡字,嗡字收攝入於日輪中,跟日輪完全融在一起。太陽光芒代表無量光,無遠弗屆,晝夜恆明,庇蔭了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在密教,把太陽稱之為大日如來,即毗盧遮那如來。我們習氣、業氣消融掉了,呈現出來的就是自性光明,用太陽光來比擬。
修脈等同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不但是耳通命門,全身的脈都是在我們耳根的籠罩之下。紅教大圓滿講的是三脈七輪,中醫講的是奇經八脈,其實是相通的。修明點,這明點也代表阿彌陀佛,代表般若慧觀。這點代表清淨心的信念境界,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為什麼明點要「入流亡所」?這個我們看儀軌繼續導航,到後面你就清楚了。日輪收攝入於光明點,這光明點雖如黃豆大,但撒開來盡虛空、遍法界,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你這樣才真正了解明點的涵意。它是般若慧觀現量境界的一個縮影。那麼「明點直沖上頂,刹那頃,散於虛空,虛空之外更無身心,我即虛空,虛空即我,亦無虛空之量可得,如來如來,如是如是。」這是真正的般若慧觀。明點輕輕一提、輕輕一帶,氣調好了,脈象平和了。「如來如來」這句是加強語氣,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也就是清淨心的清涼境界。這種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說、不可說,不要用語言文字妄加揣測。
第三個加行法,念滿一〇八遍的六字大明咒之後,「身心渾入虛空中,虛空就是我,我就是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可得。」這跟圓滿次第是一樣的。連空也空,那就是這個明點背後整個化身境界,那才是真正的明點,是無量光的境界。
第二十四則,法爾如是,定慧功深,「當知上述諸法之出沒隱現,皆同水月空花,如夢如幻,涅槃本性,法爾常住,了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這句話很重要噢!於樂明無念定中愈久住愈好。般若境界中,讓人產生鬆放喜悅空靈,稱之為空樂,以空為樂,這是極樂,是無間的,這便是極樂世界。唯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聖者才能得到極樂,永遠在無量壽、無念的境界。壽代表時間,把時間融化掉,就是無念境界,無念一念,萬年一念,所以簡稱為無量壽。光代表空間,把空間消融掉了,正是無量光。修氣可以得樂,修脈可以得到大明,修明點要無念。修氣修脈是因地,樂明無念是果位。
8月22日 早課
我最近常思維中醫有謂「人身別有一主」。若以五臟「肝心脾肺腎」論,「別有一主」一般總認為是心臟,但其實主五官的「肝心脾肺腎」以命門為總領導,於此五種臟器的功能中能夠使之功能達到水火既濟的只有命門。中醫對命門的位置有數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左腎右命門,第二種說法是兩腎皆命門,第三種說法是命門在兩腎之間,第四種說法是命門在腎氣氣動之間。第三、四種是比較精準,兩者應該是合在一起的。
記得我四十多歲時,有點老花,看報紙有些吃力,而這兩年以六根融命門為修持的原則,我發現老花已經好轉了,現在看報,文字都很清晰,不用戴眼鏡了。所以把眼根拉到命門,正好觀想在命門,水生木,對肝有好處,眼睛會慢慢好轉。「眼意身根點命門」,把我們這盞心燈點燃起來,把我們的性火和相火點燃起來;心臟融命門,木生火;脾胃融命門,火生土,對脾胃很大的幫助,脾胃可得溫潤,脾胃如果是燥火就傷了,要用溫火才能夠對脾胃有好處。六根融命門等於融通了六根,滋潤了六根、六塵,讓六識能平和,讓五臟六腑都能契合,不至於產生逆氣,這樣我們的身體會愈來愈好。這教法是以前所沒有的,這是我經過51年參學、49年出家、37次閉關的一個總結。我們修習佛法,是把身心當做實驗室,而若我實驗成功了,就要動筆寫「我與南老師」了。
我今年7月15日去廣州撥雲寺灑淨,那裡海拔一千多公尺,因雲霧繚繞,所以取名撥雲寺。去的時候搭直昇機,本來是當天5點多要回到廣州市,哪曉得直升機發動不了,無法下山。更沒想到當晚住的房間又陰又濕,我睡到半夜醒來,發現手腫起來,且身體發癢,這是瘴氣所致。後來回到武夷山全身腫起紅斑發癢,一位道友幫我拍照,並將照片傳給上海黃文濤醫師的一位患者,他是華山醫院很權威的皮膚科醫師,他看了照片表示我的情況很嚴重,且不能擦其它藥膏,因會有激素增生角質的問題,之後他寄來八條華山醫院特調的藥膏,擦了有效果,此外還給我對治這濕毒的西藥配合藥膏。回到台灣在平安寺居家隔離時,早晚擦草藥,左手香一擦就不癢,並且配合華山醫院的藥膏和西藥。而新店的趙老師也提供一些野生的靈芝讓我天天煮來當作茶喝,現在手上的腫、紅斑都退了。
關於我學習中醫的經歷,於台北親近南老師的第二年,十方叢林書院成立了,在書院有位丁進中醫師教授中醫,我是那時候開始接觸中醫。2014年閉關時,看了一些中醫的典籍,並向黃文濤醫師討教,而後寫了一篇《中醫診療與佛法修證》。到了2018年南嶽衡山正式確認命門的重要。我現在還在參究中醫,但不是從經典尋文,而是從般若慧觀的制高點來探究。
我在佛光山讀的是唯識學系,所以對華嚴有深入去了解,此外《大智度論》及中觀方面皆有涉略,比較沒有接觸的是天臺系統。在佛光山學習,再加上親近南老師,以及自己親身實證,今天才能開得了口弘揚佛法。
8月22日 第三支香
三綱要裡頭,雖然說觀想很重要,但是對很多初學者而言,是比較吃力的。所以對新參只能夠鼓勵老實持咒,把握念清楚、聽清楚。深入觀想是核心中的核心。深入觀想是要直接跟般若智慧相應,但是根器不夠的,還是有難度。咒語才二十五個字,大概十分鐘、二十分鐘就可背起來,深入觀想則要有一些根器。此外,觀想的程度有淺有深,淺的在相上,好比觀想 字就抓個 字,觀想四臂觀音就抓個四臂觀音,觀想字輪那就難啦!真正根器夠的,放下,一放下,一念不生全體現,統統呈現。
我經常說最高的境界往往是最簡單的畫面,實相般若怎麼去觀啊?只能夠意會;所以禪門祖師有的畫個圓圈來表示實相般若。當年看《壇經》,了解「本來無一物」,哎呦,禪宗就是那麼簡單!「本來無一物」你真懂進去了,也是般若慧觀;然而一般人的觀想都在相上。所以,對很多初學者佛學基礎不夠的,只能叫他念咒。
8月22日 晚課
「六杯茶供敬普賢,心念平,定慧生」,這樣持修才正確。修習佛法要保握「君子以自強不息」,「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等《易經》的道理,不斷地開發、創新,錯了就改,馬上改,這樣才會愈來愈好。早上起來七杯水供,溫開水對養生那當然是好的;晚課茶供,喝茶可以幫助消化。法供遍一切處,有茶水沒有茶水,只要一心跟法相應,都在法供中。所以我們的法供遍一切處。
8月23日 早課
「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這兩句話是《六祖壇經》中六祖講禪的名言。禪宗只論見性。所以整個禪宗只提四個字「明心見性」,這是禪宗最嚴肅的說法。明甚麼心啊?明三心不可得。過去已經過去了,過去心不可得,不用老是去追憶、去掛念;未來心不可得,不要去攀緣未來,想像未來,以此綁自己;現在心不可得,說個現在,現在已經變成過去了。三心本不可得,你還談什麼境界啊?再談就是癡人說夢話。明心才能見性,見了什麼性啊?見了諸法依他起性,諸法都是緣生緣滅的,沒有一個固定的。見了諸法依他起性,才能破遍計所執性,才能夠徹底的證得了圓成實性,圓成實性就是「慧日菩提三身圓」,這是大格局。
不論禪定解脫,你還說什麼看什麼光啊,看到什麼境界啊?那都是你還在相上。禪宗祖師論證一個人有沒有明心見性,六祖用的是禪宗三綱,以禪宗三綱勘驗一個人有沒有見性。我們修行要於念離念,把這個念頭殺得乾乾淨淨的,能夠徹底到了無念境界,清淨法身才能夠呈現出來。禪宗以無相為體,破相掃相,你還看到什麼嗎?你還放什麼光嗎?那都是相啊!從有相要到無相,破相掃相,掃得乾乾淨淨的。
光喜歡談感應,喜歡談工夫境界,那很危險。其實嚴重的那是一種炫耀的心態,更明確的說你著在相上,得不到體。因為我們唯有破相掃相,攝相才能夠歸體,你沒有破相,哪能夠呢?唯有破相掃相你才能夠無所住,才能夠達到無念的境界。你一住在光上面啦,你這個心有所執著了。感應、境界、放光等等,那只不過是沿途風光,不足為道啊!禪宗歷代祖師說「發明心地」,我們千萬不要動不動就說自己開悟了。
那麼這「開悟」兩個字從哪裡來的?從《法華經》來的。《法華經》的方便品裡頭提到:佛陀以一大事因緣為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讓眾生悟佛知見,最後入佛知見。合謂之「開示悟入」,簡稱為「開悟」,這裡頭層層疊疊啊!
我幾十年的傳法從不談神秘,從不談這些什麼放光境界。《壇經》不談這境界,不論禪定工夫,四禪八定是共外道的。六祖一直強調禪宗是接引上上根器的,見地對,具有正知正見,不需要太談禪定工夫。如果只談工夫境界,會迷失掉大方向、大目標,因為念念在這些境界上面,念念在這光影門頭上面,格局不大。禪宗《壇經》破相掃相,掃得乾乾淨淨,如靈龜走路,隨走隨掃,不留痕跡,這一點很重要。
《指月錄》裡頭有一個典故,在唐代有個印度大耳梵僧來到中國對肅宗皇帝說自己有他心通。肅宗請南陽慧忠國師會一會他。兩個人一見面,國師說:「聽說大師你有他心通,真不可思議。大師你看看我現在是幹什麼的呢?」梵僧說:「哎呀,你是國師,怎麼跑到河邊看人家競渡啊!」停了一下國師又問:「那現在我在哪裡?」大耳梵僧說:「你在鬧市天橋看人家耍猴戲。」連續兩次他都說對了。最後國師入了無相境界,問梵僧說:「那大師你看看我現在在哪裡啊?」這下梵僧傻眼了,什麼都看不到,最後被國師斥責:「這野狐精,他心通在甚麼處!」
所以六祖提出「不論禪定解脫」這一句話很重要啊!禪定解脫岔路太多了,但確實很迷人!不過弄不好會迷失掉自己喔!正法眼偏掉了、視野模糊了,最後看到都是相而已。《指月錄》還有一段公案。有一個禪師出遠門,到了目的地,看到那裡的人已經齊聚要迎接他,他很訝異說:「我沒有通知你們,你們怎麼曉得我要來啊?」當地人士回說:「昨天晚上土地公託夢說你要來啦!」禪師聽了,心想:「慚愧!我的行跡竟然被土地公都看到了,可見我修行不夠啊!」談禪定解脫,若沒了般若,心態有問題了。還有我經常引用《永嘉證道歌》裡頭的「尋枝摘葉我不能」,光談這些佛學名相或功夫,這是「尋枝摘葉我不能」啊!《永嘉證道歌》內容講得淋漓盡致,佛法暢通無阻,如珠走盤,處處皆圓,那才是般若境界呢!
禪宗在四祖之前都是拿《楞伽經》印心,五祖以後拿《金剛經》印心。《金剛經》是一部破相掃相,明心見性的一部寶典。有名的《金剛經》的經文「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但我們觀想不是色相嗎?念佛念咒不是音聲嗎?有沒有矛盾啊?沒有矛盾!準提法門以「方便為究竟」,統攝了顯教密教、小乘、大乘、金剛乘。我們修行除了以《金剛經》勘驗之外,六祖的禪宗三綱是最簡潔的勘驗。禪宗以「無念為宗」,我們念咒不是有念嗎?念念分明,念念分明是生起次第,念念本空是圓滿次第,它並沒有矛盾。
我們凡夫的修行,先從「緣起性空」的生起次第起修,然後到了「性空緣起」是圓滿次第。凡夫學佛當然是從相上開始,不從相上無從下手,一句佛號、一句咒語,要從有念念到無念,念而無念,無念才是正念!所以這二者沒有矛盾,這是菩提道次第。那麼觀想不是有相嗎?文字相、菩薩的相、心月輪、字輪、日輪,都是相,是個方便,也是從有相觀到無相,從有相光到無相光,所以沒有矛盾。我們這樣念、這樣觀想是讓我們內心有所安住,到純熟了是無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內容正是無念無相無住!所以你見地通透了,修法便不會有矛盾,這叫大開圓解。石少庠那天講得非常好,華嚴法界。因地跟果位同時並進,所以《六祖壇經》裡面講到「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圓」。我們準提法金剛念誦「即此用.離此用」,既是因地也是果上;金剛是果上,念誦是因地,同時並進。準提法是密教中的密圓,《華嚴經》跟《法華經》是顯教中的顯圓,準提法是顯密圓通成佛心要,是成佛的總綱要,多重要啊!
8月23日 圓滿香
般若智慧好比是虎嘯、獅子吼,普賢行願更如六牙白象般穩健大器,更以金剛念誦呈現出「無上甚深妙密法」來統攝。而金剛念誦本身就是「慧日孤懸融命門」,一融,那龍呤虎嘯的效果就出來了。「慧日孤懸融命門」,統攝中密三綱、真言九要乃真實不虛,這大家自己要好好去體會。
民國58年我看了《壇經》發出家的大願。出家後,深感終於又回到佛門了、歸隊了,遠離親情的束縛了,遠離了名聞利養的束縛了,走上自己要走的路了。穿著這個長衫短褂,哎呀,歡喜,幾十年如一日這麼快。這五十年來,找到一個戒行非常莊嚴的上仁下俊上人為我剃度,又向菩薩行非常宏廣的星雲大師參學。而第三位更重要的大善知識也在佛光山出現,那次南老師在佛光山留下的兩首詩,其一「尋僧偶爾入山行,青磬紅魚未了情,綠竹還隨人意思,吟風來伴讀經聲。」由此開啟了我與南老師一段令我一生受益無窮的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