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達摩多羅禪經》、《維摩詰的花雨滿天》、《金剛經說什麼》、《莊子諵譁》、《宗鏡錄略講》、《藥師經的濟世觀》
一般人學佛修道,學密宗,學瑜珈術學各種古里古怪的都叫做修道了。據我積數十年之經驗,發現凡是觀念一沾到修道的人,有一個毛病,就是這個人成了廢人,完了。
第一先學到懶,以為什麼事都不管就是道,哎呦!這個會擾亂我的道行,最好光修道什麼都不管。第二,非常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又自利,因為修道本來是個自私的事啊!因為我要成道啊!對不對你們去研究吧!但這都不是真道。
有些人學佛以後,第一個毛病就是懶。學佛修道的人都很懶,看起來是萬緣皆空的樣子,實際上你研究他的心理行為,那是絕對的懶,空是假的,懶是真的。你說他空了,躺在那裡,或坐在那裡,妄想多得很,一點都沒有空。可見他很忙啊!
他願意躺在那裡坐在那裡忙,叫他起而行之,他說學佛的人不來這個;實際上是懶。叫他發菩提心來利世利人,阿彌陀佛,我不是菩薩啊,要有菩薩心的人做啊,他自己懶,自私。你叫他起來做點小事,他就懶起來了,拿空來擋。
根據我的經驗,學佛修道的人,廢物多,懶的多。佛叫你精進,你做不到,叫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作不到。姑且不論諸惡莫作,一善都不行是真的,因為他懶嘛!這是我們要自我檢討的,非常嚴重的問題。
有時同學們也勸我,你太累了,年紀大了,要多保重一點。我說,算了,早死早了。他們又說,你也要為我們多留一些日子好不好?道理不錯,就聽你們的吧,好像我還要賣個交情似的。但是,真老了嗎?真是事做不完嗎?不是的,還是偷懶。懶是怎麼來的,有身相!有的時候,一看是重要事情,非做了不可,忘掉自己,一下也就做完了。
如果我坐下來,雖然我也沒有定,但是我們總喜歡學個定,這一定就不想動了,這一不想動,世俗的事就堆了一大堆。有時只好犧牲所貪圖的舒服,只好起來吧!做吧!這一下就做完了。
今天早上跟他們開會還在講這事,有位同學早上七點鐘上來,看見我坐在書桌前,就說,老師那麼早起來啊!其實,我昨天坐在那兒看書做事一夜。我一看快天亮了,然後接著九點鐘就有事,這就不能睡了,一躺下去一定會睡個無天無地,乾脆不睡!一直到中午吃過飯,我還覺得精神好得很。如果今天再不睡,一夜下去還可以到三點。身相沒有什麼了不起!
我看你們同學真是好懶,年紀輕輕還不如我這個老頭,真不精進哪!腦子更不精進,經看了記不得,精進一點嘛!不就記得了嗎?連我現在都還在記東西,要緊的東西靠翻筆記本多麻煩,多用幾次腦筋就背來了。要背到第八阿賴耶識去,不要在腦裡想,那不是背!背到不用意識就背來,嘴裡就念出來,腦子裡就反應出來,那就背來了。
玄奘法師在《八識規矩頌》中,說第六意識是:“引滿能招業力牽”,業力好比弓箭一樣,弓拉滿了就發射出去受果報。如果對這句話只做片面解釋,那是凡夫境界,一般人沒有慧力,又不好學深思,對“引滿能招業力牽”的理解就不徹底、不究竟。換句話說,業包括了善、惡、無記業,你發善心的願力修持滿了,就是善的成佛的業力,屬於善業成就,那就福德圓滿、智慧圓滿,這也就是“引滿能招業力牽”。
像我們大家這樣的學佛,如果沒有這種圓融的理解,結果是一無所成,不但世間法無用,出世法也無用,變成一個無用的人。這樣只學成了兩件事;一個就是懶,越學越懶,不勤勞,不用心,懶的果報是什麼?那就不必問了,生物中最懶的動物是什麼?踢它一腳都懶得動。另一樣就是我慢,愈學愈覺得自己了不起,不知自己是什麼。
世上凡是講修行的人往往是第一等自私的人。我們就常聽到這樣的話:“我在打坐修道不要吵!”或“我在修道,你要供養啊!等我修好了,再來度你。”真正的大願談何容易?我們要隨時檢查自己的心理行為,像我們朗朗上口的四弘誓願,真正從內而外,言行合一做到的,又有多少?絕大部分人煩惱還捨不得斷啊!佛道嘛,有些心而已,還要玩一下。“願”誰都會吹的,什麼濟世利人,自己都濟不了,不要變成“擠”人就好了。人就是行門最難。
什麼是真精進?一句話概括,就是勤修一切功德。我們學佛一天二十四小時中,有幾分鐘、幾小時在勤修一切功德?除了自己貪舒服,養自己這幾十斤大肉之外,並沒有勤修一切功德。這樣怎麼是佛法的行?
功德是在行上來的,不是在打坐;打坐本來在享受嘛!兩腿一盤,眼睛一閉,萬事不管,天地間還有什麼比這個更享受?這是絕對的自私自利。但是話又說回來,打坐不需要嗎?需要啊!那是先訓練你自己的起心動念,或者空掉念頭,或者克制念頭,或者為善去惡的訓練。學佛注重在行,不在枯坐。天天在家裡坐,坐一萬年也坐不出個道理來啊!光打坐可以成佛?那外面的石獅子坐在那里風雨無阻地動都不動,坐了二、三十年不是得道啦?行不到沒有用啊!千萬注意。
時下的年輕人,越來越自私,越來越小氣,自我觀念極重,真沒辦法,也就是業力越來越重了。我們修行打坐,做功夫,不是為了自私自利,我修行好了是為了幫助別人。你先要有這個心。如果以自私自利的心來修,不會成功的。
先要起平等心意,習行慈心觀,習慣自己的心理,要愛一切人、一切眾生。要發起慈悲心,沒有慈悲心你不要談修行。我們大家學佛都是自私自利,都是為自己,要別人來慈悲你,不是你去慈悲人,這個心理自己沒有檢查出來,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