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愚和尚主持新春金剛般若祈福修慧大法會開示
詹淑美記錄
2月26日
在佛門中有兩句名言,對每位修行人都是很重要的,不管出家在家。這兩句話就是「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我現在引用這兩句話告訴大家參學的重要。我在1969年,民國58年,看《壇經》找到人生的大方向、大目標,我不用禪宗開悟不開悟這名詞,說是看《壇經》找到自己了,找到了人生真正的價值、意義在哪裡,所以從此朝向生命的終極目標去開發。1969年23歲看《壇經》,1970年24歲退伍,1971年25歲出家。從看《壇經》到出家才一年多,那時正是青年時期。1970年退伍了,對俢行還沒有比較明確概念,先找個工作。進了我的本行中興紡織廠,是第一批的技術人員。工作了八個月就辭掉,不是因為對人生想不通,而是看《壇經》把身心空掉了,同時整個山河大地也空掉了,那時我就曉得:該放下了。看《壇經》的剎那就想出家,這時候更清晰了。看《壇經》只是明白了一些道理:身心空掉了原來真有這一回事!而念大悲咒也同樣有這種現象。
1971年在新北市新店五峰路的一個小廟出家,聽到我師父仁公長老還有日常法師、惟覺法師談般舟三昧有多好。那時我沒辦法盤腿,有這個希望:不用盤腿也可以用功,這是行般舟三昧的開始。我完全自己摸索的,從1970到1990年俢般舟三昧,閉關也俢,俢了十九年。盡管聽了很多南老師的課,也都得到南上師印可為傳法阿闍黎。但是那時我對準提法還在摸索中,用功方法還是以般舟三昧為主。因為我從般舟三昧得到很多好處,行般舟三昧發現真的有三脈七輪,以前不相信的,行般舟三昧的確感受到了。
但今天要跟各位談的是「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師父仁公上人引領我的比較重在僧團的節操,老人家的宗教情操很高,他在戒學上是很有名的;而後來在佛光山看到我們院長星雲大師菩薩道的精神,而菩薩行還是屬於戒學,只是我師父表現出來比較是個人的操守風範這一方面,星雲大師則展現一種利他的作為。至於定學跟慧學我是親近南老師後更加明朗化,也找到一些修行的方法。
起初儘管接受了南上師的灌頂,參學那麼多法門我也沒有一下完全轉到俢準提法上,我還是專修般舟三昧。一直到1990年民國79年,廈門普陀的關期是我從般舟三昧轉到準提法的關鍵。從1978年接受南上師的灌頂到1990年,經過十二年對準提法的觀察。這中間1985年開始就各處成立共俢會,雖然帶領俢準提法,但是我閉關還是用般舟三昧的方法閉般舟關。大家看「道人知月勝詩家」那本書就曉得我轉化的過程。
南上師親自傳的法,我都一一經過自己實驗過,這就是「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聽南上師那麼多的課,到頭來我都自己要閉關專修。閉關三十多次了,大大小小的,到現在還在實驗準提法的開發,我是經過千錘百煉過的。這中間般舟三昧行了十九年,安般法門也嚐試一段時間;我師父仁公上人也教我數息法,現買現賣馬上就有效果,但真正用功我還是用般舟三昧的方法。
1990年以後我正式對外開始打準提七了,對準提法有更深一層的體會,也敢帶領共俢不會出問題。從1990到今年2016年又經過了二十六年,這二十六年經過多少閉關、到世界各地打七,把自己的身心當作實驗室不斷地開發。而我能夠完全依靠南老師嗎?不可能!南老師只是告訴我們一些方法,用不用在你。南老師教的方法我在用與不用之間,沒有全用但也沒有不用,但都是有一一經過實驗過的。從民國58年到今年整整四十七年,從看《壇經》,然後歸依三寶,到現在已經四十七年。《壇經》是我真正生命的歸依處,我可以說《壇經》給我生命最深的接引。當沙彌的時候我也看了《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也看到了《普賢行願品》,修行的基本架構已經出現了。再經過叁學歷練,閉關,弘法。
各位,千萬不要拿著「我親近什麼人」,那只是你在法脈上也搭上一點關係,沾上邊。親近南老師有多少人,也得自己要用功修才行。「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一定要自己念茲在茲,念念在道上、在法上不斷開發。大家想想,南老師要我寫「我與南老師」,我哪能完全依賴南老師,行得通嗎?還是要靠自己精進認真,這一點大家要很清楚,修行人要自求多福。
比如萬一發現身體不對了,我就趕快放下,趕快閉關。南老師1990年安排我到廈門閉關,廈門那次閉得真好。1992、1993、1994年又安排我到北京閉關,北京這三次對我是很大的突破。2005年到大陸上海南老師那裡閉了一年關之後,到了武夷山,一直到現在。這是鍥而不捨,大家作事要有始有終,要貫徹始終,這是一個人的一種承諾。這當然要感謝南上師的指引「你不要老是把眼光停留在台灣,將來有機會還是要為大陸的佛教,盡一點心力」就這麼一句話,我是依教奉行。懂得珍惜親近善知識,懂得聽善知識的重點也會把握,這也是「師父引進門」很重要。
至於怎麼用功,要靠你自己,要靠自己走路,靠自己成長。自己身心轉化夠不夠自己要清楚。我現在上半年要閉關,有些地方還要開發、還要突破。有問題的地方就障礙自己,也障礙弘法;有問題的地方就是自己的瓶頸,當然自己要想辦法克服?誰幫你克服。親近南老師對我這一生受用很大,但「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修行人不管出家在家,要經常感覺到自己的不足,不能得少為足。要看出自己的不足,自己的問題懂得怎樣去彌補,懂得怎樣去開發,這樣才會進步。懂得方法並不代表這方法你已經應用到很純熟,懂得只是理入,行入還早得很!後俢普賢行願海不是那麼簡單。
這些都是我親身體驗過的,任何人親近善知識能夠親近多久,時間非常有限的。所以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啊!
2月27日
今天要跟大家講的一句話,我們學法要秉持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精神
《中庸》說「不誠無物」。誠心不夠都是在玩弄表面,都是在呼嚨人;精誠所至,再大的困難都能夠解得開來。精誠到一個時候就是《金剛經》所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渾然忘我的境界。精誠所至,到了這個境界我們的習氣業氣都可以化得開,金石代表很堅固,我們的煩惱很堅固,我們的業氣很堅固,這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實持咒,真正老實到精誠,非常真誠。一般人誠心不夠,信心不堅定,一邊念一邊懷疑,把心割得四分五裂。老實持咒就是不須要想太多。精誠的最高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直接透到實相般若,才是真正的精誠達到生命最高的境界。生命最高的境界莫過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們念得很專注的時候,念到渾然忘我,那正是精誠所至,而達到這麼一個境界你想都沒想到。精誠所至,見地也到了,功夫也到了,行願也到了。不在法的深淺。大小由心,顯密一心,顯教也好,密教也好都是由心地展開的叫顯密一心。念對了、念到了,精誠到這樣境界當然也是大公無私,有一絲一毫自私自利的心就墮落了,被拉下來了。對人還有一絲一毫的不滿也被拉下來了,中了你自己的毒箭,落馬了,馬上掉下來了,從馬上掉到馬下。精誠這兩個字用得太妙了。
過去有一位醫生,就在我這位置講,念咒是下下禪。我聽得好笑,上下在哪裡,不在法,在你的心。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成正。所以,不在法本身,還是在我們自己。老實念咒,念到火候到了,念到很真誠很精誠了,也是一念不生全體現;也可以念到念念本空,這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所以說念咒是下下禪那是笑掉人家大門牙。上根利智的念什麼都靈,貢高我慢的自以為是念什麼都不靈。喜歡批判別人,喜歡講人我是非,再高再妙的法都被拖下水了,拉下來了。所以大家好好把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句話吧!
2月28日
準提法的生起次第相當於藏密的如來禪。如來禪講究方便法,有次第、有步驟,對一般初學者很契機,這也是這時代很多人學習藏密之故,而準提法的圓滿次第相當於禪宗的祖師禪,大家就趁此次專修機會,好好在法上體會吧!
準提法統攝了小乘、大乘,顯教、密教統攝了禪淨律密。大家在這法上要很深的體會,用功得力得受用了,整個脈絡也清晰了,見地清晰了,功夫扎實了,行願宏廣了,你就的的確確可以「為往聖繼絕學」。人類最寶貴的文明莫過於心性之學。中國文化儒釋道講的都是心性。佛家講的是明心見性,道家講澄心煉性,儒家講的是俢心養性,儒釋道完全融合在一起的。
南上師講,道家相當於中國的禪宗。老莊之學也是很高超的,也是有禪宗的氣象。中國的帝王學沒有離開道家,煉丹術沒有離開道家,政治謀略學也沒有離開道家。道家之士在國家民族危難之時出來撥亂反正,歷代的軍師、國師、帝王師很多是道家人物。還有南師提到,儒家相當於佛家的律宗,重在戒律方面,講的是人道的五倫。南師也曾比喻儒家像飲食店,肚子餓了總要吃東西,找個小飯館很方便,先把肚子填飽了再說。而道家像藥店,生病了要到藥店去找藥。道家的思想也是博大精深,對安定社會還是有很大的力量。很多道家高人懂帝王術,懂天文地理風水。可見中國文化中道家文化功底是很深。《易經》《黃帝內經》很多醫學方面都是來自道家,而且都是有道的,有些有神通的,有些是世外高人所傳。至於佛教就像百貨店應有盡有,準提法以後也可以成為佛教的百貨公司應有盡有。那要靠大家慢慢去體會,慢慢去開發,裡頭包羅萬象。準提法的息、增、懷、誅已落實在人世間。息,息災法,老實念咒可以消災免難;增,增益法,增加我們現實種種利益;懷,敬愛法,人世間的家庭、工作上同事間的相處、親朋好友的相處、社會上人事之間的關係,修準提法可以讓我們打從內心恭敬別人。敬人者人恆敬之,要先從自己恭敬所有人,反過頭來所有人才會恭敬你;誅,降伏法,俢行要降伏我們心中的仇恨,嫉惡如仇那不是修行人。嫉惡如仇可見愛憎分明,瞋恨心很大,還是不圓滿。
大家學佛就要發菩提心,承襲祖先的文化。國父孫中山先生說佛學是哲學之母,修行把自己思想導正了,待人處世的修養很敦厚、很寬容、有責任感使命感這是「為往聖繼絕學」。真見地帶來社會祥和,這樣的思想推廣也是「為萬世開太平」。把優良文化不斷發揚光大,人類才有希望。如果太多的物質文明,大家都向錢看齊,大家都為自己眼前的利益,芝麻綠豆的小名小利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那人類不是沒希望了?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正是菩薩行兩句話「莊嚴國土,成熟眾生」。成熟眾生就是為萬世開太平。有了正知正見才能夠莊嚴國土,才能夠成熟眾生,這非常重要。發這樣的菩提心,你的心量就越來越大,眼光就越來越透,吸收文化的能量越來越強,把自己變成有用的人才,變成弘揚文化、弘揚正法的人才,修行準提法要有這樣的責任感才是。
2月29日
今天會好好地來跟大家談一談準提法的心中心。
準提法的心中心就是我寫的丙申年新春賀歲偈「心猿漸調劫外春/三聖接引誦相隨/般若本照毗盧界/苦海慈航喚人歸」的第二句「三聖接引誦相隨」。三聖之義涵蓋得非常廣,「三聖接引誦相隨」就是準提法的心中心。希望這次在台北參加五天共修的大家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和把握。
談到凖提法的心中心,《易經.繫辭傳》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心經》提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法指的是一切的物理現象,佛學上講的地水火風都是屬於形而下的;中醫講的金木水火土,也是形而下的。
生命的根本用現在的名詞叫能量。我們的最根本的能量,佛學名詞叫性空。地水火風,都從這性空展現出來。因此若直講性水、性火、性風、性地,則形而下也不離形而上的。我們有了正知正見,在正覺正念的一個境界中,那是跟佛法講的三昧相應了。性火又稱為三昧真火,性風、性水、性地也可以分別說是三昧真風,三昧真水,三昧真地,是真正的金剛地。而心包經是屬於形而下的,屬於相火。念頭對,是鬆放、是空靈的,分別引發出三昧真火、真風、真水、真地。念頭不對,在火叫邪火,在風叫邪風(邪氣)。邪的本身就是躁,產生躁,躁就亂。而三昧真火是寧靜的,是安詳的,是鬆放的,是空靈的。
我2014年在新竹峨眉道場閉關,寫了一篇「中醫診療與佛法修證之論述」提到,我們中脈這個系統是「神資生」。神,我們的念頭,是一切生命的能源,是整個生命的總源頭。我們要把握,開發我們生命的真能量,要從摩訶般若波羅蜜最終進入到實相般若。心包經這個系統是「精滋養」,精就是精華。心包經屬於身根,我們的色身。身根不是只指哪一個地方,全身都屬於身根,全身的血液循壞,全身的呼吸。我們吸收外四大,來滋潤我們的內四大。什麼是外四大?所有的營養,取之於外在大地所產生的農作物、動植物,甚至水中物。人類吃盡萬物。以萬物來滋潤色身,我們稱之外四大。透過嘴巴吃進來,在胃腸吸收,消化,經三焦經輸送到全身,連最微細的末梢神經都送到了,那是在健康的情況下而言。吸收外在的外四大,成為內在的內四大。內四大就是我們的身體,身根。
我們的身體在五行裡頭,也是木。木也是能量,能源。溫度到某一個時候我們全身都是燃料,我們的頭髮,肌肉,骨頭,全身都是燃料。所以我們火化,到一個溫度,燒得乾乾淨淨,連一點渣渣都不會留下來。
準提法儀軌,內空心中,升起八瓣蓮花,紅色無根,講的是我們在貪嗔癡慢疑,貪嗔癡慢疑就是我們生命的邪氣、惡氣,此時這一朵蓮花,是邪惡的地水火風,是躁的,是亂的。蓮花上現一滿月輪,這一滿月輪,表徵的是正念的地水火風,晴空萬里。這是一念不生全體現,心平氣和的地水火風。
證得了三明六通的聖者,在經典中很多記載能踴身虛空作十八變,然後以火光三昧化火自焚,他想留,就從半空中掉下來一堆的舍利子;不想留舍利子的,現一道虹光就走了。
我們凡夫與貪嗔癡慢疑的邪惡之氣糾纏不清,所以苦海無邊。針對我們凡夫的苦諦集諦,如何轉苦諦集諦進入到滅諦道諦,走上正覺之路,道家很多的說法是可以做參考的。道家的說法,「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所謂「煉神還虛」就是融入到實相無相的境界。當年聽南老師講《參同契》,聽得一頭霧水。現在老古出版社出版了這講錄,你們去看看,南老師真的是精通儒釋道啊!
藏密紅教的說法,中脈是藍色的,由心經引領的小腸經、腎經、膀胱經,這些都是比較偏向形而上的。形而上跟形而下的結合,所以有經絡的走向。心經這系統我用「神資生」來說明,因為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所以叫神資生。形而下的,心包經引領的三焦經,膽經、肝經,這系統我給它一個名詞「精滋養」,因為其作用在滋養我們的色身。精代表精華,把外四大的精華融入到我們的體內,變成我們生命的養分,滋養我們的色身,故說「精滋養」,這是紅教所說的紅色的左脈。至於右白,白色的右脈是以肺經引領的大腸經、胃經、脾經,這系統我給它一個名字「氣化物」。把外四大的食物,把它轉化,經過脾胃,等於經過化學工廠處理過了。這地方因談到了道家的精氣神的一個說法,我把它引了進來。
所謂的「三聖接引誦相隨」,你念佛念咒,一口氣一口氣的念,屬於「氣化物」,轉化我們的四大。進入到更加微細的,那就是聽清楚的耳根圓通。耳根圓通介於「精滋養」跟「神資生」之間,所以念清楚,聽清楚,念念分明,念念本空,合到修氣,修脈,修明點上。這跟道家的說法,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其實是可以融在一起去體會,有助於修証的成就。
各位不要小看準提咒十八個字,那是轉化我們的貪嗔癡慢疑邪惡之氣成為正覺正念之氣。啟動念咒,是修氣;聲聲入耳,是在轉化我們色身更微細的一個脈象,合於修氣修脈,最後融入到明點中,而明點是實相無相的一個境界。
金剛念誦,轉化四大,現四加行。四大,我們色身上面的肌肉、毛髮、骨頭屬於地大;我們身上的血液、唾液屬於水大;我們身上的體溫屬於火大;我們呼吸往來是風大。這是從老實持咒,修氣;聲聲入耳,修脈,從我們引進的外四大的一些食物、養分變為內四大;從內四大再用正念之氣,正覺正念,把它化成生命不可思議的能量,開發我們生命本有的三明六通,讓自己生命更加的進入到佛菩薩大功德、大智慧中。大功德,利益所有眾生;大智慧,轉化自己的煩惱。自覺覺他。
我們修學佛法是追求生命的真善美,得到法報化三身。從修因修緣修果慢慢轉化。因地的因緣果,果地則變成法報化三身,生命的真善美就達到了。
凖提法是我們生命的真正的歸依處,好好地念。有時金剛念誦,有時瑜伽念,有時一念不生全體現,提起是它,放下也是它,那就顯得更自在,左右逢源。這樣配合普賢行修去,讓我們的生命,多彩多姿。綻放出生命的美妙的光輝。
所以說,佛法最可貴的是轉念頭。佛法的心中心之理太多了,法不孤起仗緣而生,大家要用功才能體會到:原來是這樣!
3月1日
因,可以分成正因、偏因,邪因。緣,有正緣,有偏緣,也有邪緣。正因正緣才有正果,偏因偏緣只得偏果,邪因邪緣得來則是邪果。
一般人修行,見地要正知正見,也不太容易。見地正了,你心就安了一大半了,你已經找到人生的大方向、大目標,這是因地上的。這也是六祖講的「禪宗只論見性」,見性就看你的見地透不透,有沒有真正見到佛性。見性是根本,見地決定我們一個人能不能成功。所以禪宗只論見性,見地之特別重要在此。
達摩祖師講的「二入四行」。「二入」理入,行入。「四行」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理入,就是要我們的見地很深透,有這樣通透的見地再配合行入。觀想最終是要進入到實相無相的境界,這是正因。我們能不能做到合於正因正緣,逆來順受,那就是達摩大師講的四行,而我們老實念咒,這也即是一種正緣。
我們如果福德資糧不夠,人事上顛顛倒倒,苦苦惱惱的,沒有辦法去恒順這些現實,那怎麼辦?這就要懂得「報冤行」:「我過去世,沒有跟人結好緣」。只有看到自己的問題,不看別人的問題,報冤行是這樣修。這樣你的心性會轉得很敦厚,沒有一絲一毫去責怪別人,只有處處返照自己。報冤行是改變我們命運的一個關鍵點。
我們凡夫在問題出現時,一定是先怪別人,不會怪自己,那是顛倒眾生。沒有智慧,觀察不出這個緣起,沒有善觀緣起;既然做不到善觀緣起,哪能做到善了緣起?
《法華經》的名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法的根本在「一切唯心造」,都不是別人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這個是善觀緣起。善觀緣起,你自然心甘情願:「慚愧,這是我的智慧不夠,我的福德不夠,讓別人煩惱」,只有責備自己,不責備別人,這是報冤行,這真正是善了緣起。「隨緣行」,好壞隨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是很高的智慧,即「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是也!能逆來順受,這要心性調柔才做得到的。然後還要配合第三個「無所求行」,無所求才能隨緣,有所求哪能隨緣?這些一樣都是在善了緣起。
老實,不容易,老實念咒代表如是緣,我們念咒時,隨時有種種念頭來插播的,好的念頭、不好的念頭、各式各樣的念頭。這時你沒有善觀緣起,做不到善了緣起,咒語念不下去,越念越生氣;「明明是我對,他怎麼老是跟我過不去」,這嗔恨心一起來,火燒功德林:「去找他理論去」,這下嗔恨心就來了,可見老實真不容易,很難念頭一轉,「慚愧,我念咒回向給他,乾脆去跟他道歉」。
在佛門中,所謂的「布薩」,是平時要自我檢討,及時能在大眾前發露懺悔:「我錯了,我哪一句話講錯了,哪個行為損害到團體了,損害到某個人了」,要向當事人懺悔了,人家才能釋懷。自己心裡有點過意不去,卻死不認錯,到頭來大家一見面還是「我對,你錯」。這樣哪是懺悔?
懺悔是內心起慚愧心:「對不起,讓你生煩惱了」,主動跟人家示好。示好不是示弱,應該是示真。真,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很真實的。還有這個也不渉及什麼高低的問題。也不是大小的問題,不是向他人屈服:「你的權力大,你的官位大,我不得不屈服你」,那心不甘情不願。我們的懺悔是打從內心的心甘情願,錯了就是錯了。
這一念一轉,心放下了,心中那塊石頭給放下了。這樣你咒語才念得下去。所以要把咒語念好,你一定要配合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還有「稱法行」,要如理如法的你才能老實,要不然你老實不了的。可見要合於如是緣修去不容易,不然你念來念去,會覺得老是念這一句,念得太單調了,怎麼老是「南無颯哆喃 三藐三菩馱」,越念越乏味,若這樣感覺那你錯了。
你一念咒感覺上是立體的,是音聲海,整個念頭也放下了。這個緣也順了,這一念都是要跟親朋好友,有緣的人、無緣的人、冤親債主一起念:「我們一起來念,一起回向」,那是立體的,進入華嚴法界觀。
甚至感覺上每一個細胞、每一個毛細孔,都在念咒,這樣念那差不多了,那是進入了音聲海的境界,音聲海就是凖提法的如是果。念得好越念,念到全身鬆放,妄想沒有了;妄想沒有了,正因,如是因。心中對人怨親平等,心平氣和,身心全部都鬆放。六識六塵六根都對了,都在華嚴的重重無盡法界中。立體交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重重無盡。在千萬人中感覺上只有一個人,在山野上孤零零的一個人,感覺隨時都和千萬人在一起,一點都不覺得孤單。不但甘於寂寞,懂得享受寂寞。感覺上花草樹木都在和你對話,有情無情都和你對話,那是華嚴法界,華嚴法界不孤單不孤獨,每天過的很歡喜。看到花草樹木,感覺它們都在和你微笑。那真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這就叫「隨其心淨則國土淨」。
咒語要念到這樣,有消息了,色身不斷轉化,色身也是我們的果報。
第一天(2月26日)跟大家談的是「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這就是說人貴自立,也就是古人講的「得訣歸來好修行」。一旦把握到了修行的要領,再來就靠自己去精進認真,去實驗去體驗,這叫做「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個是很重要的。我們最終總是要面對的是自己,面對自己的煩惱習氣,種種業氣。怎麼來轉化?把法上聽來所理解的,在身心不斷地去體驗,實驗。這是第一天跟大家談的主要內容。
第二天(2月27日)跟大家談的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我們向道心一定要很真誠,向道之心百分之百沒有灌水。求道,修道的精神很真誠、很精誠。我們修習佛法,就是為自己的生命在負責任。我們一般人,如果不懂得修習佛法,幾十年簡直是空向人間走一回,太可惜了。活的跟其他的這些天上飛的,水上游的,地上在跑的爬的,哪有什麼兩樣?它們也是為生活,自然界的動物也是為生活,弱肉強食。我們一般人,只是為生活在忙碌。幾十年忙忙碌碌下來,一口氣不來,又不知道跑向哪裡去了?所以,我們能夠有這善根,有這個福德因緣來親近三寶,多麼不容易,所以要很認真,所以一定要培養一股向道之心。
我們修行首先是感動自己,連自己都感受不到,沒有感覺,你用功也是「鴉鴉烏」的自我搪塞;修道有感覺感受,你會更認真。
當然我非常感謝我有機緣遇到這麼幾位大善知識,也是一種精神的加持。我內心經常的浮起來我的剃度恩師上仁下俊長老,他給我的印象太深了。第二位要感謝的是我的佛學院院長上星下雲大師,一般佛學院哪有可能讓你說要閉關就閉關?星雲大師對我多慈悲,我是在佛學院唯一閉關的,在佛光山也算是一個特例。你說院長怎麼會批准我?那還要平時表現像個道人,很認真。我們院長看在眼裡,等我開口要閉般舟三昧關,他說「好,很好」,很歡喜地就准了,「你把你閉關的作息時間表擬來給我看看,然後一看,「可以了,你明天就進去,就入關」。
般舟三昧關,出關的那一天,他在佛光山當著大眾,那時我的法名叫從智,「從智師將來必定會成就!」對我那麼肯定!這也就是星雲大師的眼光。若是平常馬馬虎虎的,你要閉關,那還不笑掉大家的大牙。我在佛學院,一下課不會跟人家搭訕,都在庭院經行,不浪費時間。
所以修行要「誠于中形於外」,「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你開口,這些內行人,這些大德們當然看在眼裡,他很願意幫你,替你安排。所以,修習佛法,一定要很認真。
第三位就是我們南公上師。那一年應該是1978年,臺灣南部的天氣很悶熱。他自己還在閉關,從臺北到佛光山去看看我。大家想想這是什麼道理?所以,各位一定把自己變成個法器,我們認真別人才會當真;我們對自己都不認真,別人怎麼把你當真?這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很多的不可能的變成有可能的。
第三天(2月28日)的主題,我們一個修行人,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很重要,有種責任感、使命感。
我引用宋儒張載兩句話「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往聖繼絕學」,古聖先賢為中國文化留下那麼多的文化寶貝,佛學,佛法更是寶貝中的寶貝,只要我們認真用功,終會體會到古聖先賢講的這些道理,不但體會到了,把握到了,自己得到受用。不管中國文化,儒家、道家的一些學問,《易經》、《黃帝內經》,種種的對世道有幫助的,古人流傳下來的,我們去深入了,去探討了,自己修道有感覺有感受了,融合於佛法的見地中,功夫更扎實了,並且你也很願意為大眾服務了,這即是「為往聖繼絕學」。你把自己變成一個傳法的法將,一個弘揚正法的法將,功德有多大。
第四天(2月29日)跟大家談「準提法的心中心」。我們要把握真實內涵。沒有真實內涵,你如何「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那就是要把握到生命的心中心,把握凖提法的心中心,這一點很重要,把整個法運用在生活中,待人處世中。
南老師講我們凡夫經常在做三件傻事:自欺,欺人,被人欺。自欺,那是最可悲的。自己欺負自己。我們自我顛倒那不就是自欺?被七情六欲騙的團團轉,那不是自欺?沒有智慧才會自欺,我們沒有自覺,自我覺醒。自欺欺人沒有真知灼見,一定是自欺,一定是欺人。賣弄自己的那麼一點點一知半解的學問,甚至拿這些一知半解的東西招搖撞騙。為了自己的生活,什麼話都敢講,什麼事情都敢做,欺人。我們會自欺欺人,那一定會被人欺。你沒有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那一定會被人欺。這是我們凡夫現實生活中,經常會做這三件傻事。幾乎我們有十分之八九的人都是在做這傻事。沒有做這個傻事的人,那麼基本上已經把握到佛法,把握到大道,能夠自覺覺他。
我們要有真實內涵,凖提法的心中心太重要了。當我們對法的理解還不是很夠,當然相信佛菩薩,相信善知識。我們對南上師的智慧充滿了敬仰,他對中國文化儒釋道那麼通達,所以他所傳的準提法門,我們可以信得過。
這五天和大家提到五個非常重要的主題,第一天「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們要依靠共修會,但也不能夠太依賴;離開共修會,也要自己自修。離開師父就不能修行了嗎?「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你能和大眾融合在一起,也要能面對自己,自修、共修了無掛礙。共修能上路,自修也能上路,面對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走路、坐車、做事,隨時都在修法中。第二天提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你要很真誠。修行有個中心思想,有使命感,發菩提心。
第三天,「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要這樣的文化使命,要有「莊嚴國土,成熟眾生」的菩薩使命。你的力量就越來越大了,有願力就有動力。千萬不要,眼光如豆,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看不到大眾利益,那是顛倒的,那是小氣小量的。
第四天,要有一個力量來指引,把握體會「凖提法的心中心」。
第五天,如何把握準提法的心中心法?要隨時「校正因緣果」。因是正因、偏因,還是邪因?緣是正緣、偏緣,還是邪緣?我們現在自己修的是正確的結果?還是偏掉了的偏果?還是邪果?很燥、很煩,那是邪因邪果,邪因對邪緣,就得邪果。正因對正緣,就可以得到正果,偏因對偏緣,則得到偏果,這就是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
隨時懂得校正自己。校正就是修改,錯了趕快改。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簡單講,所謂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生活與行為,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