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以成功做人為目的

二〇〇〇年,八十三歲的南師在考察了杭州、上海、蘇州等地以後,來到太湖之濱吳江廟港鎮,眼前赫然開闊,太湖一望無際,水邊林下長堤,正是讀書修行地。南師為之動容,遂決定落腳廟港,建設太湖大學堂。歷經六年建設,大學堂終於在南師八十九歲那一年正式啟用。

十幾年前,南師親力親為,投資數千萬美元合資建設打通浙西南大通道的金溫鐵路,轟動一時,也開了股份制合資建設國內基礎設施的先河。鐵路通車時,南師作了一首詩:“鐵路已鋪成,心憂意未平。世間須大道,何只羨車行。”南師功成身退,一分利益不沾,把鐵路股份全部“還路於民”。他畢生都在修一條人走的大道。“區區一條人間鐵路算什麼。現在這個地方,我是為了繼續修一條‘人道之路’。”二〇〇六年初夏,就在太湖大學堂啟動時,南師如是說。

從台灣到美國,再到香港,南師一路奔波數十載,在弘揚傳統文化中深感人才的匮乏。而人才成長靠教育,中國百多年來新舊交替的教育,文化分科越分越細,為求職應試而學習、為知識專業而教學,離培養人的品德、心性越來越遠。南師對這一套教育理念、方法很不以為然。

二〇〇六年七月,南師以“禪與生命科學認知科學”為題,在太湖大學堂開辦了為時一周的首期講習班,向來自國內外八十多位學生開講了最新的科學與禅學關係的話題。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參加講習班後,深有體會說:“南師的教導讓我找到心的寧靜,使我不為個人得失憂慮,一心去追求我所認為的真理。”朱校長認識南師後,開始探索科學與禅學的關係,提出了“發現現代物理的主流學說,正如釋迦牟尼佛兩千年前所說的”,二〇〇九年他又在世界佛學論壇發表題為《物理學步入禅境》的演講,為此遭到一些人的抨擊。但他堅定地說:“一個徹底的科學家,到了一定程度,都會發現人的認識是有侷限的,人類只是生物進化的一個階段。科學家要找辦法突破這種極限,首先必須提高大腦的感知和認識能力。而佛法能讓人在禪定狀態下,安靜地思考。這個狀態下,大腦成了超導體。”許多同學聽了南師的課,都有類似朱校長這樣的啟悟。

數年前,王財貴博士在拜訪南師的時候,談起經典讀誦教育的實驗,南師大加贊賞並進一步做了完善,提倡“中英算一起來”的兒童基礎教育。也即對孩子實行東西方文化融合的經典與科技基礎教育,其內容包含:中文經典(以宋代以前的經典為主,是中國文化的基礎經典)、英文經典(西方文化的基本經典)、珠心算(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

其方法是寓教於樂,潛移默化,每天只需抽出二十分鐘時間(時間多了孩子可能反感,而培養興趣是關鍵的),大人帶著孩子一起大聲誦讀東西方經典,這些經典本身有著音韻美,因而誦讀時本身就是一種樂趣。不知不覺間,這些誦讀的內容,耳濡目染,就烙印般儲存在孩子們的心裡。等於給孩子從小儲備了無形的財富,也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為融合東西方文化、融合人文與自然科學,造福人類,做了基礎教育的鋪墊。

南師鼓勵王財貴、李素美、郭姮妟、宏忍尼法師等等,分別到內地推廣這種教育。徐永光、陳越光等人也積極響應推動。逐漸的,兩岸三地多地推廣這種教育之後,無數孩子與家庭受益。但同時,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孩子,記誦了很多別人不懂的東西,不少人開始驕傲起來,看不起人。甚至很多人以為只要誦讀了經典,就一切都好了,也不需要接受現代教育,孩子會自動懂得做人做事了。也有的每天大段時間給孩子們做這個教育,把孩子們弄得很疲累,產生了反感。

面對兒童經典誦讀活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南師在九十一歲高齡,下決心創辦了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做小學教育的全面實驗。南師親自指導,李素美、郭姮妟母女具體操持,李傳洪借在台北辦薇閣學校的經驗予以師資等多方面的贊助。教育所涉及的內容,可用三個“合一”來概括:文武合一、古今合一、中外合一。

二〇〇八年,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第一批招收二十九名學生,吃住學習都在學校。學生們每天六時三十分起床,練習武術半小時;早餐後,誦讀經典,像唱歌一樣,不求理解;午飯後散步,並安排靜定課程,那是按《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的原理,所安排的修身養性課程。具體有呼吸練習、靜坐、傳統養生操等內容。隨年級升高,還要學會採集食物、烹餁、野營、採中藥、野外自救等生活技能。學校採取“大帶小”的學長制,高年級學生做低年級學生的哥哥姐姐,哥哥帶弟弟,姐姐帶妹妹,同吃同寢,同學間親如手足。還規定孩童不許用手機、電腦,遠離互聯網世界,一心飽讀東西方經典。

根據南師的教育理念,這座國際實驗學校在知識教育同時,更重視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培養孩童生活自理能力、與人相處能力、生存能力、學習能力、團隊精神、做人做事能力。平日學習,還涉獵東西方禮儀、風俗習慣、中醫藥、生物、傳統武功、現代運動、野外求生、食物制作、科學思維、建築設計、工藝美術書法、詩詞歌賦、戲曲音樂等等。這麼多的內容,卻編排得法,寓教於樂,幾年時間讓學生在沒有沉重精神負擔(也沒有考試)情況下,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這個學校,學生由開始的幾十名到現在兩百名。教師則有五十餘人,由台灣教師、內地教師、外籍教師組成。這些教師很多是南師著作的愛好者,他們盡責盡力,做出了很多犧牲。他們日夜守護著、陪伴著、培養著孩子們。他們不是以職業的心態,而是以事業的心態來做教師的。南師曾多次表示對這些教師們的尊敬和感動。南師還經常親自示範為孩童上課。來拜訪南師的各界菁英,有的臨時就給孩子們上一課,增廣了孩子們的閱歷見聞,提高了綜合素質培養效果,為孩子們的人生打下了全面成長的堅實基礎。

有家長擔心這些孩子畢業後,能不能與外面的體制接軌。事實證明,今年首屆二十九名畢業生,絕大多數以優異成績考入外界的理想初中,許多學生以個人優秀的綜合素質,被學校爭相錄取。南師給學生家長們也講了很多次課,談教育的問題與家教的重要。強調教育首重家教,家長是孩子第一個老師,也是一輩子的榜樣,家長的身教言傳,對孩子的熏陶影響至關重要。時下社會把教育完全寄託於學校的傾向,是嚴重錯誤的。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市分管教育的領導,都來過這個小學觀查,給予了高度評價。去年,中央文明辦還請河南、山東、四川等地七個小學的校長,來觀摩學習交流教育經驗。下面我引用山東淄博市一位小學校長的觀感,看一看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給他們留下的難忘印象:

二〇一一年八月四日,我們有幸來到太湖大學堂和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培訓學習,為期四天的學習給我帶來一次次的震撼。

學習感悟:太湖大學堂和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是由南懷瑾先生主持創辦的教育基地,位於蘇州太湖畔,校區湖光山色、環境幽雅,沒有塑膠跑道,有的只是大片的草地,這裡遠離城市的喧鬧,猶如世外桃源一般,小朋友在天然、舒適的環境中成長與學習。學校將“體驗式教育”與國學經典誦讀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經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經典。全新的辦學理念、融洽的師生關系、彬彬有禮的師生、多樣的課堂、中外經典誦讀的做法一次次的衝擊著我的教育觀,我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不斷更新,尊重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們培養的是德才兼備、知書達禮、溫文爾雅、體魄健全、心智健康的孩子。

(一)多彩的課程

通過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郭校長的介紹和幾天的觀摩,我了解到該校的課程是以學生的需求為基礎設置的,學生需要哪方面的教育學校就開設相應的課程,課程除了傳授語文、數學、英語、經典等知識外,大多數是培養學生生活的技能,如建造房屋、制作麵點、陶藝、刺繡、中醫、茶道、園藝、鑽木取火、禮儀、武藝、划船、跳水、自製玩具、瑜伽、心靈課程等等。現在的學生不只是知識的匮乏,更多的是生活技能的缺失,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這方面的培養上,太湖國際學校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二)小節之處見文明,細微之處顯真情

走在太湖大學堂的路上,你見到的每一位師生都彬彬有禮,迎面走來他們主動退居一旁問好,等客人通過後再走,即使保安人員都不例外,莫大的校園你見不到一張廢紙、雜物,人與人交談時都溫文爾雅、面帶微笑,用餐時學生先背誦《幼學瓊林》中關於用餐的詩句再用餐,在實踐中讓學生感悟經典,坐立行走也是一樣,包括我們觀摩的中、外經典誦讀課、中醫課、科學課、茶道課、靜定課等都圍繞一個主題將經典與實踐結合起來,讓孩子在體驗中再讀經典。

如在中文經典課上教師根據“天人合一”這個主題結合中國節氣“立秋”,讓學生到校園中感受一葉知秋,再回到教室誦讀相關經典。“七夕節”的晚上學生的活動室內張貼了所有與七夕有關的詩句,教師自編自演為學生再現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帶領孩子們到室外觀察星象,再齊聲誦讀詩句。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孩子們對國學及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喜歡學習、能接受新概念、慢慢的改掉陋習走向文明。

太湖大學堂裡,處處都有關愛,我們一同來的一位校長胃不舒服,從到校的第一天一直到離校,學校的校長、老師一直關心他,特別是郭校長的母親李老師每天都根據他的情況給他準備藥,包括我們學習靜定時也不忘問他的狀況。與學校的校長、老師交流這件事情時他們絲毫不例外,大學堂裡這很平常,學校每一位老師和學生的身體狀況他們都非常了解,這件小事讓我感受到了大學堂裡師生之間的關愛。

(三)一節戶外活動課帶給我的感動

八月五日下午三點,我們與學堂十一名夏令營小朋友一起參加了跳水、划船的活動,擔任本次活動的教師是來自加拿大的外籍教師,還有幾個協助教師。

感動一:只要是對孩子有益的事,必須做,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跳水時有一個八歲的小女孩特別害怕無助的哭了起來,從三米的平台上跳入太湖,這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看著一個個孩子先後跳入湖中她哭得更凶了,如果換做我們可能會怕孩子發生危險讓他放棄這項活動。可是戶外輔導老師先是對孩子耐心疏導、鼓勵她,孩子仍然鼓不起勇氣,最後老師抱著孩子完成了動作,第二次小女孩自己完成了動作,孩子戰勝了自己。

感動二:教師的合作意識、向心力、互助意識很強。划船時,每艘船上的教師,耐心的教,讓孩子玩好,岸上的教師不是雙手胸前交叉,做旁觀者,而是在岸上打氣、拍照、加油,幾個教師自發的騎上自行車在岸邊沿著我們的路線,看我們是否安全,這裡沒有校長的命令,每位教師是把他當做自己的功課用心地完成。一個老師的課這麼多老師熱心的協助,在我們的校園是很難看到的。

感動三:教師的奉獻精神難能可貴,跳水時,幾位老師一直在水裡負責保護,他們一次次的把孩子送上岸,再回到水中,整個活動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沒有一個教師上岸,他們始終面帶微笑。感動四:教師善於自我反省。每天晚上九點三十分至十一點,學校的老師們都會聚在一起反思自己今天活動的失誤,分享自己的快樂,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更好地指導教學。

今年六月二十一日晚上,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舉行首屆畢業典禮的前夕,南師作了一小時“臨別贈言”的演講,這是南師生前最後一次演講,對學校實驗教育作了一個很好的總結:

“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國際’是個名稱,就是要把國際的文化精華吸收過來。‘實驗’什麼?因為不同意這一百多年來的小學大學的教育方法,我們主張文化教育要文的武的合一,要新的舊的合一。實驗的是這個。

“你們學的重點之一就是生活的教育,什麼是生活教育啊?你們都很嬌貴的,嬌養慣了。尤其是父母的觀念錯誤,要想孩子們考好學校,將來出人頭地,換一句話就是家長們把自己一輩子做不到的願望,交給孩子身上去負擔,害了孩子們,這是我最反對的。你們到這裡以後呢,不同囉!生活在一起,學會了怎麼樣吃飯,怎麼樣拿碗,怎麼樣拿筷子,怎麼樣吃菜,怎麼樣睡覺,怎麼樣自己洗衣服,怎麼晾好衣服,怎麼樣鋪被子,怎麼蓋被子,怎麼與人相處,怎麼處理事……

聽說你們很晚了還有老師在旁邊陪你們睡,指導你們,這個是生活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你只學會作詩,會寫字,你功課怎麼好,我都不在乎你們。因為那個容易啊!但生活的教育難,可是你們做到了。這次到台灣,台灣的大人們,社會上的人們,對你們印象非常好,大家很欽佩。”

“不要以為拿什麼大學的文憑,有個博士學位的,那並不能算成功。你們要曉得,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個人!你們把這些年的基本生活教育的精神帶到社會上,我可以斷定你們將來是頂天立地的人,與眾不同。只說哪個程度好一點,哪個會作詩、寫字,那當然是生活的技術,不是生活的本質。生活的本質一句話:做人。

你們這樣出去做人,一定可以影響社會。千萬要記住我今天的話,你們不但是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畢業這一條資格,你還有一條資格,很難的,你說我當年還只有十一、十二歲六年級畢業,我那個南老頭子九十五歲親自給我講過話,這個資格別人買不到的,只有你們有。記住不要給老頭子丟人哦!”

“我今天對你們臨別贈言,記住,你們將來是不是念名校,有沒有拿到碩士、博士,那都是虛的。怎麼做一個完整的了不起的人,怎麼做一番事業,對社會有貢獻,才是你們的目標,千萬要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