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讓記錄

8月10日 第五支香

持名念佛持誦彌陀聖號要念得相應,首先要跟「信願行」相應。要有堅定的信仰、信心,還要有菩提心願及菩薩行的實踐,不是嘴巴講、嘴裡唸唸而已。並且,持名念佛跟信願行相應,才能夠提昇到觀想念佛。能觀想念佛,禪定功夫才會逐步逐步的展現開來,讓我們的身心跟法越來越相應。一般修淨土的是以持名念佛為主,要想提昇一定要進到觀想念佛。各位如果看過南老師寫的《定慧初修》,裡面有一篇提到《觀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是修淨土很重要的經典,在《阿彌陀經》還沒有翻譯到中國之前,已先譯有《觀無量壽經》。那時依《觀無量壽經》修淨土法門成就的人很多,很多的高僧都是以《觀無量壽經》的十六觀,修証到淨土。

至於「實相念佛」當然更難了,一定要深通般若,見地、理念一定要很清晰的,念佛的功力及見地、行願三合一,那境界更不同了。不到實相念佛的境界,念佛的知見還是會有問題的。也難怪我們台灣很多宏揚淨土的法師,把淨土講偏掉了,講得狹隘了,以為只要依一部經就夠了,這就把佛教給窄化了,跟佛陀的教示唱反調。在「三皈依」裡「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講的又是什麼意思呢?尤其《大般若經》更重要,還有也要深通《華嚴經》,你才懂得什麼是極樂世界。古德說不讀華嚴不知佛教富貴,《華嚴經》裡這些大菩薩們都是多生累劫、廣修六度萬行來的。

現在一般講念佛的口號,萬人修萬人去,嚴格講起來跟佛陀的本意是不相應的,跟《阿彌陀經》的宗旨是有違背的。《阿彌陀經》中佛陀告訴我們往生淨土的二個條件,第一個『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個門檻已經夠高了;第二個門檻更加直接點到了主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一心不亂那就是淨土了,這個門檻更高了。

鼓勵大家念佛很好,但不能夠違背佛陀所講的,佛法基本上不可以打妄語,你敢打包票萬人修萬人去?過去南老師講:和尚是釋迦牟尼佛的罪人。意思是說出家人把經典講錯了,不是釋迦牟尼佛的罪人,是什麼?我們講經說法不能夠違背佛陀的本意,這一點大家要清楚。

持名念佛要念到相應,要有很深的「信願行」。你是理性的信還是盲目的相信?要跟佛陀所講的經律論相應,你信心才清淨,才正信,有了正信才有正願及正行,心所達到的、所有去做的才能夠正確。

修淨土的三要「信願行」,跟一般講教理所謂的「信解行證」,到底是同是異,應該是相同。我們相信了佛法,進一步要去理解,我們理解的對還是不對,這是很關鍵的。理解偏差了,我們的觀念也就偏差了,那樣行為就會出問題,越做越修越背離道,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淨土講信願行,那願力從哪裡來的?願力從觀念中來的,而觀念則是從理解來。所以基本上願跟解是相通的,信願行其實就是信解行證,無二無別。信解行證的證是證明,也是一種印證、修證,佛法總算被我印證到了、修證到了。見地理念與行為功夫的實踐完全吻合,絲毫不差,這就是解行並重,也是信解行證的完成。但這一次大家還是先從老實念佛下手。

8月11日 第一支香

一句彌陀聖號,不管是六字聖號「南無阿彌陀佛」或是四字聖號「阿彌陀佛」,持誦到有喜悅感,越念越歡喜,跟法已經相應得很深。為什麼會有歡喜,內心沒有雜念,身體上沒有障礙,才能夠念到歡喜心現前。換句話說,身心障礙消除得差不多了,歡喜心才會起來。一個專修淨土的道場,念佛念到到處歡喜心,這個道場沒有不興旺的。

希望這一次的佛二,將來也有佛三或者佛七,大家功夫越練越深。十方念佛會成立的是比準提共修會還早。這麼多年來,我所到的地方,大部分都請我打準提七,請我打佛七的地方太少太少。如果有一天很多的地方請我打佛七,大概是我們以金剛念誦持念彌陀聖號的功力,大家已經到了相當的火候了,有口碑了。不管你修哪一個法,重點對我們身心要產生轉化,此身病苦酸脹麻痛越來越少了,心越來越安定了,這是我們念佛會的道友們,要好好繼續用功的地方。希望有一天到處都有人請我打佛七,那就差不多了,代表這個法已經開發得很成熟了。

我在中國大陸打準提七,如果我都答應,大概每個月最起碼排個兩、三個七,從年頭打到年尾,現在不想那麼辛苦了。河南的道友請法請了好幾年,他來過台灣參加峨眉道場打七,只是他找不到適合的場地。這一次他跟大陸的開爾師講:我們今年場內、場外合起來大概有五百人。還分場內、場外,換句話說,還是找不到好的場地。開爾師說:不行,分場內、場外的,哪些人要在場內、哪些人在場外,這很難安排。

當年南老師要我多多宏揚「禪淨雙修法門」,這麼多年來我對於淨土的念佛法門,還沒有盡到責任。希望有一天,不但準提法弘揚整個神州大陸,淨土的念佛法門也一樣受廣大的修淨土的道友們的熱心請法,回向有這麼一天。我現在能夠做的,先以大家的需要為需要,也不是我好像比較重視準提法,不重視念佛,只是現實的狀況就是這樣的。我努力把金剛唸誦的方法不斷提昇,希望我們的念佛的道友們,能夠真正的得到受用。

8月11日 第二支香

修密法的尚三密相應,修禪宗的重禪宗三綱,其實是相通的。而淨土三要的信願行,難道禪宗就不要了,要的;修密法的就不要了,也要的。信就是要經常反問自己,我對佛教有正確的信仰嗎?我修淨土,對淨土有正確的信仰嗎?願,昨天我跟大家講過了,願其實就是解。隨著你的理解,你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就是願。願是從我們理解來的,理解有多深,你的願力就有多深。你說,怎麼願力發不出來,因為你沒有真正的理解。理解透了,你的願力自然就起來了。

想要達到這目標,你要行。行不容易,叫實踐力,我們現在企業叫執行力,執行力很重要。我們通常說,修習佛法要宗教情操,宗教情操就是菩薩行。所謂的菩薩行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這就是對法的一個實踐力。對於佛法要有一個很深的渴望,自然不管修禪定、菩薩行,或者想要學梵唄拜懺,你就有一股很強的願力,希望能夠達到。

那麼禪宗的三綱,難道只是禪宗需要?禪宗的三綱要正是我們學佛的目標啊!禪宗以「無念為宗」,無念境界是解脫境界;禪宗以「無相為體」,要破相掃相,才能夠進到無相境界。念佛難道不需要無相?念佛念到無相,才有功夫。禪宗以「無住為本」,念佛一定要念到「應無所住」,這句佛號才持誦到非常深入、非常通透。

淨土的三要是我們學佛的基礎,因地上要這樣的;禪宗三綱是果地、果位上的。密宗的三密相應,身密結手印,結手印可以跟我們全身五臟六腑相通,各式各樣的手印跟我們氣脈有關係。難道修淨土就不要三密相應?一樣要。合掌也是手印,放掌、三昧印也是手印,彌陀手印不正是手印?口密持咒,念佛是,意密觀想,觀阿彌陀佛是,而觀想念佛乃要把整個念佛的來龍去脈更加清楚地呈現。所以,我們修習佛法,融會貫通之後,你就不會分宗分派了,基本上法法都是相通的。

《壇經》中六祖講的,禪宗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何只是禪宗,佛教各宗各派都需要的;淨土三要,每個學佛入門必然都要信願行;至於禪宗的實踐過程,也一樣要三密相應、要信願行。仔細去分析去探討,這乃「門門相通、法法相融」。那麼修淨土的需要不需要四禪八定?當然要。「四禪八定」是界定你定力的深淺。你用功到某個時候,初禪「離生喜樂」,一定要離欲跟定相應才有喜樂可言。定力加深了,二禪「定生喜樂」。禪定功夫更深了,三禪「離喜妙樂」,這種樂更加的微細、更加的殊勝了。到了四禪「捨念清淨」,連聖號都融化掉了。

能懂一些教理,比較不至於盲修瞎練。所以說,修淨土的念佛法門,需要不需要《金剛經》?需要不需要《心經》?當然需要。如果對《金剛經》《心經》有很深入的理解,正好可以用來幫助我們念佛。佛陀所說的法不會自相矛盾的,會矛盾乃因我們對教理不通。過去很多修淨土宗的大德,佛學基礎非常深厚,這樣才不至於把淨土講偏掉了,講偏掉了讓修淨土的跟其他宗派對立,那可不好。

禪宗學得不通不透的,學古禪德說念佛一句要漱口三天,怕念佛把你嘴巴給髒掉了,真是荒唐到極點了,參禪參到偏掉了,就有這樣的一種口頭禪。修淨土的批評禪宗,修學禪宗容易著魔。知見不清楚,本身就是魔,這與禪何干?有的講,念一句「阿彌陀佛」可以橫超三界,怎麼橫超?超到哪裡去了?見地不夠、功夫不夠、福德資糧不夠,就是想橫超,習氣、煩惱一下又把你拉回來。你真行嗎?

8月11日 第四支香

這支香可以說是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跟「金剛念誦」完完全全結合在一起了。這是兩天來最好的一堂,能夠保持像剛才那一堂這樣的念佛,沒有不「感應道交難思議」的。這樣繼續發揚光大,也可以說是「禪淨雙修」的真正的內涵,「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當年南老師一再叮嚀我要好好的宏揚「禪淨雙修」,這叫做法不孤起,仗緣而生。因剛才這支香,大家將來感受到「禪淨雙修」的精神境界內涵,應該是指日可待。這樣的念佛又輕鬆、又自在、又受用,如行雲流水那樣的流暢、順暢,這樣的念佛真正是一個快樂的念佛人;要不然念起來像苦瓜臉一樣笑不出來,好像滿腹委屈,何苦啊!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這是淨土法門最基本的,我們再把它融入了「金剛念誦」,完完全全是「禪淨雙修」的內涵;這樣從這基礎上慢慢深入,再進入到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的境界般若;最後融入到「實相般若」,阿彌陀佛無量壽、無量光的境界才能夠真正的展現出來。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表徵的是「實相般若」,表徵的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如何下手?一定要從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打下深厚的基礎,然後慢慢提昇到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的境界般若;如此,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最後才真正的實現了,與阿彌陀佛無量壽、無量光的實相般若境界、實相無相境界契合。這樣的精神內涵是禪宗、是密宗、是淨土,也是普賢行願。這時你才會感受到原來淨土就在眼前、在當下,不移一步到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