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首愚講述
善至成記錄
大道如是話南師──首愚法師一〇三年三月講於南公上師冥誕紀念準提法會

回轉身心大實驗 生命科學尋真諦

我們修習佛法是追求人生的真善美,整個佛法的目標在此。真,是清淨法身的境界,明心見性悟到清淨法身是真。美,圓滿報身是美,生命達到最莊嚴的呈現。善,千百億化身的菩薩行,利益一切眾生是善。所以,真善美代表了佛、法、僧三寶,也代表了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整個佛教、佛學、佛法以真善美將見地的理論與功夫和行願完全融合在一起,而準提法正統攝了這包含小乘、大乘、顯教、密教、世間法、出世間法的佛法。從明天開始我們將對準提法開展一個更深更廣的研究,重點是回到每一個人的起心動念,回到做人處事的現實生活上來。

一九九三年,南老師在廈門南普陀寺打禪七,主題是「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我覺得,準提法的內容完全符合「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的主題。佛教是宗教,但是不同於一般宗教,它超越了宗教;同時佛教是哲學,超越了哲學;佛教是科學,超越了科學。因為它的方法不只是談理論,而是走到生命的實驗室。就佛教、佛學、佛法而言,佛教是信仰的,是戒律的,是生活的;佛學是理論性的,智慧的;至於佛法則是實驗性的。整個來說它包羅萬象,而準提法涵蓋了這一些,內涵和效用非常深廣。

明天是南老師的九十七歲冥誕,這次準提七的主題以南老師提倡的「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為引,探討佛教是宗教超越了宗教,是哲學超越了哲學,是科學超越了科學。從這方面,讓大家對準提法的脈絡進行研發,使大家對準提法有一個更深入親切的理解。尤其準提法是唐密,南老師說它是中國的密教、密法。準提法集大成的是遼代小五台道敐大師的那本《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像禪宗一樣也屬「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因為準提法是密法二十五部裏頭的「獨部別傳」,統攝了禪淨密律、小乘大乘、顯教密教。很多人都看過南上師講佛家、道家、儒家的一些書籍,其實南老師講的都有一個中心、一個脈絡,那就是佛教哲學裏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佛教裏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南老師是通宗又通教的一位大成就者,他對佛教的貢獻,不只在他的著作那麼多,不只在把佛學講得那麼深入淺出。就我個人看法,南老師對佛教、佛學、佛法最大的貢獻,莫過於把準提法濃縮再濃縮,在這個時代點出一條非常簡捷的人生修行的路程。大家可以慢慢去體會、去理解,我講這話,一些人可能還沒有能理解到。

南老師把道敐大師的《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進一步濃縮整合成一個法本。過去《準提陀羅尼經》有四種不同的版本,沒有人把它整理成一個簡明且具完備的佛法修行脈絡的傳法的法本。準提法在南老師時代不輕易傳這個法的,兩三年才傳一次,能夠接受南老師灌頂的人不太多,也不太容易長期在他的帶領下進學。尤其是他所編定的法本被八個字卡住了:「未經灌頂,不得翻閱」。由於這樣,這個法還怎麼廣傳呢?所以我再從法本裏頭再精簡以條目化,把它變成簡軌,經過南上師許可,我把這個法廣傳了,哪個地方需要,我很願意奉上。所以,這次希望大家仔細聽受,從聞、思、修好好地把握,思維它、參究它,拿到自己身心上不斷去實驗。每一個正法,佛菩薩講得再高,那境界是佛菩薩的,唯有回到自己的身心上來,有效果了,有感受了,身心得到受用了,那就屬於你的了。要不然,再高深,永遠都屬於佛菩薩的。怎麼樣從佛學理論回到自己身心上來,讓自己安心立命,明心見性,這是修習佛法最重要的。簡單講,修行在怎麼樣讓自己得到受用,身心能夠安、能夠轉化。所以,佛法不需要標榜,我修的那個宗派最高。宗派高也好、深也好,如果你得不到受用,那好在哪裡啊?禪宗講:「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光數他家財寶,沒意思啊!真參實學,真修實證,這是今天大家為什麼在這裡。

隨聞入觀敬中求 環環相扣大法船

誦經的時候,頭不要低下來,兩隻手把經捧在胸前,如同捧著一件貴重的寶物。這叫捧經,不是拿經,也不是隨便只用一隻手。大家要隨時培養恭敬心,修習佛法要「誠於中,形於外」,裏外一如。不管做任何事情,隨時要保持這樣一個恭敬心,不能夠散散漫漫,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我們誦經就好比聆聽釋迦牟尼佛在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感覺上好比自己參與釋迦牟尼佛主持的華嚴法會那樣的境界、氛圍。

準提法的意密觀想很重要,觀想就是法的中心,觀想中「淺者得淺,深者得深」。觀想部分如果你真正徹底相應到了,那麼在佛法般若方面,你能契悟。從禪宗的立場來說,你明心見性了。不管老參新學,對意密的觀想不是那麼容易把握到,所以要好好地再參究。每一次參加打七,在佛學上叫「隨聞入觀」,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跟這個法融合起來去體會、去把握,這就是所謂走入佛法的實驗室。

對新參來說,前三天是打基礎,比較辛苦的,但再怎麼辛苦,一定要堅持下去,不是身體特別不舒服,每柱香都不要蹺課。這個法是一環扣一環,你中間逃掉了一堂兩堂,往往會脫節。佛法是全面性、整體性的,要從佛教的信仰到佛學的探討,乃至進入佛法的實驗。

生從何來死何往 無來無去名如來

昨天提到,南老師講佛法是一個生命科學,宇宙人生的根本真理。學佛是我們對自己生命的負責任,所以要探討的是整個生命,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我們生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我們修習佛法最基本的。在座的每一位,如果對自己的生命能有這樣一個懷疑,在佛學來說這是你的善根。我們糊裏糊塗的來,總不能糊裏糊塗的走吧!一個人對自己生命從什麼地方來的,你搞清楚了,那恭喜你,你已經不是普通一般人了。在佛學上來說,清楚你怎麼樣入娘胎的,這叫入胎不迷。第二個層次,還要住胎不迷,在娘胎裏頭,你都沒有迷糊。第三個層次,叫出胎不迷,特別是很多人到了出胎就迷掉了。出胎那種痛苦啊,一下子就把前生的事情忘得乾乾淨淨了。當然我們一般凡夫一入胎就迷掉了,大部分人都是生從何處來搞不清楚,死往何處去,更不可知。

各位,你有想到生命的問題嗎?如果你從兒童時候,對這個生命就開始有所懷疑了,那蠻好,相比一般人你的覺性已經算不錯了。有人的也許活了一輩子,對這個問題都還沒有認識到,那就麻煩了,這是他的煩惱太重,根器太鈍了。各位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懷疑的,我從什麼地方來的,我今生是這樣,那我前生呢?釋迦牟尼佛出生的時候可不是一般人那樣,有一種宗教的神秘性,右脅生出,且一出來就走七步,然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那麼神奇。這種現象其實是大修行人再來,表現他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也不迷。大家也不要認為,釋迦牟尼佛這麼說不是很傲慢嗎?其實這是對生命的自信。在《釋迦傳》中,佛陀看到天人示現生老病死,一下子觸動了心,便準備出家,出家做什麼?尋找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我們的信仰不是一般的宗教信仰,我們佛教是宗教,超越了宗教,由透過佛教的信仰來發現生命的實相。

再說,學佛佛門最基本的禮儀還是要瞭解的。禮佛不能缺,「心中有佛,處處有佛」,敬佛如佛在。禮佛是佛教最高的禮儀。從佛教進入到佛學,我為什麼要拜?這一問就要進入到佛法的中心去找答案。禮佛的最高境界是,「能禮所禮性空寂」,整個身心完全跟空性相應。佛像是有相的,真正拜到最高境界是無相的,內心達到最高的崇敬。拜到某個時候,進入到生命的核心,那就完全跟般若性空融合在一起了,曉得自己在拜什麼了,不是盲目崇拜,而是跟佛教最高哲學融合在一起。因此,真正禮佛,可與宇宙人生的真理相通,從佛教的信仰,到佛學的探討,到對佛法的空性的體悟,由之找到生命的歸宿。

打坐方面,最基本的是七支坐法。首先是兩條腿,如果腿痛了怎麼辦?學打坐就是學會放鬆自己,懂得方法就不會那麼辛苦了。通常有雙跏趺坐,雙盤盤不起來,可以先學單盤,吉祥坐、金剛座。到底哪條腿在上面,都可,重點是坐得舒服。腿仍痛,可以再改成菩薩座,還有跨鶴坐、獅子座、儒家的正襟危坐等等。所以,修行是快樂的,要懂得自我調節。七支座法的第二個要點是兩手結三昩印。第三點,兩肩要平放。第四點縮小腹。第五點頭要正,前面收下顎,後面收後腦,後腦貼衣領,頭中正,不偏不倚。第六點舌抵上顎。第七點是兩隻眼睛,最標準是半閉半合,眼神後收。佛菩薩禪定的眼神是似看非看,你從哪個角度看,佛菩薩都好像在看你。關於七支坐法,南老師寫過一本書叫《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長生不老有沒有可能啊?這只是一個名詞,真正長生不老是見到生命的根本,已經超越肉體了,這是從現象到生命的本體,在禪宗來講,叫明心見性,《心經》謂之「不生不滅」。

寧可將身墮地獄 不將佛法當人情

我們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尤其修習佛法,永遠是依佛陀所講的「四依四不依」。第一個「要依經不依論」。經跟論有差異的時候,應該依經,經是釋迦牟尼佛所講,論是後來羅漢菩薩們所造的。第二個「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陀經典中所講的,有很多是方便說,是不了義,一定要依了義。第三個要「依法不依人」。法是真理,心之所依。第四個「要依智不依識」。識是妄想情見,用識則智光矇蔽。

當年我一看《壇經》就想出家了,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夠「弘禪宗、建叢林」,這是我看《壇經》一刹那內心湧現出來這樣一個願力。既然要出家,我希望能夠找到一位真正懂禪宗的禪師出家,都找不到。直到我一九七一年出家,依止仁俊、廣善兩位長老為剃度師父。一九七二年就讀佛學院,一九七四年才遇到南老師。出家後的第三年,南老師到佛光山演講,講的就是《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南老師想要說明什麼?真正的叢林制度是一種共產的理想的修行生活的展現。我一聽終於找到一位通宗又通教的大善知識。他雖然是在家,卻是真正的行家。南老師不管儒家、道家、佛家,都講得那麼深入淺出,其實南老師整個學問的中心就在禪宗,這是南老師整個思想的中心,這個通了,再來看世間所有的學問,自然融會貫通。所以,禪宗是整個宇宙人生智慧的精華,真正禪宗不落宗教超越了宗教,不落哲學超越了哲學。

參加南老師那次演講後,我就經常去親近、請教、參訪。從一九七九年一月三日,我幫南老師正式成立大乘學舍,到一九八五年七月五日南老師離開臺灣到美國,總共六年六個月零兩天,這是南老師一生講學最深最廣最有系統的時期,也是我一生隨學跟南上師甚深的因緣所繫。從一九七九年接受南上師準提法灌頂,到一九九〇年經過十二年修習實驗,我才專心將整個身心完全投入到準提法。

一九九〇年我在南老師的安排下,到廈門南普陀閉了五個月關,前半段主修般舟三昩,後半段以準提法為主。一九九〇年那個關是我整個生命的轉捩點,也很受南老師的肯定。所以,他讓我把那次閉關的經驗整理出來,就是那本《道人知月勝詩家》,而出關後就是我真正弘揚準提法的開始。那年經過香港,南老師說你可以寫《我與南老師》了,我看看自己的色身還不行,下不了筆。這是我個人「依法不依人」的自我要求。「寧可將身墮地獄,不將把佛法當人情」。

上師相應般若應 一切供養法為最

真正要報答三寶恩,把自己由佛法的信仰者,變成開發者、研究者、實踐者,讓自己得到真實受用,此所謂「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對三寶、對佛菩薩、對上師真正的報答。「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跟法相應,要依法不依人,即西方哲學講,「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我們要探討的是宇宙人生的真諦,找到生命的本來,弘揚整個佛法的中心這宇宙人生重心的般若正法。

我們參訪善知識不是攀緣,不要有世俗的想法,否則錯用心。我們參訪親近善知識,是為了參究真理,發現真理,怎樣依法如法修行,怎樣跟法相應、跟清淨心相應、跟般若智慧相應,這才是學習佛法的主題。我親近南老師四十多年,來自於準提法的啟發最深。過去親近南老師幾十年所修習的法門,把他們融會貫通在一起,讓自己少走一些冤枉路,這是我個人對上師最大的感念,由之去「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師長的恩德,讓我們找到正知正見,不至於迷茫、徬惶。所以我個人希望把準提法在修持上開發得更純熟。按照《金剛經》的三段論法,「所謂準提法,即非準提法,是名準提法」。將準提法的文字般若、境界般若、實相般若在修習者身心上有次第而圓滿地展現。

我們感念上師恩,就要依法修行,如法修行,把三寶給我們的正知正見,以實証再回歸到三寶上,多為三寶做點事情。大家要以清淨心如法修法,回向給上師,這也是在修上師相應法。我經常說,所謂上師相應法,其實就是般若智慧的相應法。我們跟般若智慧相應,就是跟上師相應,跟上師相應就是跟般若智慧相應,無二無別。所以,大家要經常看看自己用功對了沒有,見地觀念有沒有回轉用到自己身心上來。修行人要隨時返照自己,不能大意,掉以輕心,這乃是對上師最大的禮敬,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