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立身不求無患,身無患則貪欲易生。
二、 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
三、 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
四、 行道不求無魔,道無魔則誓願不堅。
五、 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
六、 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則虧損道義。
七、 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
八、 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
九、 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癡心亦動。
十、 被抑不求急明,抑急明則怨恨滋生。
聖人設化
以病苦為良藥,以患難為逍遙。
以遮障為解脫,以群魔為法侶。
以留難為成就,以敝交為資糧。
以拂逆為園林,以利名為棄屣。
以淡泊為富貴,以屈抑為行門。
如是居礙反通,求通反礙。
而今時世俗,為學之人,每不先居於礙。
則障礙至時,不能排遣,使無上大道。
由茲迷失,可不惜哉。
是故
處世以立德為事業。
行持以觀心為穩當。
精進以律己為第一。
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煩惱以忍辱為菩提。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孝養以竭力為真情。
執事以盡心為有功。
語言以減少為直截。
長幼以慈和為進德。
學問以勤習為入門。
因果以明白為無過。
老死以無常為警策。
治事以精嚴為切實。
待人以至誠為供養。
長老以耆舊為莊嚴。
凡事以預立為不勞。
居眾以謙恭為有理。
遇險以不亂為定力。
濟物以慈悲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