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首愚講述
善至成記錄
大道如是話南師──首愚法師一〇三年三月講於南公上師冥誕紀念準提法會
即因即果善護念 切莫波波度一生
準提法門觀想的第一個重點是頭頂上臘字放白色光,從宇宙人生的這一個表象,徹底地看到了我們內心的真實境界,佛學上講毗盧法界,也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禪宗祖師要人參究公案,參究父母還沒有生我們之前,什麼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這你找到了,那就恭喜你了。我們的本來面目叫「諸法本空」,我們的本來面目叫「佛性」,每個人都有成佛的本性,本性就是佛性。哪個人找到了,那個心就安了。如果沒有找到,那你今生白來,又要繼續輪迴下去。修習佛法就是要找到生命的本來,找到我們生命真正的皈依處。清淨本來那是一種無貪、無嗔、無癡、無慢、無疑,自由自在的解脫境界,凡夫反之,恰恰是充滿了貪、嗔、癡、慢、疑。
昨天特別提到,現代人喜歡講IQ、 EQ,真正的智慧是用來看清一切,化解一切的,這才是最高的智商。從佛教唯識學來講,第六意識屬IQ,第七識屬EQ。有謂「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中圓。」第六、七識我們要在因地上面去修轉,也就是要自我覺照,看得清楚,不落於分別心,不執著我,這樣你的生命就向上昇華了,看不清楚自己的妄想分別就要向下墮落。第六意識看清楚了,可以慢慢遠離貪、嗔、癡、慢、疑。第七識是凡夫以自我中心的執念,你觀照不到這貪、嗔、癡、慢、疑的根,讓自己為自我的執念煩惱,也讓別人因你而煩惱,這是沒有智慧的,同時也是慈悲心不夠。其實在佛學上,一個修行人要能智又能悲,能智IQ高,而悲心就是EQ好,有同情心、包容心。你的第六意識不妄想能夠善分別一切法,那就對了。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的名言:「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諦而不動。」將一切看得很清楚,瞭解得很透徹,內心不動,隨時都是清淨的,雖然一天到晚,一切都自然分別得清清楚楚的,但這心卻了無一物可得。
能夠看清楚了,隨時跟清淨無為相應,你的慈悲心就夠了。人有同情心,包容心,自己歡喜,也不會給別人壓力,人際關係一片祥和。第六意識跟第七末那識是這樣在因地上去轉。你對自己起心動念觀察得非常仔細,隨著這種智慧的提升,所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問題。一個有智慧的人,看到別人的問題也是自己的問題,這叫將心比心,一切唯心造。我們看不清自己,那怎麼能夠看清別人?老子講:「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能夠看清自己的是個明白人,有智慧的人,也由於能夠看清自己才能看清別人,同時也由於能夠了解自己才能體諒別人。在佛學上這樣修叫轉識成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你在因地上看自己的心念看得很清楚,第六識轉了,第七識也跟著轉了。第七識以自我為中心,處處貪、嗔、癡、慢、疑,這是一種墮落,情緒不穩定的身心境界。一切自心自顯,有什麼樣的心量就有什麼樣的果報,因緣果是隨時相隨的。
臘字觀想我們可徹底地見到清淨本來,啟發我們的佛性、覺性,看到諸法本空,悟到毗盧法界,見到空性,見到生命的本來。禪宗的明心就是見到空性,見到我們的清淨心,清淨無為的本來面目。要悟道見到空性了,心量才能大起來。看不到清淨心,心量想大是大不了的。凡夫都是自我蒙蔽,只看別人的問題,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因地上顛倒,第七末那識處處人我是非一大堆。《壇經》提到,一個修道人要:「人非我不非」,別人顛倒,我不顛倒,「我非自有過」,才有點是非心,是自己顛倒了,對周邊的親朋好友也會有不良的影響、惡性循環。你佛法的見地對了,心量就慢慢擴大了。第七末那識慢慢不敢貪,不敢發脾氣。原來情緒一來,生悶氣好幾天,慢慢時間越來越短,兩三天變半天、幾個小時,而最有智慧的當下就了,沒有變成自己包袱的情緒,因此也不會變成別人的,此為「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中圓」,五代表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八是第八指阿賴耶識,只要六七識轉了,前五識與阿賴耶識就一能完美地盡其聽看等功能,一能無瑕疵如明鏡之覺照無遺。
臘字觀想叫「緣起性空」,念六字大明咒後之觀想叫「性空緣起」,就是依空起修。你見地有多透,身心轉化就有多快。你一知半解,身心就掉在一知半解的矛盾困擾中。一個真正智慧通透的人,看一切是因果同時。凡夫把因果拉長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是佛經上的方便說。我們現在體弱多病,這是你前世善事做少了,福德報智慧不夠,善因善緣不足。而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日子未到」,也是就眾生後知後覺的方便說。有智慧的人看到的是「當下即因即果」。所以你修的與佛法相應不相應,就看你有沒有徹底瞭解,有沒有當下覺照的功夫,一念不察就已落在妄想連綿的因緣果報中了。「不怕妄念想起,只怕覺照遲」,覺照的功夫太重要了。佛陀一再要求我們自覺覺他,首先最基本的是自我的覺照覺醒。
念念分明念念空 真空妙有在其中
臘字你用得上,便是妙法,讓你安心的微妙法。其實用不著講太多的道理,你對法當作寶貝一樣的珍惜,輕輕一提、一帶,緊跟著觀想臘字放白色光,光明遍照身心乃至遍法界。第一個先把臘字觀想出來,第二放白色光,第三把這個光明遍照身心乃至遍法界。這二十幾個字,整個修行的口訣統統包括在裏頭了,於此若能真正體會到、把握到了,那你的修持已經不是一般了,整個修淨土的目標都含攝其中。修淨土念阿彌陀佛要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哪裡啊?難道你一定要等到一口氣不來啊?真正往生,在活生生的時候已經進入到那種境界,那才是真正的往生,不是死後中陰身到極樂世界報到,那可似是而非。你臘字觀想到位了,光明遍照身心乃至遍法界,感覺身心渾然忘我,已經到了極樂世界,無量壽無量光。哪個人念到無念,就是無量壽,念到空相現前,就是無量光。其實,把妄想融化掉,當下不但時間,連空間也融化掉了,渾然忘我,無量壽無量光的境界就現前了。這樣的境界你認得了,承受得很貼切,很安穩,你就不會被嚇到。有人一天到晚想求空,結果真正空相現前,反而嚇到了。
持滿一〇八遍六字大明咒後,從緣起性空進入到性空緣起的境界,依空起修到達真空,就變成妙有。觀想身心渾入虛空中,虛空即我,我即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可得,這個境界就承襲了 字所要到達的實相般若的境界。念咒要切實把握到這樣的精神,念念分明,念念不住,念念本空。念念分明就是妙有,念念本空就是真空。我們念咒語一定要念得很清楚,念念分明就是戒跟定,把每個字念得很清楚,你就沒有妄想或邪念、惡念,這是戒,念得很清晰,念念分明本身就是定。而念念本空則是般若智慧。準提法非常精簡,把《金剛經》、《心經》的境界,簡單幾句話就概括了。總之下手的功夫在念念分明,念念分明裏又分成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的念清楚與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的聽清楚。就這樣來看,佛法有那麼難嗎?念阿彌陀佛也一樣,你念念分明了沒有?真正做到念念分明你心就安了。凡夫一邊念一邊打妄想,一邊懷疑到底有沒有。最後你把握到念念本空了,這就是實相念佛。為什麼安排在六字大明咒之後?文字總是有它的前後順序,準提法儀軌很巧妙地用這個起承轉合之法,鋪陳墊整個法的脈絡。但對準提法儀軌如果徹底融會貫通了,法就沒有前後順序,而是法法交融,法的事理立體交叉,首尾一如。
修氣修脈修明點 金剛念誦大寶藏
整個準提法可濃縮再濃縮為四個字:「金剛念誦」。金剛就是般若慧觀,念誦就是念清楚,聽清楚。整個佛法的脈絡就在三種般若:文字般若,境界般若,實相般若。金剛是見地,是智慧,而念誦在轉化我們的業報身,用來統攝我們的身口意。金剛念誦這四個字,以藏密講就是「修氣修脈修明點」。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是修氣,觀音菩薩耳根圓通屬於修脈,修脈更微細了。至於金剛則是修明點。這是我們的金剛法眼,慧眼所在,但很多人執著明點,不懂無著的般若,真是盲修瞎煉。這段觀想是準提法的第二綱要。隨時把握到依空起修,觀想身心渾入虛空中,虛空即我,我即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可得,連空也空。這以六祖一句話:「本來無一物」,就說明白了。六祖禪法極精簡,你真正把握到「本來無一物」,恭喜你,佛法真正的思想都在這句話裏。六祖不就講禪「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大家體會到了嗎?
「空中十方起大風輪」,空中如何起大風輪,「南無颯多喃…」,這就是風輪,一口氣一口氣地念,修氣修脈修明點就在其中。從性空緣起,依空起修,展現出四大的轉化,以成四加行之煖、頂、忍、世第一。地水火風這四大代表我們的業報身,而心理裏層面的貪、嗔、癡、慢、疑是我們的習氣,身體上的酸、脹、麻、痛是我們的業氣。習氣從心理講,一轉成為色身生理方面的酸、脹、麻、痛,這就是我們的煩惱,一天到晚在情緒中、在病中,這乃凡夫的境界,我們眾生的果報。修行從心理層面叫轉貪、嗔、癡、慢、疑,從生理方面叫轉酸、脹、麻、痛。少病指色身方面,少惱指心理方面。菩薩見面常互相問候:「少病少惱否,眾生易度否?」如何少病少惱?基本功還是要從老實持咒入手。人為什麼煩惱多?不老實啊!法大家都聽到了,但不肯老實用功。用功不一定盤腿,不一定等到我有時間了才持咒,行住坐臥都可用功,你沒有時間不如說你沒有心,道心不夠,所以才有太多的理由藉口。你沒有道心倒到是真的,誠心不夠啊!誠心夠了,隨時可馬上念咒,煩惱就慢慢少了,而少了邪念惡念,慢慢身體好起來,就少病。「空中十方起大風輪」,「空中」是金剛,「十方起大風輪」是念誦。你越鬆放越空靈,色身轉化的力道越強。耳根圓通如果不跟般若對接,是不行的,耳根圓通非常微細。而畢竟念清楚容易,聽清楚好像很難,但其實念清楚的當下也是聽清楚,聽覺神經一啟動,色身轉化就快了。
至於四大怎麼轉化?空中十方起大風輪,就轉化了。先不談空不空,你當下是在妄想中,還是在正念中啊?唯有老實念咒是最具體、最實在的。先不要講那麼多大道理,先把每個字念清楚。若對般若不懂,趕快誦《金剛經》《心經》。風,一口氣一口氣念就是風大。在越鬆放的念誦中色身轉化越快。一念咒全身熱起來,這是風融於火,煖相出現,報身的轉化一定要起煖相。四加行是加工,接著全身出汗,這是火融水。冬天為什麼泡腳有好處?熱氣往上升,經絡有反應了。一念咒「煖相」出來,對外是全身毛孔排汗,對內是深透滋潤我們的經絡,滋潤五臟六腑。打坐時酸、脹、麻、痛這是必然的,因為堵塞的氣脈正慢慢地鬆開來了,氣也就通暢了。你用功到某個時候,全身氣血通暢,原來手腳冰冷的,不冰冷了,氣血可以到達末梢神經,不酸脹麻痛了。然後你的功夫更深了,進入到「頂相」,頂相不是指頭頂,是指末梢神經。這是由氣到脈,脈就是到達末梢神經,四肢百骸。所以,老實持咒也是一種極佳的養生保健法。多念咒,可以少病少惱,身心不斷轉化。那是全身經絡的按摩,念清楚,聽清楚是修氣修脈啊!這是正念善念的可貴。
袁了凡本來是短命的,遇到了雲谷禪師,教他從念準提咒下手,且日行一善。從色身和心念雙管其下,整個命運便轉過來了。老實持咒可改變自己的身心和命運。從煖相修到頂相,你坐中就不酸脹麻痛了,心兵矛盾的心理交戰,也一樣得解,心再不跟你抗議了,沒有妄想了,這叫做忍,心能安住下來,這是定的現象。初步而言是輕安,慢慢初禪、二禪,一步步功夫越來越深,可成為世間第一等人。到達頂相、忍相的境界,「水融于金剛地」,渾然忘我,沒有妄想,類似回到生命的本來,若能由此領悟諸法空相,才能朝向無上正等正覺的佛境。
準提法是真修實證的方法。每次打七對儀軌越聽越清晰了,然後將之回轉用到自己的身心上來,去體會、去把握,功夫不斷地成長,則你的煩惱越來越少,色身病苦越來越少。人活在世間,能夠少病少惱,是第一等的修行人啊!「水融于金剛地」,有人講金剛地不是硬梆梆的嗎?不是那樣的,那是空、無相、無我的不動心、不退轉境界。「地上湧出八葉巨蓮,放射七彩光明」,《封神榜》上說哪吒太子剜肉還母,折骨還父,地上湧出八葉的蓮花,這蓮花是「化」的意思,表徵清淨無瑕,內心的貪、嗔、癡、慢、疑轉化,色身的酸、脹、麻、痛化掉了,見到諸法空相的境界,名為蓮花化生。從境界般若到實相般若,都是用這朵蓮花表徵,也是報身圓滿、身心清淨無為的境界,它散發清香,能夠用來利益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