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首愚法師於西安禪茶會開示
十方準提弟子記輯
10月16日 晚課起香
正法是社會和諧的一股安定力量
西安是在全國最早開始組織共修的。今年是二十四年,明年二十五年了,要好好慶祝一番,「五五圓通會命門」,二十五年是一個好的緣起。
我經常說,南上師是點燈人,我們接了南上師的這個法,就要把它傳下去。你個人自修,告訴自家人,那是傳小燈;共修可以說是傳中燈。我們陝西總院院長普宣道友,可以說開始在傳中燈了。這可以讓很多人能夠安心辦道,可以共修,互相熏習。
共修是為了讓自己有能力自修,自修也需要共修,因為自修的力量沒有共修彙聚的力量大。我們一個人修道,有時候很精進,但是有時候難免身體不好,修道的心情就低落。此時,如果能有好的共修同參互相鼓勵、互相拉拔,那你就可以很快度過了這個關卡。我們一個人的自修力量畢竟很單薄,共修是非常可貴的。
我們自己修得有感覺、有感應、有受用,正好可以跟親朋好友一起分享,這是我們這個法對社會的一股安定力量。小至個人,慢慢從自己的家庭,從親朋好友逐漸擴大,我們這個社會就會越來越祥和,這是正法的力量。正法的力量很可貴,共修的力量也非常可貴。所以大家應該儘量參與當地的共修,這樣你在法上的體會才能夠越來越深,越來越能感同身受,得到身心的受用。
10月17日 早課
中密準提法的殊勝緣起
我們準提法門的修持,這個法脈的傳承,可以說是經過南上師智慧的篩選,他本身在藏密(紅教、黃教、白教、花教)都是金剛阿闍梨。顯教、密教,南上師都非常的通達、通透。以南上師的智慧,他對藏密幾個教派的根本典籍,好比說黃教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略論》,老人家都講了;紅教的「大圓滿」在臺北也講了兩次;白教噶舉派的「恒河大手印」、「六成就」,老人家也講過;薩迦派的道果,也就是《大乘要道密集》,這些藏密幾個重要教派、最重要的一些根本法寶,南上師基本上都講過了。但是他是「講而不傳」,講這個法,但是不傳這個法。
在密法中,他唯一傳的就是中密準提法,他所傳的準提法,已經不同于唐密準提法了。南上師得道後在峨眉山閉了三年關,看了一部《大藏經》,意猶未盡,又到了樂山嘉定五通橋的多寶寺繼續閉關,得到文殊菩薩親臨,傳授整個準提法的性相根本教法,所以才有準提法法本的出現。南上師一生,甚至他生生世世盡未來際都已發願弘揚中國文化儒釋道,這是他生生世世的大願。因為他看準了,看通了,深知儒釋道對中國文化的重要,對未來這個世界文化的重要,這是有它的深度,有它的高度,有它的廣度。
10月17日 第二支香
悟道不悟道跟你學問好不好沒關係
佛教文化從漢明帝十年,由竺法蘭、攝摩騰兩位大士把佛陀的《遺教經》《四十二章經》傳到中國。往後佛教經典不斷地傳到我們中華大地,豐富了中國文化。可以說,各宗各派、小乘大乘中,最難能可貴的是禪宗的傳承。禪宗從釋迦牟尼佛開始,代代單傳,一個傳一個,在印度並沒有大大地弘揚開來。直到第二十八代菩提達摩祖師來到中國,成為中國禪宗的第一代祖師。
達摩大師的得法弟子中,被達摩大師印證的有四位。達摩大師讓他們分別講述心法,其中有一位講了之後,達摩大師印證他「你得我的皮」,只得到我的法的表皮;第二位報告後,大師說「你得我的肉」;第三位報告後,大師說「你得到我的骨」;最後對慧可大師的報告,大師說「你得到我的髓」。慧可大師真正得到了達摩大師的心法,只得皮肉骨都還不到位,唯有得到心法才到位。
從達摩大師一直到四祖都是以《楞伽經》印心,到了第五代的弘忍大師,是以《金剛經》印心。五祖在湖北的黃梅山講《金剛經》,有一千多個弟子聽講,五祖「有心栽花花不放」,在場的一千多個弟子沒一個人真正聽懂《金剛經》。弟子們聽《金剛經》後,也都在誦《金剛經》。唯有一位很特殊的弟子是五祖並沒有直接接觸的,也就是後來成了他的在家弟子樵夫出身的惠能大師,他送柴火到新興客棧,偶爾聽到有客人在誦《金剛經》,他一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下聽懂、懂進去了。
自從聽了《金剛經》之後,六祖惠能大師叫作「自心常生智慧」,他過去世所修習的種子起現行,不斷地湧現出來。後來惠能大師到了弘忍大師那裡,這是弘忍大師「無心插柳柳成蔭」。
惠能大師在聽了那位客人所誦經句後,就問人家:「你誦的什麼經啊?」客人說:「我誦的是《金剛經》。」「你這經哪裡聽來的呀?」客人說是從湖北的黃梅山。惠能大師心有深刻感觸想前往親近,因家裡還有老母要孝養,無可如何。這時正好遇到貴人,有一客人知其所難,便資助銀兩,給惠態大師母親養老。就這樣惠能大師有宿緣得助,乃一路上從廣東到了黃梅東山五祖住持的道場。
五祖如果沒有遇到六祖惠能大師這樣根器銳利的弟子,可能禪宗的心法到五祖就中斷了,一千多個弟子沒有一個真正得法的。包括底下後來的兩位國師,一位是慧安國師,一位是神秀大師,都是被當時唐朝的武則天禮請供養在長安。但是這兩位也沒有得到五祖的印證,五祖唯一印證的就是惠能大師。禪宗讓整個中國文化達到了最頂尖,禪宗到五祖以後大放光明。
六祖是祖師禪的開山鼻祖,他真正是所謂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因為六祖他是個樵夫,沒有受過教育,是一個字也認不得的文盲。
其實達摩到五祖,也都是單傳,都是傳衣缽的,到六祖以後就不傳衣缽了,因為他得法弟子多,得到六祖印證的有四十三位。六祖的徒孫馬祖道一禪師印證開悟的有八十四位,這是把禪宗推到最高了。馬祖道一禪師以後,禪宗人才就越來越少了。後來禪宗發展在六祖名下產生了五宗七派,整個佛教以禪宗得到蓬勃的發展。這是禪宗的歷史,大家大概曉得就行了。另外是五祖底下兩位弟子,神秀大師親近五祖已經時間很長了,是首座和尚,教理學得很好,學問好、人品好,不管怎麼樣就是悟不了道。所以悟道不悟道,跟你學問好不好沒關係。
準提法的般若慧觀就是禪宗心法
我們準提菩薩稱之為「七俱胝大佛母準提王菩薩」,「七俱胝」就是無量無數無邊的古佛都是依這個般若成就的。準提法就是個大般若的修行法,所以準提法是歷代禪宗祖師在修、在傳的,這是悟後起修的一個法門。
在中國禪宗史上,我聽南老師講過禪宗《指月錄》、《景德傳燈錄》,還有《碧巖錄》。但是把禪宗講得最直接、最透徹,再也沒有超過《壇經》的了。你看禪宗《指月錄》,簡直是看一部天書,那裡面機鋒轉語,讓你一頭霧水。而《壇經》你看懂了,其實其它的你都可以懂了。後面六祖的弟子再怎麼說也說不過六祖,所以我們南上師稱六祖為古佛再來。
各位,你們想要修準提法門嗎?修準提法門要把握「明心見性」這四個字,大家要把「明心見性」這四個字參得很通很透,你再來修準提法就輕鬆了。因為準提法的觀想就是般若慧觀,就是禪宗的心法。
今天早上我也講了,為什麼南上師獨傳準提法,而不傳藏密的密法呢?講而不傳,這有很深的道理。因為南老師也是在禪宗發明心地、明心見性的。也只有準提法跟禪宗最相應,也只有準提法那麼簡潔,不會像後來的密教那麼繁瑣,所以大家有緣來修這個法,要珍惜。
這個法得來不易,因為我也是從這邊走過來的。在51年前,1969年,我當兵的第三年,看到《中央日報》的副刊連續刊載了好幾篇關於《壇經》辯論的文章, 這方面的資料我都已經找到了。當年留學日本回來的楊鴻飛,跟中國文化大學的錢穆教授辯論《壇經》,引起臺灣研究《壇經》的一陣旋風。我也是得益於他們的辯論。噢,禪宗這麼好!
我寫信給我在臺北工作的四弟,請他在臺北重慶南路的四維出版社幫我買了一部丁福保的《六祖壇經箋注》。丁福保的佛學功力很深厚,包括《佛學大辭典》也是丁福保編輯的。這本書寄到了我服兵役的地方,大概我花了一兩天就把它看完了。尤其看到六祖講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我看到「本來無一物」,哎呀,禪宗就這麼簡單嗎?直接就印到了我的內心深處,這是我學佛的一個啟端。
一看到《壇經》「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啊!這個震撼呐!感覺是找到了生命的皈依處、人生的歸宿了。看《壇經》的當下我就發了三個願:第一個願要找個禪師出家;第二個願我希望將來能夠弘揚禪宗文化;第三個願要建立禪宗叢林道場。
幾十年來,《壇經》讓我有了一雙擇法眼,什麼人是我可以親近,什麼人我不需要親近,哪些人更符合我要找的,清清楚楚。既然找不到禪師出家,就先依止一位戒律非常莊嚴的,我的剃度恩師上仁下俊長老,他是江蘇泰州人。
出家三年後,我在佛光山讀佛學院,遇到了南老師,那是1974年的10月份。 南老師應我們佛學院星雲大師的邀請,到佛光山去演講,講題就是《禪宗叢林制度與中 國社會》。當時聽南老師的演講,就曉得,啊,這個人的學問好,上課非常風趣,就是這麼個印象。另外一個印象,他對禪宗憂心忡忡,他提到「禪宗命脈,命如懸絲」,「命如懸絲」這句話就是在《壇經》裡頭。因為六祖得法之後,被人追殺。我一聽,哎呦,有那麼嚴重嘛?當時對佛教也不是很瞭解,只是一時在教界找不到一個禪師來出家。
隔了三個月,1975年的1月份,南老師第二次在佛光山又出現了,這一次是來打禪七。打禪七應該一兩天以後,我就曉得我要找的禪師出現了。雖然是一個在家人,不過他通宗又通教,通達中國文化儒釋道與諸子百家,比懂得禪的禪師還更深、更寬、更廣。
打完禪七我就到臺北去見南老師。南老師說,等你有禪定功夫了再來找我。這我在我的書《般舟禪觀日記》裡邊有提到。我們在座的家華,在我的《南普陀禪關記》一書裡頭,有一篇文章頗詳細記述我跟南上師這方面點點滴滴的法緣,寫得很好。
今年年底我還會有一本新書出來,就是《準提修證禪觀記》,序文用了南老師寫給我的信,到時候大家自己去看,我先賣個關子。那些資料反映了我跟南上師、跟禪宗、乃至跟準提法脈的因緣。大家若看到南老師寫給我的信,就知道那裡面透露了很多修學佛法的消息。
10月17日 第三支香
明心見性與佛陀「三法印」
現在來談談明心見性,大家要好好體會。我把《金剛經》與六祖講的融會貫通來 跟大家報告,希望大家能夠懂進去。
明心見性,明什麼心?《金剛經》的經文講得夠清楚了,要明白「過去心不可得」,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心不可得」,未來還沒有來;「現在心不可得」,說到現在已經變成過去了。這講的三心不可得,六祖則用一句話全部概括了,「本來無一物」,這就夠了,已經把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統統融化掉了。
在佛法三十七道品裡頭也有提到「觀心無常」。什麼是無常?不可得!各位你想想,你從幼童、少年、青年到現在,在座有好多八十多歲的,想想你過去的往事,你得到什麼呀?不可得!留下了、剩下了一些回憶而已。你說它是真實的嗎?幻化的!
《金剛經》最後一句的總結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佛陀「三法印」的第一個「諸行無常」;三心不可得,是諸行無常。六祖的知見很高,他來一個「本來無一物」,統統掃掉了。
各位,三心不可得,這是從智慧的觀點來看。從生滅心講,三心不可得講的是性空;從佛法般若來看,那的確是三心不可得的。禪宗走的是性空緣起,在性空的境界中,一切緣起都是幻化的。
但普賢行,我在「準提真言九法要」中第八的「無念、無相、無住 六祖印証祖師禪」,無住一項提出「化身無住普賢行」,因為既「應無所住」,正好可以做種種功德。三心不可得講的是真空,普賢行講的是妙有。各位,我們要把握真空和妙有,真空 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
我們凡夫體會不到空,所以都是妄有,都是顛倒妄想執著的,虛受種種而一場空。幾十年嚐盡了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到頭來有嗎?所以修學佛法,從性空的立場,就是看得開了,看破、放下、自在了。沒有看破之前,最起碼看淡了、看開了,這樣才會釋懷,不太在乎人家對你的讚美、誹謗、侮辱,曉得這些都是幻化的,這些都是無常的。
明心之後,正好可以見性。見的什麼性啊?見「依他起性」,見的是生命的一切外境,世間一切都是緣生緣滅的因緣所生法,經上常講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看通了「諸行無常」,才能夠見到「諸法無我」。我們能夠提升到對生命看到「諸法無我」,你的我執、法執自然就迎刃而解了,這破的是「遍計所執性」。我們的我執跟法執,具體來講就是遍計所執而來,根深蒂固、非常牢固的,很不容易破。唯有看到「諸法無我」,才能徹底破了這個遍計的執性,呈現生命的圓滿,很歡喜的,佛學叫作證得「圓成實性」,這圓滿的成就,可是真實不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