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提法王法之二

2020年首愚法師於報恩息災金剛般若盂蘭盆普渡法會開示
十方準提弟子記輯

9月1日 早課

我們要把這個法不斷地開發,數數薰習,精思入微。懂得數數薰習的人,沒有不成就的。各位,用功修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是一種自我要求,自我管理。數數薰習是大菩薩、大修行者的習氣,這是我們要向這些古聖先賢與佛菩薩看齊的地方。比如永明延壽禪師一天做一百零八件佛事,這等於是普賢行。若做什麼事情沒有離開正法,那做什麼事情都是佛事。掃地算不算佛事呢?你掃地時有正法的精神,那掃地也是一堂佛事;如此,端茶、泡茶也是佛事,可別以為你誦經或盤腿打坐才是佛事,這把佛事範圍窄化了。只要跟正知正見相應的,任何事都是佛事,我們本著這種精神修行就夠了。

有一句話說:「何處不道場。」六根門頭都是道場,這等於是修華嚴法界觀。這樣的修行才不會有矛盾,這樣的修行也可以說是心無旁騖,而整個中心就是般若慧觀。不管做什麼事情,內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你的功德就大了,心量就寬廣了,就高瞻遠矚了,你所開發的不只是根本智,更有道種智、一切種智。

一個修行人永遠不可得少為足,不僅如此,還要懂得站在禪宗的制高點。什麼是禪宗的制高點?禪宗的制高點就是「禪宗三綱」。禪宗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經常用「禪宗三綱」的標準來自我要求,下手處一定是從有念到無念,觀想一 定是從有相到無相。我們待人處事有個根本的法則,如此自己內心才能從有所安住到應無所住。各位,今天早上的這些話也是一種無上供養啊!整個佛法的中心離開不開「禪宗三綱」,而「真言九要」其實就是以「禪宗三綱」做為根本的一個藍圖勾勒出來的。

9月1日 第二支香

不深入煩惱海你就不懂得薩婆若海這一切智海,這叫煩惱即菩提。娑婆世界眾生苦樂參半,所以叫娑婆。當然每一個人的果報也不一樣,從天上投生來的,果報較好;從畜牲道來的,較辛苦,脾氣也暴躁。戒賢論師《唯識學》那麼通透通達,因病痛苦得幾次想自殺,護法神託夢給他,你不能死,你等震旦那個比丘玄奘法師來,你把佛法傳給他以後,要走再走。以前南老師聊天,說到傷心處,很難過啊!講他自己當年經營的兩艘商船,要做上海到台灣的生意,沒想到怎麼的,兩艘船竟失火燒掉了。這兩艘船可是跟好多朋友借錢買的,這下子怎麼來面對人家呢?只好先暫時避避風頭,帶南師母到台中去,靠典當生活,日後設法償還。

你希望自己道心堅固,多看《歷代高僧傳》,去看他們修行的經過。一個人能成就,不是偶然的。修行能不能成就,看有幾分承擔力量;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南老師寫信跟我說:「你不要以為行般舟是苦行喔,將來你發願為大眾服務,那種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忍人所不能忍,那才是真正的苦行。」我親近南老師六年半,又黑又瘦,像瘦皮猴一樣,依南老師個性魄力,我連哎呀叫苦都不能。有一次傳孝法師從台中來看我,我帶他去見南老師,他說我福報好啊!我說:「有什麼,我不過是個夾心餅。」講了「夾心餅」三個字,不得了,等傳孝法師一走,南老師把我叫去臭罵一頓:「你當什麼夾心餅啊?」上面有南老師,底下有學生,那不是夾心餅嗎!連訴苦都不能訴苦,所以寧帶一千個兵,不願帶一百個士。

9月1日 第五支香

達摩大師的「二入四行觀」,點出了修持佛法從理到事的重點和次第。真正悟毗盧法界,人的心眼就開了,就不至於盲修瞎練。金剛法眼一旦開了,也不會講糊塗話了。講什麼見性啦,講感應啦,那是小兒科,代表他沒有真正發明心地。一旦發明心地,不敢再講這些光影門頭。

唐代,呂洞賓仙人至黃龍誨機禪師法堂,黃龍誨機禪師見知是呂公,要接引他,就高聲說有人來竊法。呂仙即出問:「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你說這境界如何?」黃龍誨機禪師便棒喝他這樣是「守屍鬼」。呂仙回說:「可是我袋子中有長生不死藥!」但黃龍誨機禪師仍告訴他:「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可見禪的旨意連你修到長生不死都還不是,只要稍一執著就千差萬錯了。不過後來接著他們再對話,呂仙利根,言下頓契,最後作偈說:「棄卻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戀汞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我們的業報身是阿賴耶識的相分,包括修行的工夫境界也都是相分,執著色身及各種境界,就是沒有打開真正的金剛法眼。

六祖一再強調禪宗只接引上上根器,禪宗只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禪定解脫屬工夫功勳,是光影門頭的過程。《永嘉大師證道歌》開宗明義不就講「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這講的還不夠明白嗎?

達摩祖師將頓悟和漸修融在一起,頓悟是理入,漸修是行入。準提法也頓悟與漸修融合在一起。所以道大師才在《顯密圓通乘佛心要》中提到「先悟毗盧法界,後修普賢行海。」前者是理入,後者是漸修。我們真正修學來講,頓中有漸,漸中有頓。《楞嚴經》裡頭特別提到「理須頓悟,乘悟並銷;事須漸除,因次第盡」。像六祖這樣根器的人不多,凡夫中下根器的多,需要漸修法門,沒有漸修法門,中下根器的人根本入不了道。

所以,「觀想慧日命門入大道,持咒心平氣和化百病」,一個是理入悟大道,一個是行入證大道。準提法門可以把頓悟、漸修完全融在一起,這叫三根普被,不像禪宗只收上上根機,中下根機參禪參不來。所以,未來這時代眾生苦難多,娑婆世界苦海無邊啊!準提法三根普被,簡中之簡是老實持咒,老實持咒化百病,般若慧觀是祕中之祕,直截佛法根源。準提法好比大海一樣可以納百川,吞吐量很大,盡虛空遍法界,把所有佛教各宗各派、各種法門都能夠含納進來,所以叫做「顯密圓通成佛心要」。

我們今天不是談判教,只是講重點。怎麼讓自己身心鬆放一點,不那麼痛苦,解決我們凡夫常有的病苦,還有最難受的人事上的痛苦,包括親情間的矛盾。這都需要色身在工夫上的轉化,人事上的痛苦煩惱則需要菩薩行,這叫後修普賢行海。

現在學佛的人很多都是在宗教信仰層面,能夠提升到佛學的研究已不容易,但把佛學理論弄清楚了,還要有事修工夫來轉化我們的業報身。此外,空不是嘴巴講的,空是智慧、是心量。你心量沒有打開,你空不了。一起爭執就發脾氣,一有名聞利養就貪。貪感情,貪名聞利養,這些世法不容易啊!所以南老師常說我們「想得到,做不到;看得破,忍不過」。你不想發脾氣,逆境一來,照發不誤。真的是想得到、做不到呢!所以準提法門很有用地提供我們轉化自己的習氣業氣,人事上面打開了心量,見地上面打開了智慧。一個人見地通透了,看得更淡了,看得更開了,理念清晰,是非善惡也就分得很清楚了。

成熟的法門能夠三根普被,很容易進入,很容易得到法的滋潤。「持咒心平氣和化百病」,心平氣和可不簡單;心平氣和,五行就相生;心不平氣不和,五行相逆相剋。持咒方法對了,就有助於消除我們眼前的煩惱障礙。所以「慧日孤懸融命門」的修法很重要,你若體會到了,接納它,觀想它,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的。

(2021年首愚法師於十方禪林峨眉道場新春準提七開示)/十方準提弟子記輯

修持佛法的道場是一個生命的實驗室

七俱胝大佛母準提王菩薩是準提菩薩的全稱,七俱胝是無量無數無邊的意思,大佛母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母,大佛母就是大般若,所有一切諸佛都是般若所現,準提法的修証是以大般若為中心。

我幾十年的修持,從行般舟三昧開始,般舟三昧要修其實重點也是要從命門下手。行般舟是用兩條腿,兩條腿的支撐點其實就是命門,也是我們入胎的因緣所在,這一點大家要很瞭解。中醫古來有論及十二官之外別有一主。這別有一主既不是心經,也不是心包經,而是命門。

我們修準提法觀想LA字,代表的是般若慧觀,這乃極高明而道中庸。LA字是身心的一個交集點,也是阿賴耶識的根本處。LA字代表了心法、空法,而命門則代表色法,二者交匯在般若慧觀上。觀LA字後,念淨法界咒,代表《心經》裡頭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但這境界還在磨合期,還在參究的過程,這時即便你見地理念雖透了,但功夫沒有透,福德資糧也不夠。真正要磨合好,見地、工夫、行願三者缺一不可。至於達到法報化三身成就則非通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境界不可。把極高明的空法和身體的色法拉在一起,是很重要的。大家要把佛法用在生命的實驗室中,不斷地參究,不斷地實驗。

法衣的意義

一切表法不外乎是用來給修行者一種警策作用。中國一千多年的佛教,都是穿灰色的僧服,灰色表徵的是壞色。穿灰色早期用布去染墨汁,當作糞掃衣。在佛陀時代,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布縫縫補補就是糞掃衣。這就是提醒我們,修行人要懂得簡樸,不要奢華,不求亮麗。

幾年前我在大陸弘法,有一次在北京白瀑寺,要請方丈合照,他說要拍照可以,把你的禪修衣、法衣脫掉,我就跟你拍。那時我就明白了,他不想被貼標籤。南上師創的這件法衣,好是好,也是簡簡單單的,但是在佛教界傳統的觀念裡,有人一下不能接受也是自然。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就想怎麼來做禪修服。我主法用棗紅色,代表敬愛法,也等同叢林寺廟裡頭的大和尚的二十五條衣,也稱為主衣,大方丈才能披的。我把禪修服分成出家眾一個顏色,在家眾一個顏色。出家眾所穿的中國漢傳佛教的長衫,其實是漢服,是漢朝的一個款式。

在滿清入關的時候,有個規定,「男頭女不頭」,男人要留長辮子,女的還是穿漢服,這叫男頭女不頭。「俗頭僧不頭」,出家人保留原來的出家人的衣服,不能穿滿族的衣服。出家人是超越的。「俗頭僧不頭」,俗代表一般在家的,可以穿你滿清的,但出家人不穿,所以我們出家眾一直保持一千多年來的漢服的長衫。佛陀的戒律精神,灰色是壞色衣,所以中國佛教幾千年來保持的都是灰色系,日本、韓國出家人穿的也是灰色系,紅色系是南傳佛教。

南上師所設計的黃色的法衣是修增益法用的;我們早期有白色的法衣,是修息災法用;而一般居士穿的海青的黑色,類似降伏法用的顏色。所以,佛教在顏色上有它借用的表法。至於佛陀對在家人行持的要求須符合五戒十善,對出家人要求須符合比丘、比丘尼戒的標準。

中國佛教到了唐朝,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生活方式已經不同於印度時代了。印度在佛陀時代可行托缽,但是依漢地民情,托缽變成像是乞丐,而比丘翻成中文叫做乞士,意涵深了許多,代表比丘的精神內涵,但上乞佛法真義以成就慧命,下乞眾生之食養命修行,說法回報眾生以福慧俱足,離苦得樂。然而中國的文化跟印度不一樣,印度的修行人以前叫沙門,托缽是印度人的一個習慣,這傳到中國就不合宜了。所以百丈立清規自食其力沒有錯,而這也是禪宗特重從般若直接下手,不著外相之故。

一千多年的漢傳佛教,見地方面延續佛陀本懷最突顯、最直截了當的就是禪宗,禪宗真的是佛陀般若思想的延續。我當年看《壇經》出家,而現在傳準提法,也還是禪宗式的準提法;密宗、密教的神祕色彩,我一掃而空,直接跟佛陀的實相般若對接。以上這是關於法衣的意義。

佛教文物生活化的趨勢

三十年前,我參觀了韓國三大叢林之一的釜山法寶寺,是高麗大藏經所藏板的地方,也叫海印寺。寺廟門口,大約有七、八條街都是賣佛教文物。我覺得佛教文物也是佛教精神的延續,等於佛教生活化了,這是未來的趨勢。

佛教發展到了一個時候,佛教文物自會應運而生,這一點韓國做得不錯。而日本那個清水寺的外圍,整條街都是佛教文物,琳瑯滿目。我請我們山東、浙江兩會長設計可以禪修、走在路上落落大方、旅遊也可以穿,可代表中華文化的漢唐古風的服飾,他們正在努力研發中。

禪這個字,示單,表示很單純。愈單純往往愈大器。齊白石的畫,幾筆而已,活生生的,那是禪意的一種表現。我們一個修行人,凡夫顛倒眾生叫雜染,複雜了往往不注意就染污了。這個解脫的境界叫純淨,單純了就清淨了。各位,一個是煩惱污染的此岸,一個是純淨解脫的彼岸,這兩個境界是相對的。這些雖然是題外話,但是我們修行沒有離開生活、沒有離開衣食住行,所以佛教文物很重要。你看!盛唐時候開發出來的敦煌石窟,多莊嚴啊!有多深厚的文化底蘊就有多優秀的文物,那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