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師法萃 儒學系列:《易經繫傳別講》第四章摘錄二

旅程

我們老祖宗的《易經》是“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由於它科學積累的經驗,“是故知幽明之故”。幽是看不見的一面,像宗教家講上帝、講天堂、講地獄,究竟有沒有?沒有人能看得見,這就是幽。明呢?就是我們擺在地面上的看得見的,就是明。 換句話說,世界上的神秘學、宗教學都是屬於幽的。你如果懂了《易經》的道理,關於明的你固然看得見,幽的──鬼神的世界,你也都知道它的根源。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懂了《易經》的道理,像我們學佛、學禪宗的所說的生死,在中國文化看來都是笑話,那是小問題。一個人怎麼死、怎麼活、怎麼來投生等等,在中國文化中那不是問題。譬如上古時候距離現在幾千年前,大禹王就說過“生者寄也,死者歸也”的話。生是來觀光旅遊的,死就是回去,回去休息休息再來。《易經》也是這樣說法: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人從哪裡來,還回到哪裡去。年輕時很調皮,讀到這裡便報告老師說我懂了!老師很詫異,問我懂了些什麼,我說:生是莫名其妙的來,死也是因莫名其妙到那裡去。老師哈哈大笑。這雖然是笑話,但懂了《易經》就懂了生死。生煞費苦心本來是兩頭的現象,像早上太陽上來了,晚上太陽下去了。生死也等於佛所說的,是分段生死,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至於真的生命、太極是無窮無盡,無始無終的。這一次你生成一個男的,下次再來你要變成女的;這一次變人,也許下一次變狗呢!這就是分段生死,跟佛講的六道輪迴是一樣的道理。分段生死,生來就好像這個世界上的觀光之客,因此產生了文學的境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就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天地就是萬物的旅店,所謂光陰就是時間,現代人常說的時間隧道。從宇宙看世界幾千年,也不過是個小孩子,是很幼稚的、很短暫的。宇宙不止幾千萬年。逆,就是歡迎。你來了,店老闆當面歡迎你。旅,就是旅館。光陰者百代之過客,這種思想跟我們老祖宗《易經》的思想,是一貫來的。所以死生不成問題。

人生的問題

莊子以為人生最大的問題,就是生怎麼生,怎麼死。宗教家也在追求答案。宗教家認為,一個高人創造了我們。哲學家不相信,科學家也不相信。你說他造了我們,我還要問問,他是誰創造的呢?每一個宗教教主又是誰造的呢?其實所有的宗教主都是我們造的!因為我們信他,他才能夠存在,才有存在的價值。如果大家都不信他,世界上哪還有他的影子?所以說他是我們造的。不過我又是誰造的?我的媽媽,我的外婆?那我外婆外婆的外婆,最初最初是誰造的呢?先有蛋呀先有雞?誰也沒法解決這個問題。問到最後便完了,那又是哲學、科學院問題了。宗教都是不能問的,還管他雞呀蛋呀!尤其是我們中國人,管你雞呀蛋呀!一齊加點醬油蔥花紅燒吃掉算了。中國人個性懶得問這個,西方人卻拼命地去追根究底。可是中國古代文化“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承認鬼呀、神呀、仙呀、佛呀、上帝呀、菩薩呀,宗教所信那些看不見的,中國古代文化都說有,那是心物一元的。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你懂了《易經》,鬼神都在你手裡掌握,聽你的命令。所以我們年輕時候學《易經》,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學。學了《易經》鬼都不怕,鬼還要聽我的命令,這種學問非學不可!

誰創造了宇宙萬物

事實上,照我們《易經》的觀點,這個宇宙萬物,既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菩薩變的,是什麼呢?“精氣為物。”什麼是精?不是人體荷爾蒙那個精啊!這個物也不是我們所看到的物質的物。中國秦漢以前,老子也好,莊子也好,提到這個“物”字,他們的觀念就是一個“東西”,跟我們現在所謂的什麼東西一樣,這是個抽象的觀念。“精氣為物”,構成一個東西。“遊魂為變”,遊魂也是個東西,不過與精氣是兩層。精氣是固體的,遊魂已經不是固體的,而到了物理的狀態。“遊魂為變”——起了變化。鬼是什麼呢?是實體的、向下走的;遊魂像是冒出的煙,是向上走的,就是遊魂。什麼是精氣呢?好像我們抽香煙,煙抽完了,分為兩層,煙向上走,煙還在這裡,就是精氣。這裡有三樣東西:香煙、燃後冒的煙——遊魂、抽完後剩下的煙——精氣。所以“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鬼神有沒有?有,絕對有的。但是你不用害怕,這是心物一元變化出來的。所以學了《易經》可以統御鬼神,每一個人都可以作教主了。

堪輿學上的問題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我們老祖宗仰觀俯察的這個“地理”,包括了現在所謂的地球物理等等一切。說到地理,大家會聯想到看風水的問題,雖然是個小道,但也必須運用《易經》的法則,今天順便跟大家介紹一下。關於看風水的問題,這裡邊包含的也很多。大體上說,看風水所謂的地理,就是堪輿學,它在我們中國文化系統中,也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站在文化的立場,風水雖然是小道,但大家也不要輕視了它。因為它也是一門很複雜很深奥的學問。像我們古代開礦,那時候並沒有所謂的地質學,也沒有探測的儀器,完全憑堪輿之學,就可以斷定礦源、藏量及深度等。一般看風水大概分為兩派:一是三合,是依據天、地、人各種不同的法則;一是三元,是以時間為標準的方法,分為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比較而言,三合是注重形巒,也叫巒頭;三元是注重理氣。後來又分了很多派別,開始時是晉朝的郭璞,專門用五行——金木水火土來相地,來觀察地理。郭氏著有《葬經》,是講安葬死人法則的學問。死人與活人有什麼關係呢?這就很難講了。說起來恐怕就是電、感的關係吧!有時候有道理,有時候沒道理。但是郭璞本人的故事,卻不無令人有所感慨。 我們看晉代的歷史,郭璞是當時的知名之士,學問當然很好。他研究這一套學問,對當時的政治影響也很大,可是他卻不幸遇到了一個君弱臣強的時代。有位宰相叫王敦,很跋扈,想造反篡位作皇帝。但他怕這些有學問的讀書人反對他,有一天就請郭璞吃飯,想威脅他屈服。吃完了飯,王敦就問郭璞:郭先生你的陰陽五行是很靈的,請你算算我的命好嗎?意思就說我能當皇帝嗎?郭璞就勸他不要篡位當皇帝,不然會有不測之禍。王敦很不高興,就問郭璞那麼你算算你自己的命如何呢?王璞笑著說:我的命,到今天中午就完啦!因為你要殺我。王敦說,我正是這個意思,就把他殺了。所以有人說,善《易》的人不卜。歷史上能夠先知的人,多半不得善終。大家千萬注意:搞神通、搞先知的人,大多數都得不到好結局,這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