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勳男講述
蘇丹.曾苹耘記錄
大道如是話南師──周勳男先生講於一〇二年三月三十日「南師慧炬永續傳承系列講座」兼答道友問

綜覽佛法經教全局中土第一人的智者大師

謝謝各位大德,先生小姐。這個題目是十方禪林文教基金會臨時決定的。 事實上《宗鏡錄》並不適合只以兩小時來介紹它的內容,因為《宗鏡錄》部頭非常大,內容也非常多。 今天只是簡單介紹一下《宗鏡錄》的作者永明延壽禪師大概的生平。

關於永明延壽禪師,在高僧傳裡面並沒有重視,大概在宋朝高僧傳裡只有三百個字的介紹而已。當時的人並沒有對他給予相當的重視, 但是後來陸續寫的傳記裡邊就越來被看重起來了。尤其是到了明朝的蕅益大師,他把《宗鏡錄》讀了三遍,發現《宗鏡錄》裡面有很多內容是後來人摻加進去的。因為中國人讀書喜歡寫眉批,因此後代人就把眉批當作本文看了,混雜不清。我們讀古書常會碰到這個毛病。 蕅益大師把中間認為是後人摻加進去的給刪掉,變成我們今天大正藏所收錄的《宗鏡錄》,還是維持原來的一百卷。仍基本保留三百四十個問答,這裡面一問一答都是非常有深度的問題,因為這牽扯到佛教傳進來以後佛學思想的歷史。

各位都了解,佛教從漢朝進入中國,經過魏晉南北朝的各種翻譯,然後到了唐朝。當然中間最有名的譯家是鳩摩羅什和玄奘大師。而這些經典的翻譯都是在不同時期,印度不同的派別發展下完成的,所以中國人要讀佛經了然全局非常困難。在當時的社會裡面能夠讀到佛經的,基本上都是士大夫階級比較多,因為中國當時至少90%以上都是文盲,所以很難有一個人把它全部綜覽一遍。大藏經也不普及,當時只有皇帝頒賜的寺廟才有。

其間在中國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智者大師,智者大師開始把印度佛教傳進來的各種佛經加以判教,說明為什麼這部經這麼說,那部經那麼說。這是中國人第一位把佛經進行分門別類,做一個完整的科判整理。哪一些是了義,哪一些是不了義;哪一些是方便說,哪一些是究竟說;哪一些是原始的教,哪一些是圓滿的教,清楚的判定。 所以他創立了天台宗, 是中國佛教第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師。晉王楊廣當時要爭太子的位置,所以極力要拉攏智者大師,要他前往揚州。智者大師走到接近揚州的時候就涅槃了,並留下詳細遺囑,盼請楊廣全力扶助佛教的教化工作。他的修行功夫是真實的,要死就死,不為晉王所利用。所以可以看出智者大師學問和功夫都到家了,是一位真正的高僧。

一本真正的佛學概論

永明延壽禪師在雍正皇帝給他的評價是:佛教以來第一位導師,最大的導師就是永明延壽禪師。這評價非常高。

我們都知道南老師非常喜歡、非常推崇雍正皇帝,經常都會講到他的一些故事。南老師當年在講《宗鏡錄》,一開始就說:現在都沒有好的佛學概論。他說其實最好的概論就是《宗鏡錄》,這當然是以南老師的程度來看,不是我們現在市面上所謂的概論了。我們現在的概論往往既不概又不論的,只是泛泛之談。各位知道在當時印刷不是很發達,永明延壽禪師在《宗鏡錄》裡面引用的大乘經大概就有六十部,引用中國和印度的祖師爺的著作至少三百多家重要的論著。所以讀了《宗鏡錄》相當於把傳統以來佛教的經論都囊括在裡面研究了。

我在二十幾年前開始整理《宗鏡錄》,後來要配合出版,所以也查不同資料寫了一篇永明延壽禪師的傳。這個傳在十來年前「十方月刊」就登過,一些老讀者都看過了。今天就根據這個傳記,和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五代吳越王對佛教的護持

永明延壽禪師生在唐末五代之間, 他四歲時唐朝就滅亡了。 各位知道唐末的黨錮、朋黨之亂後還有太監之亂,最後還有黃巢之亂,所以那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代。在唐朝有一次滅佛,在五代十國又有一次滅佛。所以我們傳統說的滅佛,在他之前已經有兩次了。因此當時佛教的圖書和寺廟都殘破不堪。還好當時只有吳越王還相信佛教,吳越就在現在蘇州、杭州這一帶的地方。上海有一個古鎮叫七寶,也就是佛經裡面所說的七寶。那裡有一座木塔還保留完好,我進去從一樓爬到頂樓,每一層都有不同的佛菩薩像,還有道教的神祇也在裡面。

為什麼這個塔能夠保留這麼好,因為吳越王知道爭不過趙匡胤,所以他乾脆就投降,不動干戈了,讓老百姓免受戰爭之苦。 所以南老師最後晚年會選在太湖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很喜歡這個地方。其實南老師最喜歡的是杭州,因為地的問題談不妥,後來才選到太湖這邊來。有一次南老師帶我們從上海到廟港,南老師在車上剛好看到一邊下雨、一邊出太陽,就隨口吟唱:「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情?」這首劉禹錫的〈竹枝詞〉。所以南老師很喜歡這個地方,他說這一帶在歷史上出人才很多。 還好吳越王的治地是在五代十國裡,唯一對佛教能保留完好的,包括建塔廟、迎舍利,更重要是派人去朝鮮把很多遺失的經典請回來。永明延壽禪師就剛好生在吳越這個地方。

據說永明延壽禪師在童年有一些不平常的表現, 他的父母吵架,他從床上一滾下來,他父母就不吵了。 傳記這麼寫了,具體怎麼不平常就不知道了, 沒有詳細說明。不過有某種象徵意義,就是中國佛教裡面發生宗和派的爭執。

我們知道佛教在印度大致是不分宗立派的,印度它只有歷史的發展,逐步的從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到初期的大乘佛教、後期的大乘佛教,以及後來興起的密宗,而到十四世紀左右就基本告一段落了。

後來大乘佛教傳到北方來,原始佛教傳到了南方。印度的部派佛教雖然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到了大乘佛教,主要有偏重究竟空的般若系統,以及究意無的唯識系統。最後當然是空有不二之說,但這些並未形成宗派式的門庭之分。所以由印度的佛教可以研究它為什麼這類佛經這樣說,那類佛經那樣說,大致上都有一個思想史的脈絡可追溯。

中國的佛教不一樣,寧為雞頭,不為牛後,是民族文化的問題。所以某些大師抓一部佛經就要開宗立派做祖師爺,因此後來就形成很多宗,到最後剩比較有名的十宗,有兩宗不太重要,剩八宗。不管八宗十宗,到今天為止,比較盛行的有幾宗?大概就是淨土宗、禪宗,還有華嚴宗,至於最近是密宗。密宗在中國很早就消失了。尤其朱元璋禁止傳密教,所以只有民間陸陸續續在傳了。

唯識宗在中國很早就衰落,從玄奘大師創宗後幾代就沒有了。因為中國人喜歡簡明,不喜歡那麼繁瑣。今天能夠找到的很多唯識論著作都是清末民初從日本引進來的,然後才有歐陽竟無這些大居士來提倡,因此唯識才有了復興的跡象。但是歷史上還是很多書都不見了,但在《宗鏡錄》裡面還可以找得到。這也是《宗鏡錄》很有價值的地方,因為只有它有所保留。

「禪在台灣」與「禪海蠡測」

再說,現在台灣到底還有沒有禪宗?有沒有,看用什麼標準、什麼定義去說了。依照南老師的說法禪宗到雍正以後就幾乎衰微了。我曾寄過一本影印的絕版書給南老師,南老師看了嚇一跳,匪夷所思,台灣還有禪宗。那是日據時代的台灣人寫的《禪在台灣》。從媽祖得道和禪宗有關寫起,到媽祖傳播信仰到台灣來,台灣還是有人在參禪、坐禪。像坐禪一詞已經變成台語的一部份了,這本來是佛經裡的話,中間變成台語。

南老師的《禪海蠡測》,是他的第一部著作。我是初中時候買的,也是看不太懂,因為都是文言文寫的。但蕭天石先生寫的跋,就寫的很有趣:寫南老師的四海為家,好像俠客一樣,很瀟灑的一個印象。所以大一時我來台北剛好就有機緣去見南老師,到現在已經五十多年了。至於講禪,很可惜,南老師也沒許可誰開悟了。我想南老師有遺憾的話就應該是這件事了。現在大陸有人傳說南老師許可他,我們都在笑。以前南老師常會開玩笑說禪是嘴巴「饞」,不是真正的禪。

南老師的著作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禪海蠡測》,另外就是他的《習禪錄影》。反映出南老師年輕打七的時候,非比尋常的精神和氣派,洋溢著非常多智慧的話語。另外南老師在閉關的時候寫的日記,被我們師兄傳出來了,裡面說下輩子若看到《禪海蠡測》他會頂禮膜拜,可見南老師真正得意之作就是這一本。因為這本書是文言文,所以銷路並不廣。我最早買的是善導寺印的,那時還沒有老古。

曾經南老師給我戴了一頂大帽子

民國五十九年,南老師成立東西精華協會,我就跟南老師說:我很想把絕版已久的《禪海蠡測》印出來。南老師說:我的書不急,你先印我老師的書。南老師就抽出《維摩精舍叢書》,交代我去印。結果印好之後發現怎麼多了一篇再刊的序。因為南老師事先沒跟我講,他等於當我的槍手;他寫好了序,叫古琴大師孫毓芹先生用毛筆字寫得工工整整的,直接交給印刷廠。所以書印出來後,我說怎麼跑出來這一篇,還是用我的名字發表的。這就害我很幸苦哦,因為人家一直讚美說:看不出來一個年輕人寫的這麼好。我說:不是我寫的,是老師寫的。他們說:你謙虛。我說:不是謙虛,真的不是我寫的。這真是叫人百口莫辯啊!因為南老師在後面還署名門下周某某。所以有一位師兄,他看了很不服氣,他說南老師沒有弟子啊,怎麼有人自稱門下,非要見我一面不可,我只得費舌再跟他解釋一番。

這頂大帽子戴上去,一戴就是多年。還好後來《維摩精舍叢書》重新打字編排,就把那篇景印的序拿掉了,這樣一來也就省得我一些囉嗦的解釋。當年在東西精華協會成立的時候,據說許可通過初參的大概十個人,因此就不談所謂的透三關了。禪不容易,講還容易,但是做到真正的禪很難。

永明壽禪師的出家因緣、修行傳奇與歷史地位

永明延壽禪師在七、八歲就會讀誦《妙法蓮華經》了,所以他可能是個再來人,我們也只能這樣猜測。而且從那個時候他就開始吃素,斷掉葷食不吃肉。因此據說他小時候讀經,連羊都跪下來聽。永明延壽禪師二十八歲當華亭鎮將,有說他管稅務,也管財政,因此綜合各方面資料,他應該是文武全才,一方面掌握軍力,一方面又掌握財政稅收。而且他在十六歲就寫一篇文章《齊天賦》送給吳越王,吳越王讚歎得不得了,認為是奇才。

可能因為這個原因,二十八歲他就擔任了重要的職務。但是因為他有一次看到滿船的魚蝦,產生了慈悲不忍之心。就挪用公款,買過來放生了。當然後來這件事情爆發,要被問斬,已經都押送到刑場去了,吳越王偷偷派一個使者,要他去看永明壽在用刑前臉如果變色的話就馬上斬,如果不變色則放他一馬。結果永明延壽真的不在乎,他認為他自己一個生命能夠救滿船的魚蝦,那值得了。所以吳越王受到感動,還真有這麼不怕死的,於是就讓他出家專修。

他修行非常的精進,經行並修習天台宗的禪觀。修到最後據說,可能在夢中或是打坐間,觀音菩薩灌給他甘露。所以從此以後辯才無礙,文筆非常的好。南老師對永明延壽禪師的文筆簡直是讚不絕口,在上《宗鏡錄》課的時候每一次都讚歎不已。他的文章就像好的對子,非常的工整、典雅。並且他修持很精進,還感動了天神。因此天神就來到他的房間,永明延壽禪師見了就說:你是怎麼進來的?天神就說:因為你修行太精進、太清淨了,所以我就來了。

據傳他還看到普賢菩薩現身,坐著蓮華,種種瑞象很多很多。永明延壽禪師後來就跟天台德韶禪師親近。天台德韶是法眼宗的第二代宗師。第一代是清涼文益。禪宗一花開五葉,從唐末到五代之間全部都開完了,其中一個是法眼宗。所以永明延壽禪師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爺。他相關的公案大家可以參閱《指月錄》的記載。

後來吳越王就派他去杭州的靈隱寺,大家如果去過,都知道是非常有名的,裡面也有慧能大師的六祖殿。永明延壽禪師就去當靈隱寺第一代的主持,第二年就轉去了永明寺,現在改稱淨慈寺,也是後來濟公顯聖的地方。他在永明寺當主持大概十五年, 度化的弟子約有一千七百人。

《宗鏡錄》就是在永明寺寫的,他當時召集了佛教幾大宗派,尤其是慈恩宗、華嚴宗、淨土宗和禪宗,幾乎當時有名的宗派人士都匯集在永明寺,他們把各派裡面互相有諍論的地方提出來討論。所以就變成《宗鏡錄》裡的三百四十個問。由於來這邊集會的都是很有學問的大和尚,所以問的問題不是像一般佛學問答那樣膚淺,都是針對佛教的教義而提出來尖銳的問題。最後就是永明延壽來做一個綜合的答覆,他的答覆當然是以他禪宗的觀點來一一回應。不過他也尊重各宗,想要融會各宗觀點。

在公元九七四年,七十一歲,他又到天台山國清寺,開始專修淨土念佛,精進的程度簡直令人無法想像。當時的人認為永明壽一天要做大大小小一百〇八件佛事,然後還要寫東西,還要度化弟子,簡直是忙的不得了。所以認為他應該是很清瘦的,後來一看法相,長得還很偉碩,法相莊嚴。他的精神毅力真是異於常人。

他每天日誦《法華經》,在天台山就誦了一萬三千遍。這可能也是受了智者大師的影響。他提倡淨業,晝夜六時都替法界眾生修《法華懺》,迴向一切眾生替眾生來消罪。這不用說,他當然還坐禪,希望一切眾生都和他一樣進到法界。每天晚上更上堂說法,並修持《華嚴經淨行品》、《千手千眼大悲陀羅尼》,以及《尊頂勝陀羅尼》諸法。

尊頂勝陀羅尼從唐朝以來就非常流行,我們去大陸參觀寺廟很多還有尊頂勝佛母的咒石輪。在西藏密宗裡,尊頂勝佛母,加上阿彌陀佛、白度母就是修長壽的三本尊。尊頂勝陀羅尼經也是超度法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

我去年赴馬來西亞拜訪他們的佛教協會,他們專修尊頂勝陀羅尼,使我倍感驚訝。據說西域的一個和尚來到中國,碰到一個老頭子,問道:你來幹什麼?他答道:想到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薩。老頭子說:你來沒有用啊!你沒有帶《尊頂勝陀羅尼經》,把這本經帶來再說,這本經和中土大有因緣。所以這位和尚就專程回印度把這本經帶到中國,並翻譯出來。永明延壽禪師他這麼用功,幾乎難以想像還有睡覺的時間。七十二歲時,他要走的那一天早上,他還起來焚香,然後就在禪定中走了。

除了《宗鏡錄》以外,收錄在大藏經中的還有他的《唯心訣》及《智覺禪師語錄》等書。各位有興趣的,可以找出來研讀。

他對後來中國禪宗非常大的影響就是他提倡的禪淨雙修,因為他本身是禪宗祖師爺,但是又那麼提倡淨土宗,所以影響後來非常大,包括憨山大師、蓮池大師等,都受到他的影響,幾乎都是走唯心淨土,禪淨雙修的路線。可以說禪宗到他那邊,一花開五葉都開完了,然後剩下的就是禪跟淨的合流。所以他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道德文章千古事 濟世家業難兩全

《宗鏡錄》經過蕅益大師的整理,有一百卷。南老師只講了《宗鏡錄》的二十分之一。大概講第一卷的開宗明義,講完就跳過去了,接講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所以一百卷中講了五卷。

有同學提議十方再來開講《宗鏡錄》,我想《宗鏡錄》一百卷,負擔太重了。我想用雍正選的《宗鏡錄大綱》,這二十卷大綱大家能上完就已經非常難得了,一百卷要是能看完是很不容易,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那涉及到裡面很多佛學的典故,但還好南老師的《宗鏡錄略講》已經非常白話了,把一些重要的關鍵都講了出來。

南老師講《宗鏡錄》是從民國六十九年開始講,講到七十年,講了兩年。錄音帶整理出來共一百卷。整理出來後,在十方月刊連載了八年左右才登完,最後又重新整理給南老師訂正。

其實我最早不是想整理《宗鏡錄》的,因為曾去美國讀心理學,覺得對唯識有興趣。就向老師報告想整理唯識的東西。南老師說:唯識的東西暫緩,你先把我講的《宗鏡錄》整理出來。後來知道,南老師不停地繼續研究唯識,因為他從美國運到香港的書箱都沒有打開,所以他要用哪本書懶得去翻箱倒櫃,就叫我從台灣直接買各種書本,包括蕅益大師對唯識的研究。

南老師非常的用功,晚年還一直不停讀書。所以到今天為止,有關唯識的東西還沒整理出來。我整理完《宗鏡錄略講》就送到香港,老師看了看說,還需要補充很多資料。為此他還專門找我去香港,問我要不要去當他的秘書,以便每天討論個三、五頁,比較沒有壓力。但是我沒辦法答應。所以此事就擱下來了。

後來老師搬到太湖大學堂,隱隱約約知道我不會去,但是還是多次暗示我去。但是我實在是沒辦法。南老師說兒女情長,辦不了大丈夫的事情。我心裡笑笑,當然老師的話不能反駁,我們是眾生嘛,當然兒女情長,有家庭責任。世人的家庭好不好?世間事沒有十全十美的,總是有代價的。

南老師發了這麼大心來度眾生,那麼家庭,子女方面,就比較沒時間照顧了。一個居士家庭,做這個出世的事業,坦白講,想做入世事業的孔子的婚姻也不行。孔子周遊列國,那他太太呢?歷史上是不會提的。這是陸雲逵老師告訴我的,他九十幾歲才過世。陸老師教授易經多年,曾是第一批參加國共會談的一員,做過老總統蔣公的秘書,後來搞情報。輾轉來台灣,躲在宜蘭的山上教小學。被情報人員發現了,蔣公要他出來做官他不要,就安排他在文化大學教書。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

他的祖先是《四庫全書》的副總編輯,總編輯是紀曉嵐。他家收藏了各種文獻非常多。所以古來相傳樂經早就沒了,但是在編四庫全書的時候發現民間還有流傳一部份。因為不全所以沒有收進四庫全書,但是他們歷代秉承祖先的遺願還在搜尋有關樂經的資料。可惜文化大革命一下把他家幾百年寶貴的文獻都燒掉了。所以他跟我講歷史上所有做學問太有成就的,一定會犧牲家庭的幸福。

燭舌解詩韻 宗鏡映彩文
書成別離後 幾疑故人來

世間事沒辦法十全十美。結果《宗鏡錄略講》就這樣擱在那裡,我曾跟南老師商量說我沒辦法來,您可不可以哪裡需要補充資料,就告訴宏忍師打一個記號或是寫一兩個字需要什麼,我在台灣,文獻好找。因為我家裡就是書堆嘛!不可能把這些資料都帶去上海。我沒有悟道,所以某些同修都叫我書櫃。書櫃是什麼意思?書櫃就是書很多,但讀得不通。我跟南老師說:要補充什麼,我根據指示來補嘛!結果還是未能允准。

因為《原本大學微言》是我在台灣整理的,整理好帶去香港在客廳裡面大家輪流朗誦。老師在聽,大家都沒有意見,都沒有發現錯誤才付印的。可見老師對本書的重視。對《宗鏡錄》他也是非常重視,但是很可惜,因緣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老師走了之後,我就跟老古說《宗鏡錄略講》沒出版很可惜,因為那是老師去美國之前最長的一次講課。於是老古同意了,重新再把它整理,雖然沒有辦法達到完美,但是引用宋朝一位學者講的話,「欲於待,則書之成未有日也」,就是說等待完美,這本書永遠也出不來。美國歷史學家維爾杜蘭的《世界文明史》裡面,就引用這句話。要圓滿永遠是很難的。所以最近《宗鏡錄略講》終於可以出第一冊,附有永明延壽的詳細傳記,今天只跟大家報告其中的大略。

南老師很懷舊,他認為讀《宗鏡錄》最好是不要開電燈,點根蠟燭,在燭光下朗誦,這樣《宗鏡錄》的文彩音韻才會出來,體會起來才會比較深刻。光讀只是視覺一掃而已,一定要經過嘴巴,像念咒一樣。雖然那不是所謂咒語,卻也可以當作無上咒、無等等咒來念,因為不止非常好聽,又很有意義。

今天就講到這裡,剩下的時間請大家自由發言。

不同時代的讀書情境 地域差異的求真途徑

問(一):

歷史上誰對《宗鏡錄》最了解?那麼以我們六十歲怎麼看《宗鏡錄》?四十歲怎麼看?二十歲怎麼看?

答:

歷史上各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複雜因緣,很難說誰對《宗鏡錄》最為了解,但就對它投注心力整理、選擇、闡釋來說,可數蕅益、雍正、南老師。至於什麼年齡怎麼看,並不很重要,重要是如何善巧了解。當時光五卷南老師就講了兩年,南老師天馬行空講的很詳細。但時代背景不一樣了,當時台灣至少還沒有電腦,沒有手機。大家能夠靜心下來聽課。現在這個時代變得太快了,要以南老師往年講的那個速度是不適宜的。原則上,《宗鏡錄大綱》已經是精華裡的精華了。這二十卷我們希望上課時速度加快一點,帶大家導讀下法。裡面一些文學和佛經上的典故會加以解釋,省得各別去查字典的時間,不至於讓人看不下去,這樣就不錯了。

南老師說,把《宗鏡錄》的精華都吸收進去了,就可以證道,明心見性。

以前我倡印三本宗通:《金剛經宗通》、《楞嚴經宗通》、《楞伽經宗通》,從大藏經中把它拿出來重排,請南老師寫序。南老師就說這個書出的太晚了,要是能夠早個十幾年,那時候學佛的風氣不一樣,閱聽人的水準比較高一點,有很多老先生跟著南老師,程度都很高的,本身都是教授、學者。結果後來老古只印了一兩版就絕版了,不幸言中。

這三本宗通是憨山大師好朋友曾鳳儀大居士看了憨山大師的《楞伽經筆記》,後來就發心註解這三本宗通。跟其他著作不一樣在於每一處註解之後,都附有禪宗公案。禪宗公案是中國人明心見性的文獻,把它和佛經做對照,非常有價值,可以看出來中國人和印度人對於明心見性這件事有不同的見道途徑。

因為印度人比較偏重因明學,也就是今天所謂的邏輯,中國人卻不太喜歡,春秋戰國時代還有名家,即邏輯學家,但後來就斷掉了,邏輯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但印度從古代一直到現代就講究邏輯。所以印度的電子高科技非常發達。佛經上很多都是邏輯,最有名的是《楞嚴經》中一再的問心在哪裡,都是層層的邏輯。中國人卻喜歡開門見山,不立文字,直接明心見性。

問(二):

三本宗通會再版嗎?

答:

這要大家向老古反映。識貨的人多了,就可能再版。我也希望這麼精彩的三本書,能夠再版。

娑婆不乏再來人

問(三):

周老師提到再來人,您對於永明延壽禪師是阿彌陀佛再來是怎麼看的?是等於還是等同於,相當於同等學歷一樣,修道那個地步就相當阿彌陀佛,就像碩士博士學位一樣?

答:

再來人是隨口說慣了,嚴格來說,看你怎麼定義了。因為照最寬鬆的定義,我們每個人都是再來人,因為不止一生一世嘛!除非你是從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第一次來做人,大部份都是從人道來比較多。所以再來人沒有什麼特別不好或是好,因為只是形容在輪迴中其來有處。比如形容一個人,他上輩子一定是讀過書的。南老師經常引用的名句:「書到今生讀已遲」。無始以來從沒有讀過書,那這輩子很難喜歡讀書。這是指其來有自。另外是指他有一個前世的因緣,不一定是佛菩薩轉世,但對某位佛菩薩的法門,專修有所成就,世人往往就稱他是某位佛菩薩,如馬祖大師就被稱為觀音的化身,但他從不如此自稱。

中國佛教沒有像西藏密宗那樣強調佛菩薩的化身,比如他們說達賴喇嘛是觀音菩薩化身等等。至於所謂活佛就太多了,不像中國千年來只出濟公活佛等少數幾位。

所以說再來人是比較中性的說法,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永明延壽禪師那麼小,七、八歲就能讀《妙法蓮華經》,大家就認為應該是前輩子就學習過。南老師從來不講這些,他喜歡講經解惑。

學以致用三家志 治世才高一心師

問(四):

南老師的智慧如海,他剛剛離開,也在著作中給我們留下許多的寶貝。我也很有幸能夠接觸到南老師的著作。那麼我想請問除了整理南老師的著作以外,有沒有一個系統的學習南老師著作的組織或是讀書會,讓我們能夠更深入的去接觸他的法乳?

答:

因為南老師的書都是很白話的,我們十方禪林也有辦類似讀書會,例如古國治老師輔導大家來讀南老師講解的《圓覺經》。我們很多在座的參加過,我們十方禪林有辦過幾期了。

南老師講解的已經很白話了,但是怕有些初學的還是不懂,所以讀書會老師是一個輔導的角色。南老師的書最大的特色就是可讀性高,所以可以成為暢銷書。現在需要講解的是《禪海蠡測》,因為它是文言文的,裡面又涉及許多的公案以及禪宗和道家、宋明理學的關係。

南老師涉獵儒釋道,這本書中可以看出來。他佛家的講的最多了,道家講的最少,主要是《周易參同契》。《易經》他也是講了一點點,《繫辭傳》和《雜說》。《易經》他則寫到觀卦就由自動願意代勞的學生徐芹庭繼續執筆,徐當時是南老師指導的易經博士候選人。

老師晚年講儒家比較多,早年就是《論語別裁》,後來講《原本大學微言》。有一次專門找我去香港,要我整理《中庸》。我去了以後,他說還沒寫好,但據說這書大陸最近也要出版了。所以除了《孟子旁通》梁惠王篇,其它各篇也是隔了很久才繼續出版。《老子他說》也是只出了上冊,我去香港跟老師說下冊為什麼不出?老師說下冊是會害人的,我說不會害人啊!下冊是刀子,刀子可以害人也可以救人啊!老師說:也對。所以後來下冊也出來了。其實下冊經過南老師融通之後,刀子也不會那麼利了,因為老子真正利的東西是和兵法家相結合所產生的力量,但是南老師不會這樣做。

各位的印象可能認為南老師只是一個講經說法的,其實南老師更重視的是實踐力行。大陸學者在研究南老師,把他當作一門顯學在研究。以前我讀大學的時候南老師看我讀得很可憐,就說:你們讀書幹什麼呢,拿個文憑這麼幸苦,那有什麼用?所以南老師是很講究實用的。

像以前自由主義學派的殷海光被冷凍,他是專門研究邏輯的。他心裡很苦悶,有時候在南老師泰順街的門口徘徊來、徘徊去,不敢進去。或許因他總覺得學術高高在上,去求教一個平民老百姓,有點拉不下面子。南老師不願意花太多的時間去專研純學術,他還是希望能夠講實用。

所以大陸研究南老師,認為他的實用之學應該來自太倉學派。那是宋明理學傳到浙江這邊流行的學派。南老師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的精力去倡建金溫鐵路?傳統讀書人不會去幹這種事。但南老師就是去做了,中間非常的辛苦,辛勞萬分。不少台商到大陸多少投資都被吞掉了,南老師金溫鐵路最後全身而退,簡直是奇蹟,非常難得。

最後金溫鐵路是捐給國家的,他認為利益老百姓的事他就幹。金溫鐵路通車他也不去,風光的事他不要,就是默默的把事情做完。上一期十方月刊,周次吉教授從訓話角度來寫南老師,寫的很有意思。周教授看出來南老師有經國治世之才,但是沒有被重用。國共內戰之際,他的父母不願意一起來台灣。老人家的傳統觀念,改朝換代也不願意走。但南老師一看不對,大陸還沒有淪陷就只好先來台灣了。當時蔣公已經下野了,李宗仁代總統就曾派人找南老師去擔任總統府參議。南老師何等智慧過人,他認為事不可為就不去了。

這裡我講一個題外話,民雄有一個算命的瞎子,我曾問他:我認識一位先生叫南懷瑾,但不知他的生辰八字,這個人怎樣?他說:奇才,這個人在台灣至少可以勝任省主席,我一天到晚都在幫人算命,但沒有遇到這樣的奇才。接著又說:他的婚姻,太太有一個半。我那時年輕聽不懂。什麼一個半?要嘛就兩個,不然就是一個嘛!

我回泰順街童言無忌向老師報告。也不管客廳還有客人敖教官,跟南老師很要好的。我說那個民雄算命的很有名。北台灣就是關西摸骨,南台灣就是民雄柳得男。怎麼那個瞎子說老師一個半太太?南老師不置可否,笑笑說:「也對,也對。」後來才知道,離開大陸時,原本就有一個太太,而我們所熟悉的師母,另有一段奇緣。

因為那個時候,南老師做船的生意,有些貨輪可能被國軍徵收去用。由於那時大陸情勢危急,結果他有些貨輪燒掉了,後來所有的家當都泡了湯。但是沒有倒以前,南老師很好客,手頭很寬。那時基隆有一個旅館發生大火,當時一些從大陸避難來的住在那裡。南老師看他們很可憐,就將他們都接到家裡面來。後來他們陸續離開了。最後就剩下我們所認識的師母留下來,跟南老師在一起。

幾十年前我去美國讀書,師母招待朱文光師兄與我外出共餐。前年因事赴美,又路經洛杉磯,本想再次拜訪,沒想到她剛過世三個月。想起從前對我們這些窮學生的細微照顧,只有恆久感念了。

靈山同坐一堂夢 轉身惜言誰是誰

問(五):

老師對不起,我是比較少接觸,所以問題比較多。老師剛剛提到這些過程,我非常感動,您就好像是南老師的阿難。聽你講起來頗有「如是我聞」之感。所以我就有些期待,想多聽聽南老師的生平事蹟。那位您剛才提到的老先生研傳樂經,其實二、三十年來我一直遺憾六經中這麼寶貴的樂經就沒了嗎?不知有沒有可能有人可以入深定,穿過時空一般,再把它帶回來現代。這是第一個問題。

另一個問題,您剛剛提到說禪宗一花開五葉,已經開了五葉,那麼達摩說結果自然成,那這個果實可否解釋為永明延壽禪師提倡的禪淨雙修?還有就是所謂的:「今世為人師,來世做佛祖」,對於做佛祖一事,佛教會有這樣一個說法,就是指永明延壽禪師為阿彌陀佛的再來。是否就是如此?

答:

首先聲明,阿難不只是多聞,還是實證的阿羅漢,怎麼能把我跟他比擬?中國佛教傳統上不標榜什麼化身之類的示現。像永明延壽禪師也沒有這樣自稱。比如他非常的慈心,照佛經上講,就是有慈心三昧。所以當他在山上修行的時候,就有人稱永明延壽禪師是彌勒菩薩,因為彌勒菩薩慈心非常的廣。另外也有人說他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因為他修淨業是如此的專注。

據說唐代的寶誌禪師曾現出十一面觀音的相,但標榜佛菩薩示現在中國歷史上很少。至於回到過去靈山會上的情境一節,是智者大師的老師慧思大師為提點智者大師所進入的境界而說的。但南老師從來不講這個,我們有位師兄打坐時看到他跟南老師坐在靈山會上,第二天非常興奮,跑來十方,湊巧在電梯中碰到南老師,就說:「老師,老師,我們是不是曾一起在靈山會上。」南老師笑笑,不置可否。類似的例子很多,例如很多人都猜南老師就是雍正再來,南老師也是不置可否。

中國佛教基本上不以佛菩薩示現或化身轉世做為號召,甚至以強調這些是禁忌。除非自己要走了,也許可以露一下。比如說禪宗五大宗是從兩脈分下來的。一個是南嶽懷讓,一個是青原行思,即六祖下面兩大脈。後來特別興盛的臨濟宗即屬於南嶽這一脈。在文革期間,另一脈祖庭所在的青原山,有位體空法師。這位法師自出生以來就是不吃葷的,而且家裡有什麼女客人來,他就躲起來,自小就是這樣。後來離家出走,出家去了。最後到了虛雲老和尚座下,碰到佛教界所稱的雲門事件,虛雲老和尚被打個半死,人都倒在地上。根據體空的說法,虛雲老和尚說:「我絕對讓你打不死。」後來那些打虛老的人認為他已經死了才離開。結果虛雲老和尚又活起來了。他是虛雲老和尚的侍者,親眼目睹整個事件。

他在文革時受到迫害,被要求還俗,但他堅持不從。他說:「除非你把我槍斃,不然我絕不還俗。」結果他被下放到牛欄,去餵牛、餵羊。文革十年,他就一直做各種苦工。後來文革過去了,他回到青原山,發揚禪宗。他在走以前才透露,他剃度的一位弟子,是他這輩子的父親。因為他從小離家出走;父親太想念他了,結果死了後,來做他兒子的徒弟。

南老師的書除了中觀唯識方面的講述沒有整理出來,我印象中在香港還有已打字好的文稿,但是十幾年過去了仍沒有出版,就是南老師在香港講的生命科學。

穿越時空覓古籍,何如精思開創新時局

楊教授回應有關樂經的問題:

剛才這位先生有提到。是否這個樂經可以找回來。其實剛才周老師提到那位陸雲逵老師,我曾去和他見過面,請他幫我上過幾堂課。關於樂經方面,這位陸老師有出過一部書,叫《音律學》,有四大冊,中國的易經、九宮、河圖洛書,都渉及了。這本書內容非常龐大。那時他幫我上課完以後,將那四大本送給我,可是太重,我提不動,只先拿了兩本。後來這書便絕版了。

周老師:

剛才來賓所問的問題,我一時沒有回答是否可以透過入定,穿過時空再把失去的樂經找回來。現在楊教授再次提到,就略說幾句。穿越時空是現代小說、電影等藝術的創意想法,跟現實或科學是有相當距離的。中國歷代戰亂不停,失去的名著太多了,何止只有樂經!即使定中找回來,也會為學術界列入康有為所著《偽經通考》裏面。佛教也有一些經咒,據說也是由定中所見所聽而來,即使由信而有力量,但在學術上,不見於譯經總目錄上,或無法確認是何人何時所譯的,總是要被質疑,而失去公信力。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只講神交古人,最好是精義入神。以現代來說,最有價值的是從中再進一步提出創意,創造新的文明思想,促進人類身心的提升。對樂經有關的音律,除了楊教授所提已經絕版的四大冊《音律學》外,各位對陸老先生的著作有興趣的,還有希代出版的《易經八卦衍》,雲龍出版的《陰陽家》。他為了傳授絕學,隻身離家在台北授徒,才有感而發,對我說出學問與婚姻難兩全的話。我在太湖大學堂向南老師報告此事,他亦以為然,南老師與陸老師都曾在文化大學授課,陸老師到老古買書,老古都不收他的錢。

展望未來的南學

十方禪林文教基金會黃德舜秘書長:

剛才那位楊光祚教授,曾經是我們十方禪林的祕書長,所以一些典故他都知道。再來,請陳老師可以為我們補充一些。

陳定國教授:

南老師思想的傳播。為什麼中國大陸現在非常注重、非常尊敬南老師?讓南老師可在廟港太湖大學堂裡公開講課?讓他的書可以在中國大陸發行?這大家都以為是必然的,其實不是。是因為中國大陸的經政演進一代換一代,思想進步,可以接受了、時機成熟了。說不定三代之前的人,也不容許南老師的書在那裡販售。到了南老師進去廟港太湖那邊,復旦大學出版社也大量出版南老師的書。到現在,另外還有五家出版社也爭著出版南老師的書。這樣南老師的思想影響就大了,包括盜版書商的書更廣為流傳。

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的人讀了這些南老師的書,他們與長輩的思想就不一樣了,認為南老師寫的東西是非常合情合理的。所以當他們上了台主政後更開放了。尹衍樑先生曾用南老師的名字設立光華獎學金,在二十幾個一流大學頒發獎學金。一個學生大概一年也得不到幾千塊人民幣。一個月差不多一、二百塊。但是在那時一百塊人民幣是非常的大,那時一個月一百多塊人民幣是可以三餐過的非常好的。所以這樣由尹衍樑籌款出錢,掛著南老師為董事長的名字去捐助獎勵好學生,偶爾陳定國也曾去各個大學頒這個獎,感到很榮耀。這些二代、三代的人,現在幾乎都成為他們的高幹,有省長級、部長級的。在他們的影響之下,對南老師的思想得以在中國大陸宣揚開來是有一定助力。

南老師的書都寫得非常淺白易懂。最重要的就是要讀,才能深入心裡。所以一九九八年我回來台灣,就推動一個「成人讀經班」。事實上和成人班相反的就是幼兒讀經班,幼兒讀經班讀三字經、千家文、千家詩等等。我說我們成年也要讀,所以就取了一個名字「名著選讀勵進會」,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的早上九點到十二點上課,這班已經辦了十二、三年。讀那些書呢?就是讀南老師的三十幾本書。我們把它選來讀。來讀的人都是自動自發的,也不繳費。大概他們開始讀的都是讀儒家的。後來也讀易經。比較少讀佛家的書。

南老師說佛教是心理學,儒家是社會學,道家是科學。所以我們讀了很多社會學,社會學是講人跟人之間的事理,很實用。而現在佛家的書,如《金剛經說什麼》,《圓覺經》等等,也慢慢的在研究。在中國大陸讀的書則多為儒家的書,如《論語別裁》、《大學微言》,這些一般都是大學、碩士班畢業的人在讀,如果能讀到佛家的,那大概是博士班了。像剛剛提到的《宗鏡錄》,我也看過,但還看不懂。易經方面,一九八八年,南老師送我一本《易經雜說》,我也讀了,但是當時是有讀沒有通。今年有人要我寫《易經與策略評斷力》。為了這事,我只好把我以前二十多年讀過的有關易經的書全部再讀一次,寫了三十頁的資料。其中有人提到我有哪一點不對,我就為了那一點,再回去拿一九八八年那本《易經雜說》,重讀一下,結果竟然都讀懂了。讀南老師的書很重要,很有價值,如果大家能夠定期聚會,每個人讀一部份,然後大家再來分享,那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