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樹誠

平凡中的偉大

前言

南老師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恩人之一,影響我的生命方向與軌跡,至今依然後勁強大。

知道老師圓寂的消息後,感受十分複雜。心中既覺不捨,卻又慶幸。捨不得的是,他老人家離世而去,讓此一世代眾生,痛失親近良緣。慶幸的卻是,他老人家功德圓滿、得其自在,已可安住佛國,待因緣再聚時,重度有緣眾生。

好友周勳男要我也寫幾句感言,但我捫心自問,在眾多卓越的先進和同學中,學習與實踐都無消息,實在最沒資格發言。但是,既然老師高壽九十五,漫長人生歲月中,又有幾人得以始終伴隨,而能描繪老師圓滿身心樣貌?

因此,若能以野人獻曝之誠,提供對老師不同角度的見聞,或許可以與其他同學,共同投射出虛擬實像的立體形象,作為大家思念老師時的參考吧!

以下是幾個印象深刻的記憶和感想,敬請同學指正:

從詢問電話到擔任副總幹事

民國七十年(一九八一)春,參與重組成立中華民國滿族協會時,恰好閱讀《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極為讚嘆書中以平易近人、真誠扼要風格,說清楚講明白了,一般外行人難以了解的,古文化中的大道理。

為了進一步了解南老師其他著作,撥了電話到老古出版社詢問。接電話的是位老先生,親切地以江浙口音的國語,告知東西精華協會還開了佛學課程。就此,展開了學習之旅,企圖探求生命真相。

事後方才知道,當時接電話的長者,就是南老師,而且老師對我的電話禮貌,頗為讚賞。後來,老師還經常要我當眾示範,三跪九叩的古禮。並表示這是「禮失求諸野」的典範,因為我是滿族血統。

但我對此表達過不同意見,認為滿、蒙、韓、日等通古斯民族,自古就已重禮,並非全自漢地學得,也因此至今仍然傳承禮數與規矩。老師聽後,不但沒有不高興,還呵呵大笑說「對呀,也有道理」。

回顧和老師親近的日子,他在日常生活中,最謹言慎行持守不懈的,就是進退應對的禮儀,也常以此來判斷人的德行。

等到正式上課之後,更感覺這位風度翩翩的長者,身材清瘦、個子不到一六十公分高,仙風道骨中卻又透露出掩不住的風流瀟灑,身著一襲飄逸的中式長衫,總是飄揚出一種淡雅的清香。

講起課來,更是幽默風趣、深入淺出、峰迴路轉、引人入勝。讓人聽得既欣喜又感動,特別是刻畫人性之處,另人不覺開懷大笑,過癮極了。

當時,我正面臨人生重大抉擇,苦於考慮應出國讀書?還是繼續從事絲綢生意?因此,當聽到深刻而詼諧之處,不自覺的相應而笑開懷,此舉有時惹來部分同學皺眉撇嘴,心中雖覺有趣,但也暗暗耽心,恐怕老師也會嫌我唐突。

但是未料,有天上課早到,先到辦公室詢問問題,卻碰見老師和朋友、工作人員等吃晚餐。見到我後,居然招呼我一道兒用餐。從此,我也就大咧咧的賴上了,經常到點露面打牙祭。這時候我才明白,老師並不介意我在課中大笑,反而覺得我有所會心反應,而且能夠坦然自在。

在上課與吃飯的過程中,老師進一步了解了我的情況,因而指點迷津。要我一方面申請學校出國進修,而在確定之前,可以擔任東西精華協會的副總幹事。就這樣,我從一個陌生的來電詢問者,變成了老師身旁的工作人員。

由此經驗,可以見識到老師用人多元包容的氣度。

六十三萬、七十萬到哈佛大學

在辦理申請美國大學研究所時,需要推荐人,老師知道後,竟然主動表示可寫推荐信。這對我能申請成功,發揮了關鍵性的第一步。

收到哈佛大學區域研究所的入學許可後,我向老師報備請辭,也開始積極辦理出國手續。一天,老師問我出國事,當我告知正在處理售屋,以便辦理結匯時,老師表示需要多少周轉金,以便及時完成結匯?

當我回答需要大約六十三萬時,老師立即轉頭向會計小姐說「打開保險箱,拿六十三萬給廣樹誠!」。這真讓我大吃一驚,完全沒有料想到老師會有這樣反應。

但是,震撼之餘,「惡從膽邊生」,因此就「打蛇隨棍上」地,開口向老師說「既然如此,老師就乾脆湊七十萬給我好嗎?」。老師表情一錯鍔,隨即笑咪咪地問我為什麼?我說「齒牙破損多顆,缺錢修補已久,想多借點錢趁機補全」。老師一聽,哈哈大笑不止,立即下令湊足七十萬,點交給我。

過了數週,房屋賣出後,我就提著錢袋到協會。剛進門,老師遠遠看到,就大聲說「裡面的利息拿出來,不收!」。這又讓我吃了一驚,想到老師還真料事如神,知道我會附加利息,但也暗自捏一把冷汗,想到倘若沒放利息的話,這下子還真難為情啦!

這段經驗充分說明了,老師對有志讀書作事的人,那種慷慨解囊相助之胸懷與氣魄。事實上,老師不但對我後續申請獎學金,持續幫助外,還贈送朔方備乘全集等書籍。對我這樣一個陌生人,為何如此全力栽培呢?其實,南老師當時早已見到,邊疆問題將成中國發展的瓶頸之一,因而期盼能為中國發展,多培養出一些邊疆民族的人才。

只可惜,我到今天都還沒能達到老師的期望,真是慚愧之至。但是如此開擴思維及風範,讓我感動之極,促使我改變了不少對漢民族的成見。影響所及,使我後來在聯合國及邊疆事務,參與若干關鍵性議題時,都發揮了微薄之力,從多元民族平等觀的立場,也站在漢族的立場,向其他「非漢民族」的朋友,提出許多澄清與解釋。

達賴喇嘛贈書,親筆題字向老師表達至高敬意

從一九八三開始,在因緣聚合下,我有緣認識達賴喇嘛。後來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後,我也陪同母親返新疆探親。此行,認識了一些關心邊疆事務的朋友,因而了解到了更多邊疆實況。從而決心致力於,促進民族間善意了解與互動,以能達到民族團結和諧的目標。

就此,南老師格外關心與支持,不斷密切垂詢邊疆發展情況,也時時面授機宜,指導各種觀念、策略及方法。在這些過程中,讓我親身體會到他老人家,除了高瞻遠矚、深不可測的智慧外,更感受到他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對各民族一律平等而無分別心的大格局。

後來,我數度遠赴印度的達蘭莎拉,協助達賴喇嘛進一步了解中國大陸的發展現況。在此期間,達賴喇嘛對南老師的指導與智慧,表達了高度的尊敬,因而親筆在敬贈南老師的書上,洋洋灑灑地寫出了感謝與尊敬之辭。這些不為外人所知的交流,在北京和達賴喇嘛的接觸上,默默地發揮了相當關鍵性的影響。雖然後來這種交流受挫,但那遠在老師停止指導之後了。

如今老師仙逝,我深感有義務,將老師為民族團結所作過的貢獻,提出供同學們參考。

一切皆無分別心、喜怒哀樂見真情

老師不止在講座上幽默風趣,其實在生活中也一樣精彩。而且,人前人後完全一致,永遠自在清鬆地參與世事,而無差別。不但再三聲明,不要學生妄稱神通與悟道,而且身心狀態坦然呈現,毫無絲毫矯情做作。

對於各種宗教都予尊重,對基督教牧師、天主教神父及修女講聖經,也極為讚賞伊斯蘭教徒的虔誠,對道教及民間信仰,也都以尊重之心平等相待。

生活中,在飯桌上,不但喜歡說笑話,也喜愛葷、素不拘地,聽我俗話連篇的笑話,為的是讓大家輕鬆愉快。但是對於公義與是非曲直,則絕對嚴正不苟。有時發起正義的怒火來,也還真是忿怒金剛,讓當者驚心動魄、肅然起敬。

老師雖然律己極嚴,但對別人的關懷,真是細膩無比、感人肺腑。不但對學生看病、送藥、解惑,就連路人與鄰人也都尊重與照顧。舉例來說,不論在台灣或國外,在居住辦公室等行走處所,隨時注意並維護環境的安全與整潔,就連電梯的管理,也要求自己和學生應當遵守,到了自己指定的樓層後,要將其操作送回一樓,以方便其他乘客。

至於接觸三教九流的朋友,也一視同仁親切真誠、平等以待。每當別人向他行跪拜大禮時,除非因應宗教儀禮需求,否則他決不單方受禮,必定立即同時向對方行跪拜禮,保持平等互動關係。噯!光就這一點,足以讓當今許多大師們,好好省思一番呀!

換言之,老師在行住坐臥間,全在修行中,卻無修行的形式樣貌。回顧起來,你可能不盡然了解或同意老師,但卻見不到他一絲虛假。該說、該做的都見証得到。真是不打妄語,處處留心,眾善奉行在無形中。

可能的歷史印象

且不談老師的歷史定位,是因為我們當代人沒條件談,必須等事過境遷、塵埃落定後,由後人按後世見證再作定位。但若從現在角度,追溯以往、觀察當代的話,可以大膽推測,至少可能會給後世以下二項印象。

一、開啟「整合與創新文化觀」的時代

其實,從南老師創立東西精華協會就可看出來,南老師一直倡議整合中外古今文化精髓,以為全人類服務。因此,若只將老師定位於「儒、釋、道大師」的話!容易落入以偏蓋全的失誤,而遺漏了他對全人類文明的關懷面貌。

憑心而論,自古至今,能揮灑自如縱橫古今學問,並整合各類文化於一堂,又已影響億萬中文讀者的人,應該以他為第一人。

其次,他對艱深古文化的創新解讀,開啟了空前的思想新視窗。就以《論語別裁》、《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兩書為例,其中論點真讓讀者瞠目結舌、大開思路。因而讓此一世代的學子,從文化冷感轉為文化熱情,他老人家的功德實不可沒。

雖然,南先生的等身著作,確也引起部分學界、宗教界一些人士,對其中創新的詮釋和觀點,視為異端而不願全然接受。然而自古至今,在人類思想發展過程中,各宗教與思想的派別間,一直存在不同觀點,論斷及非議新詮釋,也無不可。

但是,倘若論者換個角度,以南先生所持的人類文明總體觀,以及超越宗教及哲學宗派的大視野,重新審視他的思想體系的話,當可理解到他那種「學問為人服務,而非人為學問服務」的特色。

就這幾十年來,兩岸對「文化的再詮釋」的熱潮而言,南老師的確深刻地啟發了,全然顛覆與更新了,新一代人對文化的認識與認同。發展至今,所謂「文化創意」的崛起,南先生所引發的文風與思想效應,當為後人所肯定與稱頌吧。

尤其,當人類在二十一世紀面臨巨大變遷之際,所需要的不正是能夠整合新與舊,而能因應當代問題,具備創新特性的思想與觀念嗎?

所以,與其從某個思想或宗教派別的角度,站在過去時空背景下,審思南先生的詮釋與論點。倒不妨由宏觀的視野去理解,其中為因應新時代需求,而刻意抽取人類精神文明精華,加以趣味性包裝及文化面貌,以期啟發讀者思想與閱讀興趣,所付出的良苦用心。

由此觀之,南老師一生作為,將有可能給後世留下的印象,就在他是位「整合新與舊、中與外文化,再創新觀念、新知見」的劃時代思想家吧!

二、為中華文化尋根、中華民族安心立命

南老師畢生強調文化,但以整合創新為特色,正是面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需求,所提出的安心立命大法。回顧其一生,他老人家真是投入畢生心血,夙夜匪懈地閱讀、寫作、演講、授課及隨機點化和幫助有緣人,為的就是為中華民族,整合古今文化精華,以能為當代及未來世代,找出安身立命的精神根基。

雖然這種對文化重要性的理解,在社會上也已漸成風氣,但是就過去幾十年的發展記錄來看,南老師不但在民間教導學生,也以特殊魅力、風範與因緣,影響各方領導人及關鍵人士。及至今日,業已產生無法忽視的巨大影響。

因此,南老師應是最有影響力的推動者之一,加上他的著作言行,早已以深入淺出的風格,風迷當代漢文世界億萬知識份子,激起重新認識及思考民族文化定位及發展的問題。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後世對他的歷史印象將會把他視為,「促使中華民族務本歸元、安置心靈軟體的主要推手之一吧」!

結語

南老師不是出家人,但是由於許多人對他的期望與幻想都高,加上國人往往落入「尋找神通上師以及批判從苛」的習氣,因此若發現與自己想像不同者,就會以宗教性的最高標準,振振有詞地作出非議。這對他老人家而言,其實相當不公平。

回溯歷史人物或宗教界居士大德,既然未曾出家,也從未收受任何形式的貢養,反倒是經常大量地付出各種佈施。因此,何能以出家規範要求之?真要比較的話,佛教的維摩居士倒是近似的先例。然而,若願以平常心審視的話,既不必視南先生其為仙、佛,也不必苛求其不可有常人情事。因此,何不尊重他老人家意願,以平凡人之心看待?

若能改換此一角度再看南先生的話,就會發現其以在家文化人之身,短短數十寒暑間,憑個人生命力,提供漢文世界,有關儒、佛、道文化的等身述作。還從40年代開始,與好友自由出版社的蕭天石先生,共同出版無數珍貴的佛、道經典與法本,和許多高僧大德一道兒,促使台灣成為全球復興佛、道文化的聖地。

除此之外,南先生還為超越宗教及民族鴻溝、融合科學、哲學與宗教於一爐、打破門戶成見及思想格局,孜孜不倦地致力於各層次的教導工作。

並以企業家之身,平日經營貿易及文化事業,並且不惜代價地創建金溫鐵路,樹立民間建設大型交通項目先例,以及籌辦太湖大學堂,以為國家民族培育未來所需人才。回顧這些開創性的劃時代成就,種類和數量居然如此眾多,著實令人驚嘆不已,足以讓許多修行人欽佩與慚愧。

最近,在一次同學會中,熱烈討論老師行誼時,有位同學提出「過去幾十年裡,只要有同學表示,願全心學佛修道的話,南老師是否必定全力支持到底?」。

頓時,大家一片寂靜。待回過神後,全都確認老師必定歡喜、尊重而支持,絕無例外。

接著,又提出了二個問題「我們為南老師作過甚麼?」以及「南老師教我們如何修行,我都都作到了嗎?」在一段更長的寂靜後,大家都頗為慚愧地公認,我們大多都沒作到。

回顧起來,我所見到的南老師,從未以直接或間接方式,標榜自己的德行與悟道,也從不認為或聲稱自己是大師。但卻處處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實實在在、分分秒秒地,將道理落實在生活中每一個細節中。因而,雖然在外表上彰顯出的,只是一位慈祥幽默風趣的平凡長者,卻在一切時中,行出道法來,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在他平凡的生活中所放射出來的偉大。

謝謝恩師 南公懷瑾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