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首愚講述
善至成記錄
大道如是話南師──首愚法師一〇三年三月講於南公上師冥誕紀念準提法會

修証生命科學的準提法

問:請問師父,大修行人不落因果的公案,是否可以認為因果是空的?

答:因果空?你開什麼玩笑,一字之差,落五百世野狐身啊!你這樣恐怕不只落五百世,太可怕了。這個公案是在百丈禪師的法會上,一位青衣老者來聽法,百丈禪師當場說,此中有人盜法,其實是要逼他現身。青衣老者就出來表白,說我是後山的野狐狸,五百世前我是這百丈山的方丈,不曉得錯在哪裡。百丈禪師說,你仔細想一想,感覺你最疑惑的是什麼?有沒有講錯話?於是他說,有一天有參禪人來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我回答:不落因果。這話意思是那就沒有因果,跟這個道友講的因果空一樣,這可怕了。百丈說,你的問題就出在這裏了,你問我,我來答。老者說,請問大師,大修行人還有沒有因果?百丈禪師一拍戒尺,喝道:「不昩因果」!深通般若的人,對因果看得更清楚,哪裡是沒有因果?這是大邪見。不落跟不昩這兩個字差很多。「一句合頭語,千古繫驢橛」,大邪見是註定要墮落的。這下狐狸精懂了。第二天早上,百丈禪師集合全寺僧眾到後山,看到一隻白色狐狸的屍體,狐狸修道能變成人,功夫還是深厚的啊!於是百丈禪師以僧團最高的禮儀,把他當作大和尚火化了。各位,所以修行上一切大意不得啊!

準提佛母大慈悲 解脫無邊病惱海

第四段落,進入本尊法,分前半段、後半段。前半段講的是對準提法的信仰,對佛母的一種仰望,是從佛教到佛學。後半段是準提法的心中心,從佛學理論的探討到佛法的實踐。不同宗派、不同法門,所信仰專對的菩薩也有所不同。好比誦《地藏經》當然是以地藏王菩薩作為禮敬的對象,修般若法門很多是以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作為頂禮膜拜的對象,而修習準提法當然是以準提菩薩為本尊。在我個人修學佛法過程中,有念過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聖號,也念過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聖號。我個人心目中沒有那麼強烈的佛菩薩影像,因為我入道的因緣是看《壇經》。所以,我對佛法的探討主要是以般若為自己修習佛法的終極目標。

我們修習準提法當然對準提菩薩或多或少總要瞭解。南老師在一次介紹準提菩薩的開示中說,準提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反過來,觀世音菩薩也是準提菩薩的化身。這些都是南老師的方便說。我們本尊法前半段從對佛教的信仰,到佛學的探討,更加地直接。所以,儀軌一開始要我們觀想打坐的前面有個圓形鏡壇,準提菩薩顯現在鏡壇中。修習準提菩薩很多都用銅鏡。

一九八四年南老師帶我們修法,到一九八五年總共十三周。老古出版社特別把《大藏經》裏有關準提法四種不同版本的《準提陀羅尼經》,與道大師的《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等資料編輯出來,同時也開發了一面準提銅鏡。但銅鏡製錯了,錯在哪裡?準提菩薩應是背面影像,《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裏頭是正確的。不過我從來沒有用它,感覺用不上。其實重要的是:「用心若鏡」,這樣觀想起來更貼切,更實在。儀軌告訴我們:「觀想準提菩薩結雙跏趺座」,然後從兩腿一跳到頭頂上,頭戴五佛冠。從佛教信仰出發,一旦修這個法,準提菩薩就是我們的本尊。如果從佛教信仰轉入到對佛學的探討,那我們就要研究為什麼準提菩薩頭戴五佛冠。成都的善度編了一本《準提法彙編》,把南老師對準提法的開示及我講的搜集了很多,對新參有幫助的。書裏還特別提到十八隻手,每隻手有什麼作用,編得非常好。將來大家可以搜集一些為什麼轉五毒為五方佛的資料。佛學是理論性的,理論能幫助我們對這個法的理解,為什麼這樣、那樣。我個人喜歡簡單,喜歡抓重點。像剛才那位道友問誦《金剛經》,怎麼抓般若的中心,這才是我追求的。有人對《壇經》不同版本不停地考據,我對這個不感興趣。

轉貪、嗔、癡、慢、疑為東方阿閦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如來、中央毗盧遮那佛之五方佛。「準提菩薩面如滿月桃花」,為什麼如桃花?桃花粉紅色,代表氣血通暢,做人做事很圓融了,身心是鬆放、是歡喜的。古人講人之相貌不同,各如其心,相貌也是我們的業力呈現出來的。佛菩薩是圓滿相,這是多生累劫修來,累積了種種的福德跟智慧。智慧是化解一切,慈悲是包容一切。智慧,現在名詞叫IQ,EQ就是情商,這方面你要心胸寬廣,人做得非常圓滿圓融,一天到晚歡歡喜喜的,廣結善緣,自然人事上矛盾對立能化得無影無蹤。所以說準提菩薩面如滿月桃花,微帶笑容。在任何時空裏,祂永遠保持這種最美的氣質,最高的修養,再沒有什麼事情讓祂煩心,也不會高興得跳起來,情緒高低落差已經沒有了。這是智慧跟福德的圓融。所以,三身成就,見地通透了,隨時在清淨無染無礙的境界中,佛學叫清淨法身佛。色身上的酸、脹、麻、痛沒有了,叫圓滿報身佛。做人處事圓滿無礙,則是千百億化身佛。這是心的體相用,也是修行的三綱要、三目標,也可說見地通透了是清淨法身佛,修證成就是圓滿報身佛,行願圓滿是千百億化身佛。準提佛母左右十八隻手各拿不同的法器,一邊是甘露寶果什麼的,代表EQ;一邊是寶劍、利斧等,代表IQ;一邊是智慧資糧,代表無所不通,化解一切;一邊是福德資糧,代表慈悲,包容一切,圓滿一切,讓自己在現實的生活中、人際關係中都能圓融無礙。所以整個來講,追求佛法是追求生命的真善美,體現真善美。

十八隻手代表準提菩薩的妙相,妙相有它的妙用,回歸到妙體。準提菩薩跟行者自己面對面,我們跟佛母相看兩不厭,心心相印。對佛母的功德相,要一一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做人處事中,這樣你修的準提法就活生生的,這是最重要的。要不然,準提法跟現實脫節了,為什麼?你不瞭解嘛,你沒有去跟祂融合在一起。準提菩薩這個造型屬於佛教信仰,但為什麼這樣,這是佛學理論的探討,然後要到佛法的實驗,完全將之融合在我們的起心動念中,待人處事中。如此你對準提法的理解是立體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沒有跟法脫節,各位能夠理解到這個層面,你將來必定能夠成為準提法的法將,在見地上你要能理解得到、想得到,還要做得來,一一去實踐,去把它完成。

「刹那頃,本尊自眉間光中渾入我身,我身立刻轉成本尊,本尊與我身無二無別。」修到這裡,你對準提菩薩的信仰就不同了,非常生活化,你就可以跟準提菩薩夜夜共眠,朝朝共起,也等於是無時無刻不想祂,那有如你跟佛母在談戀愛了,你跟法相應了,要理解得那樣透徹又實在,具體又抽象。我們修法要有這樣的精神,把準提法完全融入到整個身心來。從準提菩薩的妙相、妙用、到妙體,「觀想身如透明琉璃體」,這是境界般若,也是實相般若,可以說把佛教到佛學到佛法一一了然於胸。然後進到準提法的心中心,從金剛念誦裏修氣修脈修明點。修氣修脈就是念清楚、聽清楚,修明點則是般若慧觀,完全跟實相般若融合在一起。這樣慢慢你色身障礙越來越少了,酸、脹、麻、痛,貪、嗔、癡、慢、疑也逐漸化掉了,呈現的是極樂世界。樂是極樂,這是一個大光明的境界般若,最後渾然忘我,進入無量光、無量壽的境界。

本尊法的後半段,那講的真正是生命科學。包括佛教的因明學,從中看我們的思想觀念對不對。佛學是內明,旨在怎麼樣讓自己明心見性。念咒,這是聲明,咒語可以用來治我們的病。我們的起心動念,正念善念會對身心帶來一個什麼樣的狀況,這是心月輪裏面所示,也是中醫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是醫方明。所以此身此心的實際與安樂是生命科學所探討、所要發現的,此即是準提法修持的心中心。

問:很多人沉迷遊戲,遊戲裏面殺死很多怪物,這樣犯殺戒嗎?

答:你不談佛學、不談修身養性,那便罷了。讓你起不好的念頭,作為一個修行人都是不願意的,這種情況與修行背道而馳。大家要多起慈悲的心念,多做利益大眾、自利利他的事情。

問:如何改變貪、嗔、癡、慢、疑?

答:貪、嗔、癡、慢、疑要從行願去改,要有實際的菩薩行才能慢慢轉化,這要好好奉行普賢行。

問:妄想煩惱來的時候,知道妄想煩惱的那個知性,是不是屬於第六意識?

答:當然屬於第六意識。

問:自性本自俱足,為何我們陷入無記中,記憶是否仍存在阿賴耶識中?如何念念不失?

答:當然存於阿賴耶識中。如果定力足了,記性就強了。

問:弟子去年精誠持誦準提神咒,一段時間每每心想事成,這是否是持咒引發的功德?是自力還是他力?現實中有人沒有宗教信仰,心力也很強,有何區別?

答:這當然是你誠心的感應。一般人沒有宗教信仰,心想事成,這是意志力的呈現。我們修法加上信仰真誠的力量,這更不可思議。

問:入世是否需要出離心?

答:所謂出離心,是不貪著世間的名聞利養,並不代表你不能擁有。偈云「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你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人畢竟活在現實的環境中,只要不貪著,你就遊刃有餘。